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地市联播
   
打通“致富路” 架起“致富桥” 澄海贫困村步入发展快车道
加入时间:2020-10-9    来源:新快报

汕头市多部门大力投入对口帮扶,企业参与共建探索消费扶贫。

▲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新建的小公园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曾经发展缓慢、交通不便的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不仅危桥修好了,年底还将接上潮汕环线高速,步入更快的发展阶段;曾经环境破旧、内涝频发的溪南镇仙门村,已经建成了新农村示范村,70亩的草莓基地带来了“致富果”,优美整洁的环境引来了更多商机;占地超过15000平方米的汕头农业电商产业园是广东省和汕头市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连接了田间和餐桌,也连通了销售渠道。

经过四年多来的脱贫攻坚,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澄海区两个省定贫困村不仅达到了出列标准,更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潜力。两村一基地只是澄海区脱贫攻坚战中的缩影,如今脱贫攻坚即将交卷,乡村振兴的基础也已打牢,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图景正在澄海各个乡村展开。

 

扶贫概况

投入资金1.04亿帮助贫困户增收

截至2020年9月底,汕头市澄海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19户,贫困人口11093人,其中2个省定贫困村下北村和仙门村共有贫困户127户410人。

脱贫攻坚以来,澄海区统筹扶贫资金超1.04亿元投向优质企业、村集体、贫困户,通过资产收益、发展种养业、建设小型公益项目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创收。设立12间“扶贫车间”和“扶贫工作坊”,为133名贫困人员精准设置公益性岗位。积极探索消费扶贫,与心瓷科技共建澄海市消费扶贫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省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在汕头市统一推动下,澄海区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防贫保”,升级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和意外保障。

2019年底,全区贫困户在脱贫“八有”方面均达到退出标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1元;2个省定贫困村10个脱贫指标达标。

▲狮头鹅养殖龙头企业落户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

澄海区下北村

助学扶智修桥修路

贫困村脱贫更有后劲

下北村位于澄海区侨乡隆都镇的北部,村民谋生以农业种植和劳务输出为生,经济发展缓慢,2016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然而,走进现在的下北村,良田中间点缀着池塘,平整的水泥路入村入户,房前屋后种着绿植鲜花,操场般大小的睡莲池塘美不胜收。

四年多来,在汕头市委办公室、汕头市公路事务中心的对口帮扶下,下北村不仅变美了,也变富了。截至2019年底,下北村105户贫困户335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22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07元,村集体收入近112万元,实现脱贫出列。

▲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帮扶单位重修张筛桥,极大地方便了交通。

发展产业带动就业

贫困户生活更有盼头“精准扶贫必须要靠产业发展。”汕头市委办公室驻下北村第一书记林立挺说。2017年9月底,下北村引入广东亿博云互动农业有限公司,依托公司经营下北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经过两年多的投入,成功建立起“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业公司”的产业扶贫模式,基地的效益也明显提升。示范基地不仅对周边村民起到了示范作用,还发挥了技术培训、良种推广、劳动就业和销售支持等作用。2018年,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分红457元,2019年就达到1178元。

下北村还有澄海特产狮头鹅的龙头企业——潮鹏狮头鹅生态养殖公司,被列为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财政资金投入4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50万元,年产值上千万元。前陇自然村贫困户林志康今年56岁,此前家里有四个孩子上学,靠着他种田和妻子打零工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他在狮头鹅基地工作,每月工资有4000元,大女儿毕业当了教师,月薪4200元。在国家政策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三个孩子的学费也不愁了。说起日子的变化,他连连说好,“再过几年,孩子们毕业工作了,要是能找到好工作,日子就更好咯。”

教育扶智硬件提升夯实贫困村发展后劲

去年,林志康的小儿子考上了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除了每年的教育补助3000元外,还获得汕头市推行“防贫保”中的教育保障3000元。扶贫工作队还联系了社会爱心力量,通过学校连续三年每月给他发放800元生活补助,保障他能安心学习。

这不是个案,“这些年,他家三个孩子总共获得的助学资助超过10万元。”林立挺介绍,除了落实基本的教育补贴,2016年以来,他们一直多方争取社会资源和爱心力量,提供了超过100人次的助学资助。

扶贫要提升软件,也要提升硬件。这些年,除了自来水供水管道、雨污分流管网、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改造,扶贫工作队还完成了对下北村影响巨大的两件民生工程:一是下北大道的专项建设,二是危桥张筛桥的重建。

张筛桥是连接贡余自然村和下北其他六个自然村的必经之路,此前张筛桥只剩下几块石板,下雨就会被淹,人走都危险,更别提通车。从贡余村到下北其他村,要从潮州绕行,耗时四十分钟。在扶贫单位的协力下,从立项到完工,不到一年,2017年5月,新张筛桥就建成了,大大方便了贡余村民出行和生产运输。

下北大道的扩建和排灌清疏改造工程意义则更加重大,不仅改变了潮州、澄海、饶平车辆通往隆都、莲华、东里片区一直依靠张筛桥的历史,还改善了下北村的交通和水利生产条件,通过连接潮汕环线下北贡余出入口,更将对下北村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区位优势起到决定性作用。按计划潮汕环线年底就会通车,到时下北村交通更便利,也将迎来更快的发展。

▲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里,干净整洁的村道,外墙精美的壁绘,新农村处处是景点。

澄海区仙门村

贫困村成新农村示范村

贫困户连夸党的好干部每天早上五点多,仙门村贫困户张秀真老人就会来到屋后依山而建的村道,开始一天的花草养护工作。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如今建成了水泥路、小公园和停车场,不仅方便了车辆通行,还成为村民散步休闲和锻炼的好去处。“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村里改变太大了。扶贫工作队还给我安排了工作,我有了收入。”张秀真老人激动地说,“共产党和政府培养了很多好干部,来帮助我们,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汕头市人社局对口帮扶以来,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不仅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还成为澄海区19个美丽乡村之一和新农村示范村,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完善设施打好农业基础

土地亩产值增两倍
 “我们2016年刚来的时候,仙门村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内涝严重,农业基础很差。”汕头市人社局驻仙门村第一书记李德泉说,这些导致土地租不出价钱,村民种地收成也不好,因此,扶贫工作队将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工作放在重点。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220万元,改造机耕路、灌渠、水电排涝站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解决了内涝问题;一方面争取上级支持,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三年内将投入资金约580万元,进一步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土壤质量,为仙门村发展农业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直以来,仙门村普遍种植番石榴、香蕉等经济价值较低的农作物。面对人均耕地仅0.15亩的情况,如何提高土地收益成了关键。扶贫工作队发现,邻近的董坑村粤东草莓种植基地亩产效益高得多。2019年,扶贫工作队依托董坑村草莓基地的有利条件,引导村民种植草莓70亩。去年,亩产收益就从原来的1万多元提高到3万元。

贫困户唐学远家有三口人,夫妻二人种番石榴,儿子打散工,收入较少,前几年妻子患癌,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去年,他将家里的一亩多地种上了草莓,他的儿子又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帮助下学习了驾驶。现在,儿子在一个工厂开车,月薪4000多元,再加上光伏发电、自来水公司供水改造工程资产收益项目和扶贫创业园的每人分红1200元,去年他家收入达到七八万元,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扶贫工作队又谋划了扶贫创业园项目。李德泉介绍,创业园的建设为村民提供了创业就业平台,项目分两期建设,主要用于出租。第一期的十间店铺已于今年初建成并全部出租,每间每月租金1200元,年收入12万元,其中8.4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3.6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2020年的分红已经发下去了,每个贫困人口520元。”站在村子的小广场上,李德泉指着马路斜对面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说,“那里就是二期,要建18个铺面。”

▲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的睡莲池塘美不胜收。

打造文化特色旅游景点

入选首批文化旅游特色村

“刚来时,村里环境很差,到处是乱建,路上很多污水。”2016年5月,李德泉就来到仙门村驻村。为了彻底改变仙门村的现状,结合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的契机和汕头市打造美丽乡村的规划,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用20多天拆除了违章建筑125宗,约3500平方米。

经过“三清三拆”、推进垃圾治理、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完成巷道硬底化等,仙门村的整体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仙门村建起了设备较为完善的医疗站,并想方设法聘请到一位专业医生日常上班;医疗站上面设有农家书屋,方便村民来此看书、学习。

环境的提升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实在的好处,也为发展打下了基础。仙门村历史悠久,理学大家唐伯元的故居就在此,扶贫工作队将打造文化特色旅游景点作为目标,并于去年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村100所村庄之一。

如今的仙门村成为新农村示范村,吸引企业合作也更有底气。李德泉告诉新快报记者,结合乡村振兴,扶贫创业园接下来的计划是配套电商,“我们要引入电商助推农产品销售,并为发展特色旅游打下基础,让村民不仅脱贫,还能致富。”

▲汕头市消费扶贫农产品交易中心总经理杜永铢说,汕头扶贫农特产品在京东上销量很好。

消费扶贫双创基地

三天销售30吨桑葚

消费扶贫显身手

桑葚是潮汕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今年3月,受疫情影响,潮阳区金灶镇1.2万亩共2.4万吨桑葚面临滞销难题。在汕头市农业农村局和当地政府的及时推动下,广东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家电商企业、商超、实体店积极参与,线上线下齐发力,很快就帮助果农走出销售困境。

这是汕头市消费扶贫的一个缩影,其中的广东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广东省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基地(汕头)、汕头市消费扶贫创业创新培训基地,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运营,深度与汕头六区一县的农业企业及名优特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在消费扶贫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都发挥了龙头作用。

作为消费扶贫双创基地,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心瓷科技就发挥了助农收储和解决滞销的大作用。广东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永铢说,疫情防控期间,澄海狮头鹅收购遇阻,市场收购价一度低至每斤10元。他们响应政府号召,用13元的价格收购了几百吨,宰杀后立刻冷冻储存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市场价格涨至16元,再销售出去。面对桑葚滞销,心瓷科技在线上发动网络宣传推广,通过汕头农业APP及小程序面向全国销售,线下与当地连锁店番客合作,将桑葚直接销往社区,3天就销售了30吨。除了直接销售,他们还将一部分桑葚进行深加工后再销售。

▲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贫困户林志康在狮头鹅养殖基地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推动农业产业深加工

提高农产品价格

走进心瓷科技的“汕头农业电商产业园”,二楼几百平方米的展示馆内琳琅满目,陈列了汕头以及汕头对口合作地区黑龙江鹤岗的各色农产业,老菜脯、橄榄酒、狮头鹅卤制品、牛肉丸、蜂蜜、黑木耳、秋葵花茶、五常大米……这些产品,通过汕头农业APP和小程序公益电商平台以及线下6区1县农产品展销中心,销往全国各地。 

“农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处闭塞,销售不畅,物流不通,因此我们要做好平台建设,集合各种社会资源,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成功地把农产品销售出去。”杜永铢说,农村农业电商平台不仅能做销售,还能带动订单农业、种养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等一系列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通了,如何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让农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成为杜永铢新的课题。“农业必须走标准化、定制化的道路,做好深加工,才能提高价值,卖上更好的价格。”杜永铢举例说,一只5年的狮头鹅,农民整只卖大约八九百元,但经过精细化深加工,鹅毛、鹅头、鹅翅膀、鹅内脏、鹅肉、鹅脚等全部加起来,“一只鹅可以卖到1800元。”这也是杜永铢正在做的事,将澄海狮头鹅深加工,做成类似榨菜一样的开袋即食食品,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多地方。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