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理论研究
扶贫论坛
调研报告
经验总结
扶贫助廉
扶贫315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开发->>扶贫论坛
   
扶贫产业如何避免“干部依赖症”
加入时间:2020-8-6    来源:农民日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个扶贫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乡亲们的“金饭碗”,都离不开专家指导、大家帮扶。

笔者所在的村,素有养猪养羊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人通过养殖成为万元户。1990年,村里成立了养殖场,除了养殖生猪外,还引进珍珠鸡、野鸭等品种,一度颇具规模。后来,市场行情下滑,生猪销路不畅,养殖场出现了亏损。由于村级财力有限,加上缺乏外界支持,没有几年就倒闭了。

另外一个村,却不一样。1987年,有位村民试种0.4亩茭白获得成功,一年两季收入达1200元。县里面的农业干部杨承禹,从那时起,一直关心茭白产业发展,经常和农业专家一起来村里,帮助茭农优化栽种技术,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由于茭白好卖,收入高,群众纷纷加入种植队伍。后来,老杨积极牵线搭桥,让茭白成功打入日本市场,送上了外国人的餐桌,传为美谈。老杨退休后,县里一批批农业专家继续跟踪服务,如今茭白种植面积达1.3万多亩,总产值超1亿元,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金字招牌,也走出本乡本土、助力外乡扶贫,帮助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对比见差距、见教训、见经验,两个小村的成败得失,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农村产业,扶与不扶不一样,长期扶与短期扶不一样。扶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事实充分证明,打造一个扶贫项目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而来自社会的帮扶力量、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扶贫干部的主动作为,都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事实上,每一个扶贫项目的成功,既离不开基层的积极探索、群众的大胆实践,同时也离不开各级的长期扶持、长期关注、长期帮助。

产业扶贫,关键在人,贵在一个“恒”字。现实中,广大扶贫干部热爱农村、扎根一线,紧贴群众需求,结合本地特色,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引进经济价值高、管理相对简单、群众欢迎的项目;积极破解面临的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产业链不完整等难题;加强宣传引导,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吸引他们参与到产业发展之中、真正融入产业链;长期挂钩、持续帮扶,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打造了一个个致富产业,拓宽了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来源。

抓产业扶贫,是对干部全面的考验,需要作风硬、能力强、目光远。抓产业扶贫,非常辛苦,而且有一定风险,不容易短期见效,需要长期抓,抓长期。毋庸置疑,现实中也存在“干部一走,产业就散”的问题。比如,有的干部愿望不强,没有长期观念,对扶贫产业不重视,热衷于下“表面功夫”;有的干部方法不对,没有深入调研,就脑袋一热、盲目上项目,结果水土不服,难有长期稳定的收益;有的单位有任务观点,把扶贫仅仅当作“派人+发钱”,在人员选派、项目衔接上缺乏长期规划,导致一个干部一个项目,人走产业散。凡此,不为群众着想,扶贫走走过场,说到底就是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既不利于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圆满完成,也不利于农村长远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让群众脱贫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当前,尤其要抓好“三个一”,夯实基层基础,提供人才支持,打造优质项目。

派出一批不离开的工作队员。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的第一个任职届满时,村民写下挽留信,按下98颗红手印,把他留了下来。2009年,第二个任期即将结束时,村民还想留他,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他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去世后也留在了小岗,兑现了“一生忠诚于党、永远热爱农村”的铮铮誓言。各级要选派一大批“沈浩”式干部,扎根农村、献身基层,人往基层去、心往基层留,把基层的凳子坐热,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事业,坚决完成好党赋予的各项使命任务。

建好一个不中断的联系服务机制。长期帮扶,贵在机制科学、管用。一方面,把扶贫的责任、义务写入机制,出台政策扶持的办法,长期挂钩、跟踪指导,实现部门不换、人员连续。另一方面,把扶贫表现纳入干部培养机制,把一线扶贫作为干部成长主平台,重用实干家、奋斗者,鼓励干部到扶贫一线砥砺成长。把好经验好作风传下去,把使命和任务接下来,实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培养一支不怕苦的基层人才队伍。打造一些倒不了的好项目,关键在于一支过硬的基层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团结基层人才,一起为振兴乡村做贡献。充分尊重群众,深入基层做好宣传发动,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形成共识,最大程度凝聚群众智慧,变“让我干”为“我要干”。挖掘内部潜力,培育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夯实人才基础。带头人冲在前,青年人奋力干,大家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人不负地、地不负人,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过上好日子。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