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乡村振兴
   
创新金融服务 赋能乡村振兴
加入时间:2020-9-17    来源:农民日报

编者按:近年来,山东省统筹优质资源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创新推出“强村系列贷”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探索出了一条“农村金融+村党组织+合作社”的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子,为促进“五个振兴”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效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呈现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近日,由农民日报社和农行山东省分行共同主办的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暨山东“强村系列贷”服务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现将部分代表的观点摘编刊发。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 尹成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农村以改革为动力,基层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山东省农行、农担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党支部领办农民合作社实施“强村系列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系列贷’”两项重大创新互为融合,既振兴了农村产业,又振兴了农村基层组织;既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又调整和改善了生产关系。“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系列贷’”两项重大创新,双创融合,互为推助,效益叠加,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机制、新业态、新动能,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系列贷’”具有深刻的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生动地回答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问题。这种发端于乡村振兴实践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改革和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村改革的双创融合,无疑是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一项深刻改革和重大创新的成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系列贷’”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它已不仅仅是一种新业态、新模式,更是一种乡村振兴的新制度、新机制。如果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广大农民在第一轮农村改革中的伟大创造,那么“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系列贷’”是基层党组织、金融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的伟大创造。这种乡村振兴的新制度、新机制,必将随着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中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系列贷’”的机制,究其实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对“三农”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重要实现形式,是组织振兴和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这种新制度、新机制,把农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践行党的宗旨责任制度化、具体化了,把农村党支部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的任务和作用具体化、制度化了。

如何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这是新时代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山东省农行实行“强村系列贷”,从理念和实践上交出了满意答卷。“强村系列贷”的实行,在实践中解决了农村金融以往想解决而又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理念转换和重要取向;进一步解决了农村金融产品与农业生产特点季节性、周期性需求变化相适应的问题;进一步加快了农村金融机构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小企业缺乏担保能力和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农村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实践表明,“强村系列贷”内涵丰富,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农村金融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新要求的适配性。这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的成果,体现出重要的引领性和可操作性。

山东乡村振兴中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系列贷’”创新,贵在“双创融合”。一是“双创融合”具有创新的叠加效应,实质是“党支部+合作社+‘强村系列贷’”三位一体,合力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双创融合”抓住了乡村振兴的三个关键要素,即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抓住这三个关键要素就牵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三是“双创融合”促进了农村金融改革配套集成,既有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变革,又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联合,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机制和方式的改革,三种改革相互配套、集成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创新金融服务乡村产业的经验与模式

农业农村部政策改革司副司长 王宾

山东省创新推出的“强村系列贷”金融创新探索很有意义,体现了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并找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农业产业的突破口,真正服务于乡村产业振兴。“强村系列贷”从农业本身的效益出发,没有单纯考虑抵押物,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种模式,找到了有投资价值、贷款价值的产业,实际上就是推动金融和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出金融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的好模式。

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不管是党支部领办也好,还是资产管理平台也好,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首先是市场经济下的活动,所以我们更需要了解产业本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没有活力,有没有效益,这是最主要的。第二,要和农民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农村经营我们经常讲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合作社的基础也是家庭,只有以家庭为基础,尽心尽力,当成自己的事干,才有效益。第三,要重视数据积累,掌握客观数据。一是要把产业放到第一位,金融服务产业。在认准产业是否有前景要看它有没有好的金融模式。二是通过有效的机制把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表达出来。要通过数据化的方式,对它进行精准判断,这样找到一个可以支持的产业、企业和主体。三是加大推动产业平台、数据平台的建设,给金融机构提供真实数据。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政银保担要形成合力。现在做农村金融改革,单靠银行或担保,可能都不行,必须要形成合力,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要跟着产业走,产业是第一位的,金融是要为产业服务的,最终还是要好好扶持这个产业。怎么把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有效的机制表达出来,从现有的情况看,将来要通过数字,通过数据化的方式,对它进行精准的判断,这样找到一个可以支持的产业、企业和主体。政府要下大力气去推动产业平台、数据平台,给金融机构提供这些真实的数据,并把这些数据整合起来,这是我们未来支持的一个方向。

 

发展“强村系列贷”要尊重市场规律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 赵文生

“强村系列贷”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紧盯住优秀的基层党组织,要求党支部四星级以上才可以领办。二是把合作社的建设、支部作用的发挥和乡村“三资”平台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农村的资金、资产、资源更有效有序地进入合作社。三是有效集成了各方面的力量,如担保、财政、组织部门、银行、科技部门、市场部门、合作组织指导部门等,让各方力量在这个平台上有效整合,各自发挥作用。四是有效地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第一在这种各方联手的征信平台和征信机制下,银行敢放贷款,承担多少风险、承担多少比重是清晰的。第二有财政贴息,有省农担公司的进入,有效地降低了融资成本,老百姓实实在在能得到实惠。

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很多,今天我们讨论的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是基层党组织直接领导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的优势、党建的优势,都可以在“强村系列贷”这个平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党建的成效也可以通过合作社建设的情况、发展的情况、实际运作的效益来进行检验。

“强村系列贷”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党组织直接领办的合作社,我觉得可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壮大,推广得开,需要各个方面一起努力。二是合作社运转得好坏、效果好坏还需要看产业、产品、金融市场的实际效益。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规律,遵守市场纪律。三是合作社的基础是农民,处理好、保护好、实现好农民的利益,是合作社存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也是它的目标。领办一个合作社要看这个合作社内部如何有效地处理好合作社与农民的关系,如何通过合理的利益机制,把农民有效地、有序地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来实现整个利益交换过程。只有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合作社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金融产品的模式才能更好地、更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积极探索打造“乡村场景金融”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魏华祥

山东农担与山东省委组织部、农行山东省分行共同打造“强村贷”,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也就是“三个服务”: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二是服务齐鲁样板打造;三是服务基层群众需求。

“强村贷”系列产品有三个特点,也就是我们着力建立的“三个机制”:一是互利共赢的利益联接机制。推动农政银担深度合作,创新打造“组织部门推荐+农担担保+农行贷款+财政贴息”的运行模式,为党组织建设过硬、产业支撑有保障、信用基础好的合作社发展赋能,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农民得实惠、银行放心贷、政策能落地。二是灵活高效的分类评价机制。按照乡村场景金融的思路,改变过去商业金融“抵押物一把尺子量”的做法,去发现和评价基层党组织建设、群众声誉、良好产业基础和信用所形成的价值。三是稳妥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坚持底线思维,找准风险防控点。对于道德风险“零容忍”。在取消反担保的同时,明确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履行监管责任,找到了既能有效解决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融资难题,又能有效防控风险的平衡点。

在工作推进中,我们注重坚持“三个导向”: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聚焦农民“最忧最急最盼”的问题,针对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前景广阔、但缺少金融支持的实际,以“强村贷”为切入点,打破融资瓶颈。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合作社差异化的多层次需求。三是坚持结果导向。以群众满不满意为落脚点,看服务群众、高效办结、推动发展的效果。

“强村贷”推进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农业融资难、融资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商业金融场景和乡村产业场景“割裂”导致的。为此,我们以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打造“乡村场景金融”,用农业政策性担保工具增信、分险、赋能,用市场化运作撬动金融活水源源流向“三农”,用数字化转型打通金融场景和乡村场景,逐步融合生成互利共赢的乡村场景金融生态圈。

 

“强村系列贷”凝聚起乡村振兴合力

清华大学农村研究院教授 汪小亚

“强村贷”的探索是有意义的,凝聚了乡村振兴的合力。首先,通过鼓励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用支部做引领克服或者替代能人缺位的问题。从金融角度来讲,农行“强村系列贷”从真金白银的给信贷和降低利率、贴息,采取“万人下乡”、为30万农户建立信息档案等做法保证降低不良贷款率。第二,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和发挥农担公司和财政的贴息的作用是组织的合力,释放了合作社的内生动力。第三,产品的创新体现在我们农行里面的金融产品的创新,特别是支持每个村、每个户里的产业发展。第四,风险可控。通过以镇为单位建立三资管理平台,把财务统筹起来控制风险。第五,科技赋能。通过对产品的线上化、数字化来减少运营成本,同时把农户由自然人、金融人变为数字人,把整个产品数字化的概念来持续化发展。第六,地方政府、农业农村部门、组织部门形成了合力。

 

 

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找准着力点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长、原农业部党组成员 毕美家

任何市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资金融通的需求,农民合作社也不例外。由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特点和农业产业特征,农业农村领域较为缺乏银行认可的抵(质)押物,这就使得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融资一直是个大问题。

理论上,合作社的融资渠道有两种,即包含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现实中,由于普通农民成员一般并不积极入股合作社,哪怕愿意入股,其股金数额也比较有限,无法满足合作社的发展所需。而合作社主体和大农业领域,接受到的风投基金又非常缺乏,外来投资者对合作社组织形式也比较陌生。再加上合作社无法像公司一样谋求公开市场股票发行。因此,合作社的股权融资之路步履维艰,现实中占比很少。当下的农民合作社发展解决融资问题主要还是靠债权市场。

合作社的债权融资渠道也有两种,即包含外部债权融资和内部债权融资。为了防止农村出现非法集资等乱象,也由于农民合作社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金融部门并不允许农民合作社自由发展资金互助(也即内部债权融资)。随着组织发展壮大,合作社层面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添置机械设备、投资生产设施、购买办公和加工场地、大量收购资金垫支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都远非内部资金互助途径所能解决,都需要寻求来自外部的资金借贷。

目前的普遍情况是,银行认为合作社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存在成员进退频繁,借款主体容易变动的情况,因此多数不认可其贷款主体地位。现有的贷款支持主要是扎根基层的农村信用社在发挥重任。同时,银行机构更倾向于放贷给合作社中的个体,特别是放款给合作社理事长个体,以合作社为主体很难获得信贷融资。

山东省探索的“农村金融+村党组织+合作社”的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无疑为解决合作社融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启示。农行山东分行“强村贷”项目通过创新抓住“党建引领”这条主线,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找准了政治方向,抓住农村金融发展的痛点,创新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党组织+合作社”的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做法,符合我们的国情,符合农村的实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重大的探索和创新。

一是需要抓紧推进“强村贷”项目涉及的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和业务协同。这其中尤其是要协助支持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找到较为可靠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通过构建起较为强大和又稳定的农业产业链体系,确保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主体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获得生产经营业务的稳定发展和提升,从内生活力上避免潜在的系统性经营风险和坏账产生,也通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业务经营情况掌握,更全面了解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状态。

二是需要加快推进“强村贷”项目涉及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信息化建设。考虑建立全省范围内的“强村贷”信息服务平台,尤其是要考虑通过为合作社提供在线版的财会软件等方式,全力尝试将合作社的财务数据、成员账户信息、产品物流信息、资金银行流水等相关生产经营信息进行综合集成,使金融部门可以更为深入真实地掌握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资金流、信息流等,更为精准评估合作社的信用等级,并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防患于未然。

三是需要强化村党支部书记等带头人的综合业务能力培养。村党支部领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牵头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对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提出了更综合全面的业务能力要求。村党支部书记不仅要懂政治、也得懂市场和业务。建议组织、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结合各地各村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联合专题培训和辅导服务,全面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合作社专业化人才的业务素质与技能。同时,不定期表彰和推介一批优秀发展典型和先进个人代表,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强村贷”业务深入发展。

 

“强村贷”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提供重要抓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朱信凯

山东“强村贷”所蕴含的“组织部门推荐+农担担保+财政贴息+农行贷款”模式,整合多个部门和渠道的资源力量,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资金困难问题,是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创新与探索。

各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过程中,普遍遇到了资金缺乏的问题。一些地方虽然大力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但传统的担保和贴息模式仍然很难满足小农户的贷款融资需求。此时,山东推出“强村贷”,在传统担保贷款三方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突破,引入政府贯穿各个环节扮演多重角色,大大强化了担保贷款的功能。第一,政府牵头多方搭建平台,连接农户与银行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降低了营销成本,是信息提供者与融资促成者。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参与为借款方合作社提供背书,在担保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其信誉,是模式中隐性的担保人。第三,政府有关部门及村党支部的评量定级作为贷款依据来筛选借款方,政府承担了部分审查的职能,降低了银行与担保公司的风险。第四,政府额外提供财政贴息,惠及借贷双方。可见,政府的介入是“强村贷”区别于传统担保贷款的本质创新,也是其成功解决农村金融困境的根本原因。“强村贷”模式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切实服务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提供重要抓手,值得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大力推广。

 

政银担协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益虎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是农行三农事业部改革的第一批试点行,长期以来,县域主要业务指标占到全行的“半壁江山”,是业务经营的“压舱石”。全面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既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更是加快业务发展、巩固县域竞争优势的历史机遇。

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们积极跟进,研究新的对接产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反映的是农村金融供给的共性问题,即如何让金融机构基于市场机制愿意贷、贷得起。这其中,“解决谁能贷款”是根本。如何通过基层党组织优势、农业产业化优势、金融优势的有机结合,既推动产业兴旺发展,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做大做强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政银担三方通力合作,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有效解决了信贷准入和管理难题。最终,以“组织部门推荐+农担担保+农行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创新推出了“强村贷”,成为全国首个专门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业务模式。在此基础上,相继推出了金穗农担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供销农耕贷等,打造了“强村系列贷”业务体系,目前贷款余额超过40亿元,支持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30余家,预计年末可达1000家以上;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农户5800余户。

为将“强村系列贷”惠及更多农户,我们启动了“万人进乡村”活动,为农户建立资产信用档案,将重点乡村打造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有效农户信息建档户数达到30万户,预授信金额175亿元。

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强村系列贷”作出了一些探索,初步达到了政府满意、群众受益、银行盈利的多赢效果。

 

点燃“强村贷”引擎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山东济南市商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冯晓燕

“强村贷”助推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工作中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几点思考与体会。

党建与金融互促共融,构建发展共同体。一是“强村系列贷”是党建与金融深度融合、接地气、促发展、惠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催化剂。白桥镇王学诗村利用“强村系列贷”60万元,打出高标准蔬菜大棚和大蒜产业两张“优势产业牌”,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器”。二是破解了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小钱办不了大事”的困境,将资源整合盘活实现效益最大化。商河县怀仁镇东信村党支部领办的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借全市第一笔“强村贷”100万元的东风,发展1600亩甘薯产业,实现三方增收,促进乡村振兴。三是破解了金融门槛高、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重塑了党组织、致富带头人、群众、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五位一体”的征信体系。

党组织引领群众共同致富,构建利益共同体。“强村贷”的推广,破解了农村单打独斗、农业小而散、软弱涣散、人才匮乏的问题,增强了支部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吸引一批返乡能人到村创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许商街道西赵村贷款50万元用于合作社大棚蔬菜、龙虾养殖等产业扩大规模,采取“5+2+3”模式,所得效益按股分红,50%给农户,30%归合作社,20%归集体的运营模式,真正实现了村民、集体双增收,从软弱涣散村蝶变为文明先进村。

产业高效发展带动集体持久增收,构建振兴共同体。“强村贷”作为组织振兴和产业振兴融合推动的样板,通过有效投放,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水,把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紧密衔接,既推动产业发展,又促进集体增收。孙集镇前街村注册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和群众采取“保底+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共流转土地699.906亩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村集体增收8万元。

 

“强村系列贷”助力乡村振兴体现“五性”“五化”

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教授 赵海燕

“强村系列贷”惠农、强农,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主要体现在“五性”“五化”。“五性”:一是创新性。创新性表现为理念、做法、速度和落地的效果,在这些方面都体现出很强的创新性。二是组织性。党组织的基层建设,从中央到地方特别重视的村集体的组织性的培育和发展、壮大。三是联动性。多个部门一起联动,共同来推进事宜的前进和方向。四是科学性。数据化、数量化、信息化。五是群众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核心的定位就是要实现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的有机衔接。在进一步推进“强村系列贷”的路上,应该更加注重“五化”:一是内生化。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中中间一环,是承上启下的,下一步要进一步把社员(农户)内生化,包括素质能力的提高、被动变主动,都是内生化挖掘的重点。二是组织化。进一步推进党组织的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三是产业化。将产业融合和品牌化融入“强村系列贷”中,让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四是科技化。下一步应尽量发挥大数据和信息对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的作用。五是集成化。将各方力量集成发挥出更大优势。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