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乡村振兴
   
南海乡村振兴 关键在“乡”也在“城”
加入时间:2019-5-17    来源:南方日报

    5月8日至10日,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带队赴浙江省桐乡市、余杭区、诸暨市、桐庐县四地11个村庄考察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南海此行是抱着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的态度而来。自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后,十六年久久为功,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先行地,吸引了全国各地人士前来考察学习。 

    在此次考察之前,南海各镇街也曾先后带领村居两委干部前来学习。然而,部分干部考察完的感受却是“学不来”。改革开放40年的工业化、城镇化历程,造就了南海农村今日集体经济发达、城乡融合的格局。面对历史背景不同、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模式不同的浙江乡村,照搬照抄显然不可行。 

    跳出南海看南海,融汇浙江经验思南海。拥有城镇化和产业化先发积淀的南海,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关键不仅在“乡”,更在于“城”。摆在南海面前的课题,是如何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一次发现之行 

    看得见、触得及、生得财的绿水青山
 

    从桐庐县城市规划展示中心出发,沿着浙江210省道向南驶去,只需20分钟车程,一片精致的街区出现在考察团一行人眼前。这里是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 

    说其精致,是因为在一片狭长的街区上,老街、绿水、青山宛如平行的三条线延伸至远方。在街上漫步,或在艇上漫游,或在民宿内漫谈,“慢”的体验让游客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恬淡舒适。 

    像芦茨村这种因地制宜的营造,是浙江“千万工程”的缩影之一。浙江乡村依靠各自不同的自然禀赋加以改造提升,美丽乡村的模样跃然而出。 

    例如,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将母亲河火炉浜打造成村中心的景观水道,两边绿树环绕,又有凉亭点缀,俨然一个生态景区。又如,余杭区塘栖镇打造长约22公里的塘超小径,将古镇塘栖、赏梅胜地超山、原生态湿地丁山湖三个自然景点,以及多处村庄串联成线。塘栖镇党委书记郎一舟称之为“关键连接”,再把公厕、停车场、游船码头等“关键小事”完善,分散的村庄资源就连接成为连片的乡村景观带。 

    看得见的绿水青山,触得及白墙灰瓦木栅栏,让南海党政干部感到“十分震撼”。“我这次拍的照片,比自己去旅游拍得还要多。”看着眼前浙江乡村的美景,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感慨良多,“这里完全可以跟欧洲乡村媲美。” 

    狮山镇党委书记林健则坦言“压力山大”。对于寸土寸金的南海农村而言,空间意味着经济利益。因此,林健对浙江乡村对空间利用如此合理,村庄规划如此划一大为感叹:“我们可能未曾想到过空间规划对生态环境有如此大的促进作用。” 

    里水镇镇长麦满良同样十分关注村庄的规划:“这里多以县域整体规划推进,对村落民居规划设计有一套明确的标准,而且山水农田、诗情画意都有充分考虑。这造就了‘浙派’民居风情。” 

    自然禀赋出众加上合宜的规划营造,让浙江大地上千万条村庄,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理论。在绿水青山的壮美风光里,桐庐县石舍村村民方敦伟2018年5月回到故乡创办了民宿“一方乡舍”,从打工仔变成了老板。塘栖镇丁山河村的龙虾馆生意也因为游人如织的塘超小径红火起来了。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复绿了400多亩,发展了野奢度假、自然休闲产业,集体收入增加了1000多万元。 

    一次对标之行 

    造环境、讲故事,党群联动谋振兴
 

    浙江的乡村振兴经验学不学得来?找到可供对标的点尤为重要。三天走读中,南海党政干部重点关注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炼村落文化精神、党建引领群众共同缔造等“浙江样本”。 

    在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南海党政干部们看到了桐庐版的“百万图”对比行动。胡乱堆放的垃圾杂物不见了,“两违”建筑清拆了,污水统一治理了……村庄的变化被编成了一句顺口溜:“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处处开鲜花。” 

    环溪村能做到的,南海也正在努力做到。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南海就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为全区村居来了一次“大扫除”。但在黄志豪看来,人居环境依然是南海的弱项和短板。“今年一定要全面解决脏乱差的问题”,黄志豪让各镇街立下了“军令状”。 

    另一个对标点是村庄如何提炼文化精神。在三天考察中,村庄的展馆都是必去之地。比如桐乡市越丰村的三治融合馆,桐庐县环溪村的文化馆,诸暨市枫源村的文化礼堂,都集中展示了本村的历史沿革、文化习俗、治理经验,使之成为一个个“村庄客厅”。 

    在这些文化礼堂中,挂上墙的村规民约、村落精神,都有村民一起参与提炼。这引出了第三个可供对标的点:党建引领群众共同参与。 

    在桐庐县荻浦村,村中的花圃绿地都树立了“养护绿化岗”的牌子,由具体到人的党员、团员负责监督清洁卫生。这引得南海的干部们连连俯身拍照。导赏员介绍,荻浦村将网格化与党组织融合在一起,成立了3个网格党支部。此外,村中的党员实行设岗定责,划定了古建筑保护岗、绿化养护岗、旅游咨询等服务岗位,实现了党员服务工作与村落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 

    如何讲故事,如何做党建?对此,在丹灶镇党委书记张应统心里就有一幅蓝图。他表示,将计划在丹灶建设一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基地,将相关经验实践整理呈现,成为干部群众学习的地方。与此同时,挖掘丹灶有为水道沿线的村落历史,打造一个展示馆,讲好方献
夫、康有为、陈澹浦等先贤的故事。张应统称之为丹灶乡村振兴的“大策划”。 

    一次思考之行 

    因地制宜走出城乡融合新路子
 

    行走在浙江乡村里,看得到的绿水青山吸引人关注,看不到的产业发展同样令人在意。与南海村中有厂、村中有铺的景象不同,浙江乡村“村就是村”,难以看到其他功能区域。 

    如果说提升人居环境,提炼村落精神,党建引领群众都是浙江直观而可供对标的,那么“城、乡、产”之间的格局再造,则需要在浙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海实际情况去思考。 

    改革开放早期,南海农村就地工业化,农民“洗脚上田”“六个轮子一起转”,造就了著名的“南海样本”。先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让南海崛起为广东“四小虎”之一。然而,“村村点火”的方式造成了今天存在大量村级工业园的格局,遗留下了南海“城不城,乡不乡”的现象。 

    既与浙江的城乡区分不同,那么闯出一条南海路实属必然。黄志豪指出,几乎没有“纯农村”的南海,目标就是走出城乡融合的新路子,就是希望用城市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这也是广东省对珠三角片区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根据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调研报告,珠三角片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 

    “南海镇村经济发达,镇村的制造业企业很多,集体经济实力雄厚。”黄志豪说,南海的城乡差距较少,城乡公共服务也处在全国前列,这都是南海可供依托的优势。 

    这也是参与考察的南海党政干部的共识。“南海的长处是产业兴旺,我们在规划统筹中应当扬长避短。”叶新说。西樵镇镇长杨明认为,应当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九江镇党委书记徐永强表示,南海可根据东西部城市化程度的差异,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 
    因此,南海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与其他主要工作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村级工业园改造,主题产业社区打造,人居环境政治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基层治理再造,都囊括在其中。 

    二三十年前,南海的城镇化是从农村这一社会结构中的微观单元里启动的。如今,在黄志豪看来,要实现南海空间格局再造、产业集群再造、生态环境再造、基层治理再造,同样应当从村居这一微观单元里开始。 

    ■聚焦 

    如何讲好村落故事? 

    村落文化传承的平地样本 

    从浙江归来,“鱼鹰精神”“枫桥经验”让人印象深刻,文化礼堂也彰显了浙江乡村注重村落文化传承的一面。其实,在讲述本村文化方面,南海同样有不少优秀的村庄作为样本可供参考。 

    大沥镇平地社区就是其中一例。在该村,平地黄氏的族人一直自发地整理本村历史,重修保护本村古建筑,恢复本村的传统民俗活动。群众参与讲述本乡本土的村落故事,平地一直在践行。 

    曾经祠堂地如今众筹建公园 

    从广佛路转入平地大道,走到尽头,宏伟的黄氏大宗祠矗立于眼前。这座列入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是平地人的骄傲。但这种骄傲不仅在于文物的保护,更在于修复与活化。 

    主持、参与保护修复的是平地黄氏一众族人。已逾古稀之年的黄汉威,就是其中一位。每到黄氏大宗祠拜访,他总会有新的“惊喜”向访者分享。 

    “北溪公园”就是其中一例。黄汉威领着笔者走进复杂的平地村巷道,几番曲折后,豁然开朗。只见左手边是一座规模略小于大宗祠的桐坡黄公祠,已经修复完毕,而右手边则是与之面积相当的北溪公园。 

    “这些地基都是从前的北溪黄公祠的”,黄汉威指着公园泛黄的麻石地基说。原来,大半个世纪以前,这里曾经是黄氏的一座私伙公祠,后来变成了平地公社的烛芯厂,再后来因为年久失修倒塌了。 

    形制已毁,无法修旧如旧,黄氏族人没有选择重建祠堂,而是选择以祖先名讳建设一个村心公园。他们认为,保留本族的历史记忆,在心在意而不在形。 

    黄汉威走到北溪公园的建成纪念碑旁说,这块石碑记叙了公园的前世今生,游人到此休憩,可以了解到这段历史。 

    更难能可贵的是,北溪公园的建设资金都是本村以及旅港的平地黄氏族人筹款解决的。“一边建一边筹,用多少筹多少”,作为“监工”的黄汉威,将村民的捐款全数放进了一个公开的账户中,每一笔花费都清楚入账。 

    祠堂变公园,黄汉威表示:“看到许多人在这里玩,是值得开心的一件事。” 

    八百年文脉传承至今活力依然 

    平地村传承本村历史文化的建树不仅在对古建筑的保护修葺中,还在对文化民俗的传承中。说起村民参与讲述本村历史文化,就不得不提平地的两项传统活动:观音诞与冬祭。 

    黄汉威介绍,每年农历六月十九,平地举行观音诞庙会,每年冬至日,举行冬祭仪式。这两项民俗活动,从筹措经费,到准备物资,流程安排,邀请宾客,全都由黄氏族人操办。 

    如今,这两项民俗都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当天,不但黄氏族人可以参加,南海各地的村落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可参与其中。村落民俗已然成为大众节庆。 

    根据《平地黄氏族谱》记载,平地村开村距今已逾八百年。今天的黄氏大宗祠,大气而古朴,祠堂内,大家也如古代岭南的族人一样,聚在一起议事。八百年的文脉,就在祠堂内的点滴中延续。 

    传承与活化,源自于村民对乡土的眷念。正如另一位黄氏族人黄冠勋说:“每一个平地黄氏族人都是义工,不拿一分钱工资在维护这座祠堂。”他表示,平地村古建筑修复、民俗活动等各项事务,全靠大家的热心参与。 

    平地村和平地人的故事,已经成为一种口碑,感化了前来参观的人们。2017年,摄影师邸晋军因参加摄影工作坊,从北方远道而来。他对平地的人和事感到惊讶:“与鳞次栉比的商场、楼盘和批发市场同时存在的,是古风犹存的村庄中,经历了几个世纪风雨的宗族祠堂。”“人们在大踏步奋力奔向丰沛的物质生活时,依旧保持着对祖先的敬畏与文化传承。” 

    古村风韵,润物无声。当村民都积极用心意、用行动讲述一个乡村的故事时,乡村的文脉亦于此间传承。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