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理论研究
扶贫论坛
调研报告
经验总结
扶贫助廉
扶贫315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开发->>扶贫助廉
   
大山深处的接力棒―青年志愿者赴黔扶贫回眸
加入时间:2010-9-16    来源:青岛日报

    项目?故事

    养鱼,让山里人初尝致富滋味

  项目:水产养殖在铜仁市江口县,我市第三批赴黔志愿者创造性地用冷水养殖三文鱼、鲟鱼鱼苗种项目,现在已经被铜仁地委、行署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仅鱼苗的生产总值可达1亿元,为江口县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市第三批赴黔志愿者创造性地用冷水养殖三文鱼、鲟鱼鱼苗种项目的成功,带动起当地一片产业的兴旺。如今,铜仁地委、行署已经逐步将冷水养殖推广到江口县、铜仁市、松桃县、印江县等其他冷水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并将建设大型集新饲料研制和生产的现代化饲料加工厂,以及集肉片加工、罐头生产和鱼皮、鱼骨深加工于一体的产品开发基地。目前,日本三义株式会社、澳洲恒达集团、香港鲟鱼公司、台湾旅美华侨等企业的客商纷纷涌入昔日贫瘠的江口县山区,建设三文鱼养殖基地。

  此外,志愿者王振理在铜仁地区松桃县走遍了铜仁地区所有适合养殖冷水鱼类的山涧湖泊,提出了以冷水鱼开发为主,常规品种为调节的建议,得到了当地领导和专家的广泛认可。他利用业余时间对当地水产养殖技术员进行培训,为当地培养出了专业水产养殖人才38名,先后为300多家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参与重组了3家水产养殖企业,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

  知识为传统农业插上翅膀

  项目:经济林在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赴黔扶贫志愿者王洪波带领当地人建起的精品果林示范园,被地区行署列为重点发展的乡镇级农业示范园。在发展经果林的同时,他还带领当地人建起了贵州省内最大的药材基地,也被国家列为重点农业扶贫项目。

  王洪波连续两次赴黔,足迹几乎遍布全县28个乡镇的每个村庄。在那里,他举办了26期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5000多名,为众多果农传授经果林管理知识。他撰写的《松桃县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续建方案》等,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出了方向。

  在发展经果林的同时,志愿者们带领当地人建起的面积7300亩的种植药材吴萸项目使当地群众每亩收入可达3000元,发展成为贵州省内最大的药材基地,也被国家列为重点农业扶贫项目,他们与贵州当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农业”,产品全部包销,预计3年后可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目前,当地规划在3至5年时间内发展吴萸种植面积20万亩。同时,建 G AP中药材展示园一处,引进丹参、白术等12个品种,面积200余亩。该项目的实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此外,王洪波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将浙江省一企业家引进到贵州,使当地荒芜了多年的万亩茶园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当地最大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

  松桃县农机中心站站长罗贤君告诉记者,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贵州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而青岛赴黔志愿者不远万里前来扶贫,才使这种机遇成为现实。

  托起明天的希望

  项目:支援教学孩子是明天的希望,让贵州摆脱贫困,更重要的是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让孩子们接受更多的知识。5年来,支教扶贫志愿者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当地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支教扶贫志愿者曲坤在铜仁市第五小学支教期间,带领全体教师学习研究新教学理念,并利用休息时间培训青年教师电教知识,教会他们如何制作电脑课件,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及来到铜仁后的各种调研,曲坤写出了论文《低年级快乐教学》和教案《投掷教学》,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志愿者姜舒怡所在的铜仁五中是一所市级重点初级中学,但学校的管理体制并不健全,没有坐班制,部分老师职业道德素质欠佳,时常旷课。根据此种情况,姜老师与校领导及教导处的老师进行了交流,介绍了青岛的一些具体管理措施,促进学校实行了坐班制,将出勤、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检查结果直接与个人福利挂钩,同时开展了各科教育教学评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平坝县的天龙中学,当地教师对素质较低的学生采取的方法依然是简单、粗暴的打、罚方式,志愿者周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纪律、方法等方面下苦功夫,经过努力,学生们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课堂纪律有了好转。为了培养、鼓励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她还在班里组织成立了英语兴趣小组,训练他们的思维方法、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支教、支医、科普……

  百名优秀青年打造岛城志愿服务名牌

  1998年,青岛作为团中央确定的全国实施扶贫接力计划的5个试点城市之一,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青年志愿者赴黔扶贫接力计划,青岛市赴黔扶贫接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5年来,市赴黔扶贫接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100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扎根在我市对口支援的贵州省安顺市和铜仁地区所有国家贫困县,克服交通、气候、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在认真开展支教、支医、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更把岛城青年先进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青岛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带进了大山深处,深入到当地人民的心中,为受援地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和社会群众的一致赞扬,充分展示了岛城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使青年志愿者赴黔扶贫接力计划成为青岛青年争相参与的一个志愿者服务名牌活动和青岛市对口支援贵州工作的一个卓有成效的服务项目。如今,第六批赴黔扶贫接力的青年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已经结束,又一批青年志愿者整装待发,又将接过大山深处的接力棒。

  人物

    我人生的一次洗礼

  辛凌澎(海慈医院主治医师,1999年参加第二批赴黔扶贫接力计划,在铜仁地区印江县人民医院开展支医扶贫工作,被当地群众亲热地称为“青岛来的白求恩”):

  记的报名前,我刚收到山东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我毅然决定延期读研到贵州做一名志愿者。

  当初报名参加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时,我的想法无非就是到一个艰苦的地方磨练自己,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然而,当我亲自置身于这块贫瘠的土地,同这里纯朴清贫的人民共同生活工作一年之后,我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我深深感到我来这里的目的是为这里的人民奉献我的青春,我的热血。当我看到我们在一年的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因我的劳动使他们的病痛得以解除时,我真正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一年的扶贫生活使我受益匪浅。它使我能够每天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工作的时候更加脚踏实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一段时光已越来越远离我而去,但那一段记忆永远不会淡化,那是我生命中最亮丽的一笔。

  忘不了大山深处的渴求

  于鹏(东李小学教师,2000年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走进贵州大山深处从事支教工作,被评为铜仁地区优秀教师):

  我所支教的地方是铜仁地区的江口县。一年的赴黔生活,是对我人生的一次洗礼。现在,虽然我回到了青岛,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大山深处对知识、文明和科学的渴求,永远也忘不了山里的老师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刻苦努力的工作态度,这也必将时刻激励着我继续在教育领域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未来培育出更多的栋梁之材,这可以说是我的赴黔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最大收获。

  在贵州,最后一次下乡上示范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那是太平乡的凯文村小学,整个铜仁地区唯一不通车的一所学校。我们冒着摄氏30多度的高温,走了5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那所学校。这个学校共有7名老师,其中小学刚毕业来代课的就有6名。望着这些老师热情的眼神,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个地方条件那么艰苦、信息那么闭塞、环境那么恶劣,而他们却依然那么执著地爱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学习一生,也必将使我受益终生。

  青年志愿者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虽然我已经回到青岛,但一年赴黔扶贫的历程,必将激励我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

  从大学生到业务骨干

  宫善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贵阳经销分公司经理,1998年参加第一批赴黔扶贫接力计划,在贵州开展支教扶贫工作):

  一年的赴黔扶贫接力志愿活动,给予我的一生太多太多。1998年大学毕业后,我应募参加了扶贫接力计划,远赴贵州省普定县马官镇中学支教。回青后,当我正苦于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青啤公司接受了我和另外几名赴黔回青人员。“能以国家大局为重,不怕吃苦吃累,自愿到贫困地区扶贫,有这样的精神难能可贵,这样的青年我们青啤公司都接受。”当公司领导道明接受我们的缘由时,我很受感动,是赴黔扶贫接力志愿活动给了我人生的新起点。

  到青啤公司上班后,我被分到了销售公司工作。为期一年的志愿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贵州支教的经历,给了我厚积薄发的信心。作为一名市场工作的新手,我埋头跑起了市场,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一年后,我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担任了贵阳经销分公司经理。

  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业务骨干,我认为,在贵州一年的志愿生活使我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和提升。

  体现志愿者的大奉献观―――访团市委副书记、市志愿者协会理事长陈飞

  团市委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中,赴黔扶贫接力计划无疑是最具有特色、最具有震撼力的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服务时间周期长,用一年的时间在贵州无私奉献,这种力量来源于志愿者精神的感召。

  赴黔扶贫接力计划最大的特点,是组织岛城的青年志愿者到外地志愿服务。在这100名志愿者中,绝大部分志愿者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默默奉献,认真开展支教、支医、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奉献青春和热血,体现了岛城青年志愿者的大奉献观,也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体现了岛城人民宽广、博爱的胸怀。

  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赴黔扶贫接力计划中,唯独青岛每年参加的志愿者人数在增多,这说明赴黔扶贫接力计划的品牌在青岛和贵州已经叫响。而今,第六批赴黔扶贫接力计划招募工作更加火热,尤其是在“非典”过后,很多医务人员还没有得到充分休整,又报名到贵州支医。赴黔扶贫接力计划不仅仅是一项志愿者活动,更是岛城社会各界凝聚出的城市精神的实践。 文/本报记者张玉 图/本报记者王群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