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对口帮扶
   
扶贫笋出山记
加入时间:2020-7-13    来源:南方日报

乌蒙山麓,伶仃洋畔,山海遥望。

“先富帮后富,携手奔小康。”两年前的7月,中山市派员组建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进驻云南昭通,中山市与昭通市大关、盐津、永善、绥江4县正式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按照“昭通所需,中山所能”,中山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帮扶工作,携手数十万昭通贫困群众砥砺奋进,决胜脱贫攻坚。

4年来中山举全市之力与昭通市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扶贫协作,结合昭通资源禀赋,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增强扶贫协作“造血功能”;着力推动民生改善,推动了一大批民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民生实事的落实;实施人才支援“百人计划”,深入开展教育协作和医疗帮扶,选派专业技术人才支援昭通;动员全市25个镇区联合组成4个组团,结对帮扶4个国家级贫困县,“组团式”结对聚力拔“穷根”。

4年来昭通5万多名群众实现脱贫,20多万名群众直接受益,夺取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胜利。截至今年5月,中山结对帮扶的大关、盐津、永善、绥江4个国家级贫困县,均已实现脱贫摘帽。

 

一项项承载脱贫致富梦想的产业项目,一个个改善民生福祉的工作举措,跨越山海,在中山与昭通两地人民之间搭起一座携手并进、同心圆梦的连心桥。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源源不断的中山力量,正在乌蒙山区开出博爱之花,结出脱贫致富的胜利果实,滋养永恒不变的深厚情谊,谱写新时代的历史华章。

云南省昭通市区东北140公里,6月底的盐津县已经进入雨季,印度洋北上的暖湿环流与中国内陆南下的干燥气流在这里交汇,阴雨绵绵的天气让山路变得泥泞。走在竹林中的水泥便道上,柿子镇新生村村民龚昌银双脚不再粘泥,他不再担心两个月后的采笋受天气影响。就在一年前,这样的便利是不可想象的。

▲由中山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援建的盐津县柿子镇新生村竹林营林生产管护道。

这条长11千米、宽1.5米、厚0.1米的水泥路,就是去年年底刚刚建成的新生村竹林营林生产管护道,由2019年东西扶贫协作中山市财政援助资金全额投资建设。这条路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村民过去日常管护难、采笋运输难的问题,还让村民采摘的鲜笋每公斤提高近1元的收益。截至目前,中山市已累计在盐津县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资金1711.75万元,规划建设了营林生产管护道114.05公里,覆盖庙坝、柿子等4个乡镇的15万余亩笋山。

筑路送笋下山,是中山市在昭通市大关、盐津、永善、绥江4县开展产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给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铺路,中山市利用扶贫援助资金打造冷链物流基地、引进竹产业深加工基地、统筹资源搭建销售渠道,用一场铺路搭桥的接力行动,带领当地群众将原来走不出“山旮旯”的优质山货远销外地,演绎了一场扶贫产品的“出山记”。

 

·下山·

水泥路通了!

从昭通市中心城区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山路,汽车到达盐津县柿子镇。再经过25公里的盘山公路,当海拔高度上升到1500米,就到达了新生村。6月的笋山雾气缭绕,5万亩的连片竹林郁郁葱葱。在新生村坪山一社的村头,一条狭窄的水泥路通向竹林深处。

▲村民走在新生村竹林营林生产管护道上

“以前采笋只能靠人背马驮,一个人最多一趟能背100斤竹笋,从山上送到山下的收购点,至少要耗费1个多小时。”龚昌银说,大山里的竹笋俗称“见风长”,长得快,老得也快。新采的鲜笋,保质期最长不超过两天,否则很快就会因为纤维老化而变质,食用口感变差。因此,采笋要和时间赛跑,动作慢了,竹笋要么烂在地里,要么坏在路上。但采笋季节与雨季重合,泥泞的山路成了阻碍笋农的采笋的“拦路虎”。遇上竹笋采摘高峰期,村民为了赶时效,只能花钱雇人采笋、运笋,这无疑增加了竹笋的成本,笋农的收入难以保障。

要种好扶贫竹,必须先花钱修路。但对于国家级贫困县盐津来说,要对全县数十万亩笋用竹林开展营林道硬底化改造,谈何容易。

2018年6月,为加强东西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昭通工作的领导力量,中山市增派4名处级干部到昭通市大关、盐津、永善、绥江4县挂职,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陈文权履新盐津县委常委、副县长。如何有效解决全县37万亩竹林扶贫笋“下山难”,是陈文权需要面对的问题。

“好钢用在刀刃上!1.5米宽、0.1米厚,每公里建设资金只要15万元,这样的投入比很多市政道路施工成本低得多。既遵从了林地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避免了大修大建侵损山林,又满足了笋农日常生产管理的需要。这样的路要修!”经过实地调研,陈文权决定推动盐津县竹林营林生产管护道的建设。

2018年,盐津县整合中山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资金投入,陆续在庙坝、柿子、豆沙、普洱等乡镇启动了竹林营林生产管护道建设。2019年5月开建,新生村的竹林里当年年底就通起了水泥路。

“竹笋下山的路终于通了!”龚昌银介绍,过去的泥泞山路变成了水泥路,摩托车开进了笋山,待到秋笋采摘时,过去的人背马驮将改成机械运输,摩托车一趟能运300到400斤新鲜竹笋,10多分钟就能到达收购点,运输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不仅省了人工,笋子在抢跑加速中也更好地保持了新鲜度,卖得出更好价钱。因为这条路的建成,过去花在路上的运费节省了下来。按照去年10吨的产量来计算,今年龚昌银家120亩竹林采收的竹笋,将至少比去年增收1万元。

一条条狭窄的水泥路,打通了竹笋下山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笋农日常管护、运输的大难题,也提高了竹林的产出率。

截至目前,盐津县已累计投入中山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资金1711.75万元,规划建设了营林生产管护道114.05公里,覆盖柿子等4个乡镇15.2万亩笋山,带动了全县4000余户1.59万余人通过竹笋产业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00余户8000余人直接受益。

去年年底,新生村村民在进竹林的路口立起了一块路牌,为营林生产管护道取名“富民路”。

 

·上路·

冷链物流开拓新半径

竹笋下了山,但是离外面的世界还很远。

大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云南省27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99%的面积被山地覆盖,甚至找不到一块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连片平地。同时,这里也是“中国筇竹之乡”,有着“世界筇竹看中国、中国筇竹看大关”的美誉,这里盛产的筇竹笋,被称为“笋中之冠、乌蒙山珍”。

▲盐津县的竹笋食品加工厂扶贫车间,吸纳了附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由于竹笋对采摘鲜食的时效要求极高,过去笋农将鲜笋就近送到采购点后,收购商必须抓紧把竹笋预煮杀青,否则收到的笋子再新鲜,也来不及运出大山。“鲜笋不出山”,限制了优质的高原笋应有的市场价值,也阻碍了当地群众利用竹笋脱贫致富的步伐。

弯弯山路层层阻扰,让大关县守着“山珍”却难以脱贫致富。如何打破这个瓶颈?中山扶贫干部唐国伟明白,要让扶贫笋走得更远,必须引进新技术,把竹笋的出山路铺得更长。2018年挂任大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后,他开始大力推动一项当地前所未有的大工程落地。

“要带动山区的农产品走出去,要依靠现代物流,必须要有包装、有冷链。”唐国伟介绍,没有冷链物流技术设备和泡沫包装材料,生鲜产品很难到达大城市,而当下的现实是,整个昭通市尚未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冷链物流基地,甚至连泡沫包装箱,都需要到数百公里外的成都或昆明等地采购,这无疑增加了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

为加快脱贫攻坚推进步伐,带动农特产业发展,让贫困山区农产品安全高效地进入更广阔市场,大关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大关县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依托中山市参与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机制,对大关县开展挂钩帮扶的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对项目开展了积极援建。在唐国伟等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组员的协调下,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健康基地在大关县投资建设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占地38亩。2019年11月,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大关县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已经建成试运营

6月29日,距离大关县城几公里的关河河滩上,新建成的大关县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完成设备调试,启动试运营。唐国伟介绍,大关县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是一个集冷冻、冷藏、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拥有900立方米的农产品冷藏库、100立方米的冷冻库、4000平方米的分拣中心,以及一条日生产1.4万个泡沫箱的自动化生产线,可为大关县农产品提供专业化、规范化、高效率的冷链物流服务,同时可为昭通市乃至全省全国提供标准化的冷链配送服务。

“大关县距离宜宾200公里、重庆400公里、成都400公里,广东1400公里。近可往渝川销售,远可进入广东。”唐国伟表示,昭通市拥有丰富鲜活的农产品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容量,将为冷链加工物流基地的顺利运营提供保障。反过来说,冷链加工物流基地的建成和运营,正在为当地农产品铺就一条“出山路”,为大山里的农产品画出新的市场半径。

 

·进城·

山笋登上珠三角货架

6月28日午后,烈日当空,秦义洪来到中山市东区竹苑市场旁的食出鲜风超市,与店长热络攀谈,询问店内罗汉笋近期的销售情况以及库存数量。今年年后,他从家乡昭通市盐津县带来的“盐水笋”第一次登上中山这家生鲜连锁超市的货架。几个月过去,笋子越来越来受市民欢迎,不断引来回头客。

秦义洪这次创业的起点,要回溯到2018年的一次偶遇。当时,秦义洪还在老家中和镇深入山头林间收购鲜笋,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收笋商贩,他深刻地感觉到这个行当的艰辛。

“竹笋的品质很好,但是却不知道能把它放在什么平台去销售。”秦义洪回忆,自己正在为生意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时任中和镇脱贫攻坚工作组副组长的中山扶贫干部陈文权下乡,于是向他说出了自己困扰。陈文权的一番谈话,让秦义洪正式开启了崭新的跨市“生意经”。

▲大关县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内,工作人员在检查设备

陈文权建议,秦义洪可以将盐津县的罗汉笋带到中山销售,以中山为阵地通过消费扶贫开拓珠三角市场。秦义洪受到了启发,去年八九月,他独自一人来到中山,开始了市场调研。两次调研,让他下定了决心,他联系盐津当地的加工厂代工处理鲜笋并打包装袋。10月份,第三次来到中山时,秦义洪带来了3吨“盐水笋”。

但是,人生地不熟,推销员哪里有这么好当?陈文权再次向秦义洪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利用在中山的人脉资源,积极联系中山市壹加壹超市、菜丁市场、果美等生鲜销售平台,帮助秦义洪在中山扎稳脚跟,建立最初的销售渠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秦义洪的盐水笋已陆续登陆中山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出鲜风、壹加壹、菜丁市场APP等多个实体或电商销售平台。

“每个月的销量都在增加,今年以来,罗汉笋在中山市平均月销量都在3吨以上。”秦义洪踌躇满志,他介绍,除了中山,自己定制的盐水笋目前已经打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江门等珠三角城市市场。依托盐津县中和镇主导建立的竹产业生产经营集体企业,秦义洪已经完成了自主品牌“筇都香”的注册。贴上商标,家乡的竹笋就有了品牌,秦义洪对未来的市场信心满满,他预计,“筇都香”盐水笋未来几个月在中山的销量有望快速增长。

6月29日,陈文权赴广州拜访两家企业,他期冀此行能带动广州企业到盐津考察,进而投资设厂,带动当地竹笋的深加工。考虑到这两家企业拥有连锁超市等销售渠道,陈文权邀请秦义洪同行,他希望利用这样的资源,能带秦义洪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走得更远,带动扶贫笋走进珠三角大城市,带来更广阔的天地。

 

■札记■

铺好“致富路”搭建产业链是关键

产业扶贫,直接关系到群众就业增收、产业升级发展,是“扶贫扶到根上”的关键所在。在昭通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过程中,中山也紧紧抓住了这个重要工具。

在大关、盐津、永善、绥江4县,中山3年多来先后牵头引进了大量产业扶贫项目落地,这些项目分属不同产业领域,覆盖了一二三产业,但是仔细分析发现,这些项目之间并不孤立,相反,项目之间的协作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些扶贫项目的组合关系中,总能围绕扶贫产业发展理出一条串联上下游的完整链条。

4县的重要支柱产业竹产业为例。为了培育竹产业发展基础,引导当地群众开展规模化种植,针对当地基础设施无法满足竹林营林管护生产需求的情况,中山市投入扶贫资金援建了竹林营林生产管护道,既降低了村民管理经营的成本,又提升了竹林的效益产出。为了推动竹产品的深加工,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中山市扶贫干部牵头引进了竹制品加工厂、竹笋食品生产企业,直接带动了当地竹材、竹笋下山进厂,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就地转化,还促进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运输环节,为了打破保鲜、包装等技术瓶颈,中山扶贫干部牵头引进现代化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帮助竹笋产品走向更远的市场。

同样的规律,在永善县蓝莓产业、绥江县半边红李子产业领域也能找到印证。

产业扶贫,不是简单给钱给物,而是需要沉心调研、精心布局、耐心谋划、苦心经营,提供贯穿产业上下游的全链条扶持培育方案,才能带动贫困县的产业潜力股破土萌发,茁壮成长,最终实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

三年多来,发生在昭通的脱贫故事,已经证明了中山实施“一揽子”产业扶贫计划的成功经验。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