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地市联播
   
清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加入时间:2021-3-2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在广东清远,建档立卡贫困户5.4万户12.4万人全部脱贫,261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是2016年的3.5倍,脱贫攻坚实现圆满收官。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座粤北城市正踌躇满志,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为此,清远将着重抓好政策衔接、增收致富、基层党建、人才提升、扶志扶智,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抓好政策衔接▶▷

确保各级政策不断、力度不减、劲头不松

为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清远市《关于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通知》在近日印发,部署多个具体措施。

如,利用已建立起来的防返贫预警机制和群众报贫机制,在市、县、镇、村四级搭建群众报贫平台,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行动态监测和动态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体制。

对已纳入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该通知明确,落实6个月的低保渐退政策;对贫困户的住房进行动态跟踪。同时,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体制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丰富和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确保各级政策不断、力度不减、劲头不松。

梳理资料显示,2016年以来,通过坚持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清远已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1+N”政策体系。

“1”为《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2016—2018)》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两个三年行动计划;“N”即各部门出台的有关配套文件,如《清远市农业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中共清远市委组织部关于抓好党建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清远市消费扶贫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政策支撑。

同时,通过积极探索脱贫长效机制,当地更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如,当地探索建立起了六大脱贫长效机制,从制度保障、产业增收、金融扶持、就业培训、社会扶贫、内生动力等方面着手,确保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在所有贫困村实现“六个留下”,即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留下一个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产业、留下一个带动发展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留下一笔互助发展的资金、留下一个治理有效的机制、留下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抓增收致富▶▷

探索扶贫资产管理机制

在清远,产业扶贫一直被视为最主要的增收渠道。统计数据显示,清远全市目前建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项目180个,全市累计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5.73万个,落实村级项目9159个、户项目77.77万个,带动31783户贫困户增收,2020年实现户均产业增收9402.26元。

“我们将继续大力发展清远鸡、柑橘、茶叶等优势主导产业和连州菜心、阳山西洋菜、英德麻竹笋、清新桂花鱼等特色产业,建立‘3+X’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清远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扶贫办主任张伟杰说。

提高扶贫资产质量和可持续性,是全面提高脱贫质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的坚实保障。为有序开展扶贫资产管理,一个扶贫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已在清远市内成立。清远市扶贫办透露,正积极探索扶贫资金投入形成资产的后续管理,通过全面摸排,明确资产权属,保障贫困户收益。目前,清远市已出台了《关于开展扶贫资金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和制定了管理办法,召开了扶贫资产管理现场会,有序开展清产核资和确权等工作。

张伟杰透露,清远将借助广州对口帮扶的契机,加强产业、就业、消费扶贫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同时,做好扶贫资金投入项目后形成的资产管理工作,实行动态排查、确权登记、收益分配等,实现资产的良性运营和收益的合理分配,确保扶贫资产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抓基层建设▶▷

年龄学历“一降一升”选优配强“领头雁”

强化乡村有效治理离不开基层党建,如何选优配强“领头雁”,事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在一个月前,清远市1224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这次换届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6500名,平均年龄从50.2岁优化至40岁,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从57%提高到82.31%。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约4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81.13%。

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清远提出,利用此次村级换届的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不断加强村级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村级干部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引领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这是清远市坚持把党建“主业”与扶贫“主责”融合统一的具体做法,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干部,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清远以农村基层党建网格强统筹,切实增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近年来,通过持续开展这项工作,清远已将全市6915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党支部优化调整为2448个,村级党支部书记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占比提高了25%,且大部分由行政村党组织委员兼任,整体素质能力和在群众中威信明显提高。

在此过程中,当地更不断深化镇、村两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持续举办村(社区)“两委”干部大专学历提升班,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单在2020年,清远市便招录了1018名符合条件的干部入读该提升班。据了解,清远还将积极探索激励镇(街)书记抓党建的办法,每年提拔副处级干部总数的10%以上用于优秀驻村干部和镇(街)书记,以此进一步提高其抓党建促扶贫的工作积极性。

 

抓人才提升▶▷

已组建一支约3800人乡村振兴工作队伍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获得表彰,清远共2人、1个集体获奖。其中,连州市瑶安乡大营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清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七大队教导员黄智勇,以及英德市石灰铺镇政府农业农村办副主任、扶贫办主任徐自由入选先进个人表彰对象,清远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入选先进集体表彰对象。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是各级帮扶单位及其驻村干部、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大力帮扶,有效构建了清远社会扶贫大格局。

广州、省直部门共对清远市236个贫困村开展帮扶,清远市自身也帮扶25个贫困村。各帮扶单位向261个贫困村每村各选派1名“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对847个分散村由县镇两级选派干部驻村,确保了贫困村与分散村均有单位帮扶和干部驻村,并在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深入开展“百企扶百村”“万小企扶万农户”“冬日暖阳”“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和“10·17”全国扶贫日等活动,自举办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10年以来,清远全市累计接收到的捐款超过了7亿元。

清远市扶贫办透露,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清远市已组建起一支约3800人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将驻村干部纳入其中,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当前驻村干部、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乡村人才的培养管理,充分利用连樟村乡村振兴学院的功能,分类分层分批开展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学历提升等培训,促进人才振兴。

 

抓扶志扶智▶▷

“富口袋”更注重“富脑袋”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方可真正引导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清远正积极从扶志扶智着手,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在此过程中,一个个喜人的数据鼓舞人心——

截至2020年底,全市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87%(省定标准为93%),没有因贫辍学,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和免学费补助政策100%落实。疫情期间,向1835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平板电脑,确保贫困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

通过不断加强就业扶贫,全力打造全员劳动技能培训、田间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党建基地和院校素质能力培训和“订单式”培训等模式。2020年,清远全市共培训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36851人,培训率达100%。在此之外,清远还成立了全省首个就业扶贫办公室,在51个贫困村挂牌成立“就业扶贫工作站”,与36个贫困村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21场,帮助推荐就业700余人。全市发展了“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110个,共吸纳贫困劳动力1177人。在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村庄建设、村庄管理等设置公益性岗位近4000个,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清远市进一步压实攻坚责任,各级各部门形成强大合力,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突出精准施策,认真落实保障措施,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强脱贫信心,增强内在“造血”能力,从源头上防止贫困发生。

清远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在乡村振兴中将继续坚持志智双扶,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未来。一方面是坚持落实教育政策、加强产业带动、促进就业增收等方式,增强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宣传教育、示范带动等方式,增强群众自我发展动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

■纵深

8年扶贫工作

改变了清远什么?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战役中,广东清远也传来好消息:全市1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1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有劳动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254.71元,超过了2020年省定标准9300多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13000多元。

数据背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一:“潜力板”被激活了

清远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的变化便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在过去,当地的喀斯特地貌曾被视为发展短板,河头村曾是一个“空心村”。

如今,当地的山水资源被成功发掘。在到河头开展对口帮扶的省委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以及碧桂园集团等社会力量的帮助下,这里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起了桑芽菜产业,短短三年间,合作社年产值便达到了1800万元。与此同时,在农业产业的带动下,河头村亲子游、周末游和自驾游越来越火爆,单2019年河头村游客便达200万人次,“潜力板”被激活起来。

河头并非孤例,清远的乡村正发生巨变,一个个落后村正在赶超逆袭:水西村集聚产业发展,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月领工资年底拿分红;下迳村村民自筹资金将家园建成旅游景点,每逢周末人潮爆棚,村集体收入3年翻百倍;虎尾村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清远美丽乡村特色村……

清远是连接珠三角与内地市场的重要经济走廊,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拥有距离大湾区最近、发展空间最大、生态条件最好的“三最优势”。近年来,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实施精准攻坚,清远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以产业发展激发活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随着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短板变成了“潜力板”,脱贫奔康工作也推进得越加扎实。

变化二:脱贫内生动力被激发了

贫困是一个结果,导致贫困的原因却各不相同。不管是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还是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都只是贫困成因的冰山一角。把家底摸清、把情况搞准,才能找到撬起贫困大山的支点。

与河头村相隔47公里,英德黎溪镇大围村正酝酿一场新的试验。试验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做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将零散的财产整合起来,将农村现有房屋、土地这些“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从而激活村庄内生动力,实现村民致富。

改革对清远而言并不陌生。清远市是全国7个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早在2012年,同样在英德辖区内,石牯塘镇叶屋村(自然村)便成为了清远最早探索土地整合的村庄。全市目前已累计创建了4个扶贫改革示范镇、30个扶贫改革示范村、20个土地调整试点村、6个扶贫改革示范基地和60个扶贫改革创新项目。2019年5月和12月,清远先后承办了“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研讨活动”和“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

改革创新的持续推进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持续发挥,让清远的脱贫内生动力被成功激发。如今,与大围村相似的让“死资源”活起来的试验正在清远全市铺开。

变化三:“美丽经济”成长起来了

99个项目亮相广州,总投资额达121.3亿元,20个项目在现场签约,线上直播累计参与人数达22万……这是2020年11月在流花湖畔举行的清远市乡村旅游(民宿)招商推进会现场。力推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清远首次针对乡村旅游(民宿)项目赴广州招商,99个项目不但释放出了50.6亿元的资金需求,更向与会农旅企业、行业代表系统展示了清远当地的优质乡村旅游资源。

总投资6亿元的南凤溪谷项目便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位于清城区源潭镇新马乡村振兴样板区内,包含特色稻虾共生生产、现代智慧农业生产、乡村旅游考察和松石盆景产业4个板块内容,已完成了项目设计,首期特色稻虾共生生产正稳步推进。

“新马在2018年被确定为清城区定贫困村,借助这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我们成功摘掉了贫困帽。”新马村两委干部张国平说,项目落户让村民有了更高的租金收益,除此之外,按照约定,项目方从2020年起的3年内更将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协助新马完善当地村庄基础设施及公益项目,建成新职业农民大讲堂、党建阵地与主题园、双创中心、旅游厕所、稻田驿站市集等,“新马将越来越好”。

新马同样不是孤例。“智慧农业”“稻虾共生”“乡村休闲旅游”……随着一个个全新的致富梦想在这片粤北大地上照进了现实,清远的脱贫攻坚成果被巩固、被拓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被顺利推进。

把产业扶贫作为最主要的增收渠道,清远成立了市产业扶贫工作组,不少原来的贫困村都像新马村一样,富民兴村产业越来越多。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