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产业扶贫
小额信贷
文化扶贫
健康扶贫
劳务扶贫
帮扶活动日
爱心超市
公益展播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开发->>产业扶贫
   
清远英德河头村发展农旅产业,昔日“空心村”华丽蝶变
加入时间:2020-6-5    来源:南方日报

早上6时不到,清远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石下村小组村民陈井清就已经在菜地里忙活了。几个小时后,菜筐里已经装满新鲜翠绿的桑芽菜,随后他开着摩托车,把桑芽菜送到村里的加工厂。

“一天能摘五六十斤,可以卖100多元。”陈井清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前,在省委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碧桂园集团以及当地致富带头人许万红的努力下,河头村发展桑芽菜产业,陈井清成为首批参与者之一,承包了几亩地精心种植,年收入增长3万余元,成功摘掉“穷帽子”。

依托喀斯特地貌景观,河头村积极盘活沼泽地、石头山、丢荒地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景点、民宿、蔬果采摘基地等旅游观光产业,这条曾经人口流失严重的“空心村”重新焕发生机。如今,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双引擎”拉动下,河头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快速壮大,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农业“发力”

小小桑芽菜

变身“致富菜”

“要摘上面刚刚长出来的嫩芽,用来煮汤、凉拌最好了。”菜地里,陈井清向笔者展示刚摘下来的桑芽菜。正是这小小的桑芽菜,改变了他们一家和整个河头村村民的生活。

时间回到2016年。彼时,因受“黄龙病”影响,当地经营多年的沙糖桔产业凋敝,越来越多村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河头村逐渐变成了“空心村”。

看着村里“空心化”程度加剧,刚到河头村开展对口帮扶的省委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心急如焚,他们找到村委负责人,一起商量找办法。

经过分析调研,他们发现,农村组织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落后、土地过于零散是制约河头村发展的难题。为此,河头村积极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合工作,到2016年年底,各村小组基本完成土地整合治理。

土地整合后要发展什么产业?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委一筹莫展之时,有着多年在外种桑养蚕经验的许万红提出可以发展桑芽菜产业。

2017年,碧桂园集团出资70万元支持河头村桑芽菜产业基地建设。同时,村里成立了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许万红为合作社负责人。

2018年5月,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投入运营。合作社内,漂洗、焯水、冷却、真空包装、冷藏……每天,各项加工环节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不久后,这些新鲜桑芽菜就会出现在珠三角的商超及餐厅,通过电商平台还能销往全国多个省份。2019年,该合作社年产值达1800万元。

为确保村民收入,合作社跟村民签订保底采购合同,根据参与模式不同,收购价格分为3个档次。“按照人均5亩地来算,月收入至少在3000元以上。”许万红说,目前河头村种植桑芽菜面积800多亩,带动500多名村民就业,未来还计划扩大种植。

 

旅游“助力”

村民洗脚上田

成旅游从业者

峰林环绕,碧水蓝天,花海桑田,地处英西峰林脚下的河头村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优势。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5年,河头村引进英德市国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峰林小镇景区,景区项目采取“企业+村经济社+农户”的模式与当地村民合作经营,村经济社提供村集体土地、荒山每年固定分红收益。

2016年10月,峰林小镇对外营业。原来的石头山打造成了景点,泥砖房改造成了民宿,沼泽地建成了荷花湖风景区,丢荒地建成了农耕文化园……

通过旅游系列开发,村里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再变成了“股权”,持续为村民增加收入。河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志辉透露,土地入股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几十万元,景区停车场收入全部归村民,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仅停车费一项收入就有六七十万元。

5月中旬,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摆的省内跟团游恢复,九龙峰林小镇景区的游客逐渐增多,景区保安许亚香心里松了口气。

“旅游改变了我的家乡,也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年46岁的许亚香是上塘村小组人,年轻时左手因意外致残,影响了劳动能力,在外打工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回乡种田又无法支撑五口之家的重担。

2017年,许亚香成为峰林小镇景区的一名保安。“现在的工作稳定了,离家又近,还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做点其他活补贴家用。”许亚香算了一笔账,工资收入加上土地入股景区的分红,年收入近4万元。

在河头村,像许亚香一样由村民变身旅游从业者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有的成为了景区的种植员工、安保人员、管理人员等,有的在自家门口卖起了土特产,开起了乡村民宿、农家乐。

 

振兴“蓄力”

农业+旅游

融合发展

初夏时节,漫步河头村,入眼处,成片种植的桑树绿油油,成为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游客驻足观赏。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游客入村,又为当地土特产和农副产品带来无限的商机,进一步打响产品的知名度。

“每到节假日,游客就会比较多,生意也比较好,有些人买了回去觉得不错还会回购,通过微信或电话联系邮寄。”在峰林小镇景区门口经营土特产的许大姐笑着说,现在她正研究如何开网店。

在距离景区不远的吴屋村小组前,不少游客正在兴奋地拍照,这里上百亩的百香果树已经开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再过一两个月,就会迎来满枝的硕果。

2019年,吴屋的300余亩荒地开展土地整合治理后连片流转给碧桂园集团,被打造成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当年10月,首批130亩百香果喜获丰收,为村民带来销售收入约20万元。碧桂园方面透露,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脱贫攻坚收官阶段怎么补好短板?”“如何建立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脱贫攻坚怎么衔接乡村振兴?”5月21日,在河头村党总支部会议上,省委办公厅驻河头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振隆与河头村的党员们共同探讨下一步乡村发展的话题。

产业兴旺无疑是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刘振隆认为,基于河头村目前农旅融合发展的实际,未来可沿着打造全域旅游的方向去探索,“现在正在规划,比如结合现有的百香果基地发展采摘旅游体验,还有当地特色的农耕文化体验等”。

数据显示,在桑叶、桑果和百香果等农业产业的带动下,近几年来,河头村亲子游、周末游和自驾游火爆。2019年,河头村游客达200万人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凯歌正在这里奏响。

 

攻坚亮点

●2017年以来,在省委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碧桂园集团的支持下,河头村结合当地土地整合工作,发展桑芽菜产业,建成桑芽菜基地,成立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目前,该村种植桑芽菜面积800多亩,带动500多名村民就业,实现月增收3000元以上。

●2018年,碧桂园帮扶连片建设河头村大围、下围、皮坑、吴屋4条自然村,集中打造新农村示范点,在皮坑村建成凤鸣碧乡客栈,在吴屋打造300亩的农旅融合产业园,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成绩单

●2019年,桑芽菜产业被评为英德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

●2019年,河头村集体经济收入25.2万元,是2016年的35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9万元,较2016年增长428%。目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均核定达到退出标准。

●2019年,驻村帮扶工作队投入近160万元扶贫资金进行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道巷道硬底化、安全围栏、饮水项目、添置小学教学设施等。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