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定点连线
   
农行广东分行帮扶山背村:高速畅通脱贫路 山村种出致富果
加入时间:2020-6-15    来源:南方日报

攻坚亮点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工作队坚持分类施策,通过激发内生动力、转变村风民风、改善经济环境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推动贫困户收入显著提升。

 

成绩单

●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加到13975元,增幅超249%。

●村集体年收入由“几乎为零”增长到10万元。

●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占比72%。三分之一的村民住上了新建住房,村中已无泥砖房。全村实现供水、垃圾、污水处理“三集中”,实现整村绿化,绿化面积率超过70%。

 

头戴草帽、肩挑扁担,年近六旬的赖方秀沿着田埂,朝她承包的番石榴地走去。

“今年我打算从银行贷款5万元,用来给番石榴嫁接新的品种。”烈日当头,她撸起袖子,挥舞着镰刀,剪除番石榴树上多余的枝干。

新的番石榴品种更香更甜,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赖方秀信心满满:“从信宜城区来山背村游玩采摘的人越来越多,我的番石榴不愁没有销路。”

信心来自于山背村的蝶变。用活用足各项资金,激活村民脱贫原动力,曾经偏居信宜一隅的山背村在短短几年间焕然一新:

村民富了,贫困户“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皆有所养……

环境美了,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运动小广场,乡村旅游火了起来……

邻里睦了,曾经的“吵架村”变成了“文明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山背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张云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向记者亮出了山背村脱贫攻坚“成绩单”: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加到13975元,87户、245人全部脱贫。

 

以奖代补

栽下番石榴 撑起一片天

“钱从哪里来?”2017年,张云建来到赖方秀家,建议她承包番石榴地时,赖方秀的内心直打退堂鼓。

十多年前,公婆、丈夫相继去世,儿子、儿媳离婚出走,留给赖方秀一身债务和6个月大的小孙女。承包10亩番石榴地至少要5万元启动资金,仅靠耕种维持生计的她无力承担。

张云建一直将找资金的事情记挂在心上。几番研究下来,他发现当地银行推出了无抵押小额贷款,信宜政府还对贷款进行贴息,便帮赖方秀申请到了4万元小额贷款。

“启动资金还差1万元。”正在赖方秀一筹莫展之时,扶贫工作队发现可利用信宜“以奖代补”政策为其争取更多资金。“以奖代补”即用奖励的形式代替直接补贴,“当贫困户种养殖有关农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给贫困户一定金额奖励,以鼓励再生产。”张云建告诉记者。

“我承包了10亩,获得了1.6万元奖补资金。”赖方秀终于有了承包番石榴地的本钱。

承包番石榴地的第一年,赖方秀就迎来了丰收,当年即实现收入5万元,不但在2017年脱贫,还盖起了三层楼的新房子。

今年,她计划从银行贷款5万元,用于给番石榴嫁接新的品种,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加把劲继续干,用赚来的钱把三层楼好好装修一遍。”

在山背村,像赖方秀的番石榴林一样通过“以奖代补”获得奖励的项目有270多个,总金额为70万元。其中有不少是为贫困户“一家一策”筛选出的番石榴、百香果、猪等种养殖项目。

“这些奖励资金大大提高了贫困户通过种养殖脱贫的积极性。”张云建告诉记者,4年来,山背村委还累计筹措了1.4亿元资金。其中,既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省级财政资金,也有茂名、信宜、丁堡镇配套财政资金,还有招商引资、各类帮扶资金、征地拆迁款……“这些资金被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扶贫开发等领域,使山背村蝶变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走在如今的山背村,曾经牛粪遍地的村道和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运动小广场。2019年,全村贫困户住房条件改善占比72%,三分之一的村民住上了新建住房;村里目前已实现供水、垃圾、污水处理“三集中”。

 

路通财通

村民做起城里人的生意

从山背村往西北方向望去,信宜城区林立的高楼清晰可见。很难想象,如今“触手可及”的信宜城区,曾经是村民们需要花2小时才能到达的目的地——村民必须经由崎岖的土路绕道丁堡镇才能进城。

“山背村山多田少,发展大规模种养殖业比较困难,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自主创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之一。但要使贫困户走出去,交通‘短板’必须补齐。”张云建说。

2014年,包茂高速开通,山背村通过包茂高速信宜南出口连接线途经山背村西部以及南粤古驿道通村项目,融入信宜城区交通网络。如今,村民从村里出发去信宜城区,只需10分钟。

2小时变成10分钟,脱贫的路走得更容易了。受益于山背村融入信宜城区发展规划的契机,55岁的贫困户谭祖旺当起了“包工头”,带领11名村民做起了城里人的生意。

35年前,谭祖旺在清远打工时不慎掉入水泥搅拌机,永远失去了右腿。此后,谭祖旺原本就不宽裕的生活雪上加霜:“没法打工,我养过鸡、卖过菜,过了很久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谭祖旺家门口长达十多米的雨棚里摆满了翻斗车、发电机等器具。他熟练地停下摩托车,将拐杖靠墙放好,匆匆吃过午饭后,赶去下一个工地“监工”。

“以前很多人看不起我,现在他们要对我刮目相看了。”如今去市区的时间大大缩减,村里村道整修、环境美化工程多了起来,这为谭祖旺带来了不少商机。“现在,我承包了好几个小工程,一年下来净利润有10万元。”谭祖旺说。

山背村融入信宜城市发展,也为其他贫困户外出务工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没有专业技能,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清洁、搬运等工作,收入较微薄。”张云建告诉记者,为鼓励贫困户就业,农发行驻村工作队还组织举办了种植、育婴员、电工、厨师等培训班。“劳动技能提升了,收入自然也提高了。”目前,山背村有劳动力贫困户47户188人中,有劳动力93人,外出务工88人,占比95%,平均每户至少一人外出或本地务工,2019年务工收入超200万元。

 

暖心帮扶

“吵架村”蝶变“文明村”

夜幕降临,乡村的寂静被欢快的音乐打破。卸下一整天劳作的疲惫,赖方秀换上小红裙,来到山背村委旁边的小广场,与几十位村民一道,随着欢快的律动跳起了广场舞。

不少村民驻足欣赏,一派欢声笑语、邻里和睦的景象。几年前很难想象,这一幕会发生在一个远近闻名的“吵架村”。张云建回忆道,2016年,山背村争取到新建屠宰场项目落户,但由于有村民带头反对,最后不得不取消。

“一开始我有疑虑,认为扶贫干部不是来帮我的。征地会占用田地,以后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曾经带头反对项目的刘萍,如今已是一个自然村的负责人。“后来,村里的路修好了,还建起了小公园,我慢慢意识到他们是来做实事的。”随着扶贫成果慢慢显现,村民对工作队的信任度越来越高。2018年初,信宜修建玉都快线项目需征用村里400多亩土地,刘萍带头动员,协助工作队完成了征地工作。

赖方秀也回忆道,在最悲观绝望之时,是扶贫干部给了她脱贫的勇气。“我一个寡妇,快60岁了。说要种番石榴,我能行吗?”赖方秀的心态一度十分悲观。为了给她树立信心,工作组锲而不舍登门数十次。“第一次见张云建是个下大雨的晚上,后来他们经常来找我谈心,鼓励我向前看。”一次次的家访和一次次的谈心,换来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今赖方秀已经成为全村的脱贫榜样。

为了打开村民心中的这些“结”,山背村委以“党建扶贫”为抓手,组织建立了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将山背村60岁以下的党员与贫困户一一挂钩“结对”。利用本地党员对贫困户情况熟、信息通、门路广等优势,为贫困户带去“正能量”。

“用心、用情、投入。”用张云建的话说,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村民们逐渐放下疑虑、打开心怀,山背村也由“吵架村”变成“茂名市文明村”。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