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理论研究
扶贫论坛
调研报告
经验总结
扶贫助廉
扶贫315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开发->>经验总结
   
“第一书记”如何做好“领头雁”?
加入时间:2018-8-14    来源:南方日报

    作为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清远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景广阔。日前召开的清远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将清远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为全市乡村振兴发展勾勒出一幅美好蓝图。作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中共清远市委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清远乡村振兴将“3年取得重要进展,5年取得明显成效,8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日前,广东省社科院清远分院、清远市社科联联合中共英德市委宣传部在英德市西牛镇召开了以“如何当好‘第一书记’”为主题的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与来自基层一线的“第一书记”代表从不同角度作了发言。其间,与会人员还现场参观了花田村扶贫项目。

    研讨会由清远市广泰职业培训学校,清远市家庭教育工作者协会,中共西牛镇党委、西牛镇人民政府承办。

    广东省社科院清远分院院长、清远市社科联主席刘国华:

    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头雁作用

    “第一书记”,是组织上围绕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祭出的一个实招、硬招,是组织上把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的具体体现。

    当好“第一书记”,须戒烦除躁,真正沉下心去扶贫,真正做到一门心思打好脱贫攻坚战,真正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如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而不是身在“第一书记”工作地,心却留在别处。心沉下去,身也要沉下去;心脑勤快了,手脚也必须勤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贵在“精准”。要“精准”,就必须做认真的、客观的、过细的工作。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扶贫工作是辛苦的,“第一书记”是偷不了懒的。因为“第一书记””在扶贫“前线”工作,又因为脱贫攻坚战的考核工作、阶段性验收工作越来越科学、严谨、细致,处于扶贫第一线的“第一书记”不能怕吃苦、怕劳累。同时,“第一书记”也不能怕招怨。这怨,可能来自有关方面的误解、猜忌,也可能来自家庭后方的责怪……不管多苦多怨,优秀的“第一书记”都能够任劳任怨、能够“一片冰心在玉壶”地坚持做好扶贫脱贫工作。

    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生物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这一飞行阵势是雁群飞得最快最省力的科学、合理方式。在这个雁阵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领头的大雁。领头雁是一队大雁飞翔的引领者,引领大雁的飞行方向和飞行队列。

    “第一书记”是扶贫、脱贫工作第一线的领头雁。领头雁要领好头,不能光靠苦干,更不能一味蛮干。要与村民同甘苦,与村民共喜忧。“第一书记”不应该、不能够是“光杆司令”,而必须注重有效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真正以头雁的身份与作用引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齐奔小康。

    愿更多的“第一书记”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头雁作用。

    广东省报业协会副秘书长梁有华:

    “第一书记”要当好“指导员”“情报员”和“服务员”

    向贫困村委派“第一书记”是振兴乡村和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据组织部门反映,大部分贫困村“第一书记”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但也有一些“第一书记”由于自身素质欠佳,工作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工作开展缓慢,扶贫成效不佳等。如何当好扶贫攻坚的“第一书记”?笔者认为,“第一书记”应着力当好“指导员”“情报员”和“服务员”。

    首先要当好“政策宣传的指导员”。打铁先要自身硬,“第一书记”要像“战场年代的党代表、现在部队的指导员”一样,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深度把握核心内容,围绕年度脱贫目标,指导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广泛运用政策机制,帮助群众用足用好有关扶贫政策,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政策指引,从而更好地促使贫困群众脱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要当好“扶贫信息收集的情报员”。要做好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在扶贫信息的收集上做到“精”和“准”,要做好这一点,就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进村入户了解所需的各种扶贫信息,了解村里的自然环境、人文风俗、地形地貌等情况,详细掌握贫困村发展现状,基本情况、贫困户分布、项目需求清单,及时撰写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和体会感受,全面总结贫困村的发展现状、致贫原因、对策建议。及时对走访情况进行梳理研判,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论证思考,认真分析脱贫制约瓶颈,科学拟定脱贫计划,勾画发展蓝图。

    再次是要当好“扶贫攻坚的服务员”。“第一书记”大都来自机关,有着较强的“社会关系”和丰富的“人脉资源”。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关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活动;通过开展送物资、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等活动,让群众得实惠、受益处;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活动,诚心实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此外,还应注重抓项目强根基,解决贫困村基础保障的问题。要积极加强与扶贫部门、帮扶单位以及派出单位的沟通联系,抓融资引活水,解决脱贫“内生力”不足的问题,积极为驻点村找项目、跑资金,争取社会各方力量的帮扶,改善派驻村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做群众的贴心人。

    清远市委宣传部驻英德市西牛镇花田片区“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段周伟:

    端正态度找准位置 立足村情科学谋划

    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第一书记”作为当前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驻村“第一书记”要端正态度,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形势。“第一书记”绝大部分都是从城市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手握笔杆到拿起锄头,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做到:“吃透上情,摸准下情”,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进入角色。

    必须立足村情实际,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研究问题,认真分析脱贫制约瓶颈,科学谋划脱贫计划、方案、措施。在发展经济方面,一是要结合村情实际,精心编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项目实施规划,既要体现“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也要量力而行。二是要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项目安排长短结合,实施分类指导,真正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三是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注重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激发贫困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以造血式扶贫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的稳定脱贫。

    “第一书记”要在农村基层这个平台上干事创业,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保证,干事创业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落实过程,无论是抓党建还是抓扶贫,扎实工作就伴随着责任落实,履行职责就附带着责任风险。对于“第一书记”而言,只有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岗位,恪尽职守,敢于担当,方能有所作为。

    “第一书记”一言一行代表着机关干部的作风和形象。因此,“第一书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努力克服村组交通不便和驻村食宿条件较为艰苦等多种实际困难。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以铁的纪律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做事公道正派、始终坚持与村干部、村民打成一片,把贫困户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带领村级组织积极为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

    要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就必须是“大合唱”,而非“独角戏”。“第一书记”从驻村一开始,就要积极主动加强各方面的请示、沟通和协调能力,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通过多方面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部门优势和行业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引进资金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帮助贫困村盘活集体经济、发展相关产业,带动村集体、贫困户稳步增收。

    清远市社会科学服务中心主任刘景丽:

    用“爱”与“奉献”做好“第一书记”

    扶贫先扶志,扶贫需扶智。扶贫“第一书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脱贫的速度和质量。如何制定合理制度,让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发挥最大效果?如何调动起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不等不靠、脱贫摘帽?在我看来,每位“第一书记”的做法都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爱”与“奉献”。

    当好“第一书记”,需要的不是“没有不满”,而是“爱”。驻村扶贫,一做就要3年,甚至更长。这么长时间与家人聚少离多,与原工作岗位脱节,是否会影响家庭生活、工作晋升?工作环境变了,不再是窗明几净、有空调电脑,更多的是要面对乡土民情、作物生长,尤其农业生产充满了不确定性,自己能否适应。我认为,面对这些,一般干部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不奇怪,有情绪有想法甚至有不满也不奇怪。但与这样的干部有所不同,有些“第一书记”用自己出众的行动力赢得了更多尊重。

    说起扶贫,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项目”。确实,一个好的项目能给村里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脱贫奔康,看起来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是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弊病:比如只讲送了多少只鸡给农民、举办了几场技能培训,却忽略了一点:贫困户没有深入参与其中。或是扶贫干部以局外人的身份,按部就班填写了各种表格,也把资源带过来了,但没有做到全程参与,这样的做法,我认为会导致失去贫困户的认同感、失去对贫困户启智的机会。

    毫无疑问,驻村扶贫这项工作,需要的不仅是8小时以内的兢兢业业,要做好“第一书记”,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8”的倍数。在与几位“第一书记”的接触中我看到:要做好“第一书记”,不仅意味着可能不再有准点下班的概念,更意味着一种由心而发的惦念:他们不仅知道村里哪家贫困户的孩子几岁、上几年级,知道哪几天是农作物成长的关键期,知道天气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有多大,知道农产品的市价是多少,更知道怎样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就是这份投入,让一个“城里人”变成了两脚泥巴的“农民”,让一个公务员变成了村干部。但他们又显然不同于村里其他农民:他们更懂政策、更有见识;他们也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他们更懂农村,更爱农民。

    团市委办公室主任、市驻连南涡水镇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副组长、涡水镇党委委员李一赫:

    围绕四方面抓实做细

    作为“第一书记”、驻镇帮扶干部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新发展理念,围绕人、环境、发展、基层组织四个方面深谋远虑、抓实做细。

    关于人的问题。一是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乡村的主体是农民,振兴的力量来源也是农民。用好党的政策引导群众;用好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吸引群众;用好致富带头人等榜样效应激励群众,激发内生动力。二是抓住镇村干部这些“关键少数”,要大力发掘一批“爱农村、爱农民”、在群众中有威信和影响力、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基层干部。三是专业的涉农人才保障,没有人气的乡村不是振兴的乡村,要想办法、创条件吸引懂农技、懂市场、熟政策的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关于环境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硬环境。加大农村饮用水管网升级、加大农村电网改造、保证自然村硬底化、手机网络广电信号农村全域覆盖。二是乡风文明的软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倡导移风易俗。三是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以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为总纲,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突出特色、绿化亮化美化村容村貌。必须坚定树立绿水青山的生态观、牢守生态环保的生命线。

    关于发展的问题。一是因地制宜。要发展既切合实际又长效稳定的产业项目,让贫困群众持续收益、稳定增收。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选择要科学论证、深思熟虑,在充分尊重意愿基础上引导农民广泛参与。三是做好整体规划,认真落实“一村一品”布局总要求,避免同质重复、单打独斗。四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用好“三资平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关于基层组织问题。对于“第一书记”而言,管扶贫是任务,抓党建是本职,工作中要压实主业责任,强调党委政务不分家,相结合、两促进。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整顿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二是让村民自治制度富有生命力。推进乡村法治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和平安乡村建设,健全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乡村自治体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是根基,努力让土生土长的村民自治制度更加有序规范、充满活力。

    阳山县阳城镇水口村“第一书记”邹钢民:

    发挥专业优势 助推乡村旅游

    驻村前我在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其中一项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负责全市的旅游业务培训。应该说五年前乡村旅游在全国迎来一轮新的发展大潮,市旅游局在广清帮扶办的支持下,在英德黄花镇举办一期乡村旅游培训班,培训班从筹备到开班整个过程花费半年之久,目的是把这一期乡村培训班办得接地气,让学员掌握如何结合实际发展乡村旅游。大部分学员听得津津有味,我也听得激情澎湃,感到农村发展春天来到了。

    入村以后,我第一时间向阳山的同学借一套县政协编辑介绍阳山历史人文的书籍,了解阳山和水口历史。这一轮精准扶贫有大量报表统计、入户调查工作,忙碌了两个月后,我感到这样下去不行,我同广州发改委驻村工作队长分工合作,白天我去村里考察可能的旅游资源,晚上回办公室协助做一些录入工作。

    各类APP、微信、美篇等自媒体出现,是水口乡村旅游能成功推广的前提。通过免费新媒体和自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成为水口乡村旅游的主战场。水口村从2016年底举办的水口古道徒步暨萝卜美食节,开创阳山县以村为单位举办旅游节庆的先例。通过节庆活动推动水口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摄影比赛、旗袍秀,吸引电影摄制组来水口取景。

    水口古道接待中心从2017年3月开始,利用微信群与消费者建立CSA的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模式,每星期送水口和阳山农产品到清远广州,助推水口传统产业的恢复。通过微信群发布农产品信息让大家跟帖预定并送到市区,实现农民的产品直接与家庭对接,目前基本每星期送一次货到清远或广州,农产品和农家饭等销售额超过百万元。

    7月7日,水口村举办清远首届阳山玉石雕刻展览。与此同时,水口秦汉古道博物馆筹建处挂牌。建立村级博物馆难度可想而知,但发展乡村旅游没有文化支撑是难以长久的,水口秦汉古道博物馆筹建以后得到各级领导重视,水口秦汉古道博物馆假期将搬迁至水口原粮仓,扩大经营面积,相信水口秦汉古道博物馆将会成为水口乡村旅游新引擎,助推水口村形成新的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