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风景线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风景线
   
驻村扶贫干部许格胜:巧卖龙眼促增收 脱贫攻坚有实招
加入时间:2018-9-25    来源:龙门新闻网


   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就想实实在在做扶贫。他们富起来了,我就高兴。” 这是许格胜参与扶贫工作3年以来的最大感触。在深入基层,驻村体民情、察民意的这段时间里,许格胜一直坚守在扶贫一线,搞好村中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村民兴建文化广场、帮助贫困户建立生态养殖场、带领全村举办石硖龙眼节销售龙眼……一路走来,许格胜取得的最大成就感莫过于贫困户富起来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村风文明和谐团结了,村庄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愈发改善了。
    用脚步丈量民情,赢得信任与支持
    甘坑村位于龙门县龙江镇东南面,全村总面积为3.26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5400亩。该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226户,总人口829人,党员36名。许格胜是惠州市代建局办公室副主任,2016年4月21日,他主动请缨,走马上任甘坑村驻村第一书记。为了尽快摸清村情和民情,许格胜一到村里就积极开展工作,在一个月时间里走村串巷,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为精准扶贫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万事开头难,回想起第一次踏上甘坑村这方土地时,许格胜满怀感慨地说:“村当时的基础设施比较差,人心不齐,集体收入很薄弱,经济来源基本靠山地租赁,人均年收入才两千块不到。” 在访遍了全村226户村民,特别是13户共5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后,许格胜撰写了4本厚厚的民情日记。除了实地走访,他还虚心向村“两委”干部请教,反复讨论,认真撰写了8000余字的《甘坑村五年发展规划》,与村“两委”班子制定相关措施,希望能帮助村子尽快打个脱贫翻身仗。“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到建档立卡的精准,其次要制定措施的精准。要根据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劳动力、土地等实际情况,来对其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我们制定的措施都是一户一策,按照相关要求来严格制定的。”许格胜将自己刚开始入手甘坑村扶贫工作的经历向笔者娓娓道来。
    来到甘坑村的这两年多,许格胜深刻感受到龙江镇政府对扶贫的重视与用心,在各方面做得都很细致到位,对扶贫工作队也是尽全力的支持与信任。因为有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许格胜在甘坑村的扶贫工作开展得也很顺利。“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非常感谢我单位市代建局、甘坑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刚来时,甘坑的贫困情况大家都很清楚,大家也是想一鼓作气打好这个脱贫攻坚战。村委班子领导,镇一级的党委领导干部对我的工作是十分支持的,尤其是贫困户,我们对其制定的帮扶计划都是接地气的,因此他们非常乐意去干。”
    除了政府和工作单位的支持,扶贫工作更加离不开群众。从小就爱和人打交道的许格胜,无论去到哪里,都能很好地走进群众,用真心与他们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在甘坑村开始新农村建设时,许格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建文化广场,并发动村民、做教育动员,团结起他们的力量,动员大家行动起来整治村容村貌。这个举动把村民的心一下子热起来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参与进来,不只是看到村子变美了,环境变好了,而且他们还会因为参与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心里的参与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村民愈发地团结,更加支持村里开展的扶贫工作。
    出身农村回馈农村,多次扶贫累积经验
    “人心是相互的,你真心对待村民,村民自然也会真心对待你。”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中,在与村“两委”班子商讨事宜中,许格胜始终保持着真心实意,主动走进群众,非常接地气,就像亲人朋友一样,晚上一起唠唠嗑聊聊天。在大家心里,许格胜是扶贫干部,更是知心的朋友和亲人。当笔者问到当初为什么会主动申请来做驻村书记时,许格胜一语道出了藏在他内心的农村情结和党员抱负:“我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通过当兵转业留在惠州,我父母也是农民出身,我对农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其次,我是一名具有20多年党龄的党员,当年广东省‘双到扶贫’的第一轮工作我也有参与过,在期间曾留下过一点小遗憾,在那以后我就立下了再次下乡扶贫,为老百姓再做实事的心结。”当得知单位要派干部下村驻点扶贫时,许格胜毫不犹豫地提出申请。
    2009年,许格胜开展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扶贫工作,当时驻村扶贫点在惠东县白盆珠镇合江村。把村情调查清楚了、把扶贫工作宣传到位了、把农户发动起来了,许格胜和村“两委”班子给当地村民脱贫想好了发展项目——种沙姜。“当时我们局里给合江村安排了近15万元的扶贫资金,给16户贫困户种沙姜。帮扶项目得到了贫困户的大力支持,沙姜也种下去了,但天有不测之风云,在2010年6、7月份连续下了两场酸雨,因为沙姜这种农作物跟天气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旦遇到酸雨,就完全没有收成。尽管邀请了市农科所的专家前来指导,也挽救不了。短短两个月以来下的两场酸雨使得沙姜全部烂在地里,只存活了姜苗。”笔者听许格胜诉说起他在当年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挫折,眉宇之间依旧能感受到他当时欲哭无泪的心情。
    在那以后,许格胜更加坚定了下乡扶贫的决心,尽管当时小孩正处于高中升学阶段,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但因为责任,因为担当,因为不甘,虽然会对妻儿感到抱歉,但许格胜还是毅然踏上了前往龙门甘坑驻村扶贫的漫漫长路。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扶贫经历,第二次在甘坑村的扶贫工作就相对得心应手了,但责任也更加重大。结合甘坑村发展实际,许格胜发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搭建小规模养殖场养猪、养鸡、养牛,引导贫困户进行不喂饲料、原生态农家喂养,并通过社会爱心人士认筹的方式,成功帮助贫困户增收1至2万元的年总收入。从养殖场选址、搭建、内部构造加装;畜禽品种、数目、养殖方式到喂养食材……每一个环节都有许格胜忙碌的身影。“看着搭好的养殖场让村民们有了挣钱的路子,我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许格胜露出雨后天晴般的灿烂笑容。
    不求名利只为初心,驻村格言激励自身
    “驻村干部,就是要在农村一线落实帮扶工作,就是要主动深入基层,体民情、察民意,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就是要努力当好农村工作的‘调研员’,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生产发展的‘指导员’,管理民主的‘监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既然要来扶贫,就要带领群众致富,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作规划和要求。”许格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下派机关干部驻村当第一书记之前,市代建局领导曾找许格胜谈话,当时他给自己定了个“三不”目标和“四要”要求,这也成为了一直提醒他扎扎实实开展扶贫工作的驻村格言。
    “‘三不’指的是,一不给帮扶单位丢脸,二不给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抹黑,三不给族室宗亲丢人。在这‘三不’的工作目标里面,我也给自己提了个‘四要’的工作要求:一要精益求精,精准扶贫必须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上级要求做到精准;二要实事求是,不能做形式主义的事情,不能搞数字脱贫或书面脱贫;三要开拓创新,因为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没有创新精神是很难帮助老百姓实现增收致富的;四要严守纪律,因为我们一再强调作为扶贫的第一书记,在工作当中要有自己的职责和要求,所以要严守扶贫纪律。”许格胜兴倒背如流地向笔者介绍着激励他在扶贫路上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精神食粮。
    许格胜说,在扶贫道路上,他们经常会看到或经历一些让人心疼、感动的人或事。让许格胜印象深刻的是,在2017年冬天,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其他乡镇参加迎新春联欢会,只听歌声嘹亮,笑声四起,在村口便能远远感受到村里欢乐祥和的生活氛围。有的唱红歌、有的跳广场舞、有的打篮球……成人兴致勃勃地开展活动,孩童天真烂漫地追逐嬉戏,一大帮村民们陶醉在文化广场上热热闹闹的文娱气息里。“一定要给甘坑村民建一个像样的文化广场”这个信念坚定地根植在许格胜的心里。回村后,他便和村干部积极展开筹建工作,大刀阔斧地建起了属于甘坑村的文化广场。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村民们都沸腾了。在大家的主动配合和齐心协力下,崭新亮丽的甘坑村文化广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我们的广场可以打篮球场,打羽毛球,也可以跳广场舞,还有小孩的娱乐设施、成人的健身器材,建成之后村里更加热闹了,文化氛围也更好了。广场的最大作用是去年我们举办了首届龙眼节,去年9月底我们也组织了村与村之间的篮球比赛。今年5月份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也在广场上举办了首届外嫁女回娘家活动,所以这个场所对村民来说是很重要的。”眼看着文化广场受到村民的喜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许格胜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龙眼节有效促增收,打造村民致富源泉
    “正是看到了自己付出的价值,我才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么让贫困户脱贫上。”在许格胜看来,扶贫工作如今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要把这份事业坚持做下去。不只是当做公益,而是用全部的心力去延续的事业。甘坑村是石硖龙眼的产地,有着33年种植龙眼的历史,而石硖龙眼又是广东省的名优产品。 2016年,许格胜刚进村帮扶时就有村民向他反映他们家的龙眼今年没卖掉,看着长势甚好的果实挂满枝头却无人问津。许格胜明白村民的难处,便对其许下帮忙解决的承诺。“甘坑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龙眼,为何不尝试把龙眼走出去呢?如果一户也能采收几千斤龙眼的话,就算一斤增收5毛钱,那他们的总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经过一番调查走访和精心筹谋,许格胜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办甘坑村石硖龙眼节。
    “去年8月份,我们举办了首届石硖龙眼节,活动当天吸引了近千人前来参加,使得龙眼的价格从1.5元提高到3.5元左右,当时农民的收入是很直观的。自从龙眼节开办以来,甘坑村的种植户更加上心了,对龙眼的种植、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了。龙眼成为了村民稳定增收的又一致富产业。” 许格胜表示,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准备在今年7月28日至8月8日举办第二届龙眼节。现在我们在做线下、线上的预售工作,通过在微信朋友圈推广、与旅游团体对接等方式,把龙眼节做到切合实际,更加接地气。在龙眼节开幕之前,甘坑村会举行一个龙眼开摘仪式、祭拜古龙眼树,把文化植入甘坑村龙眼品牌中去。”
    “多亏了许书记帮我们打通了销售渠道,往年卖不出的龙眼只能任由它烂在树上,看到都心痛。今年我家2000多斤龙眼早就销售一空。今年光是卖龙眼就收入了7000多元。”正在给鸡鸭添食的甘坑村贫困户刘大叔忙得不亦乐乎。据了解,惠州市代建局龙江镇甘坑村帮扶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对照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工作及考核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因地制宜完善该村产业帮扶方案,确保“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有效落实。龙江镇甘坑村委主任甘永光说:“帮扶工作组的到来使村民生活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尤其是我们的贫困户得到了很大的帮助,第一个是政策的帮助,第二个是市代建局动用了很多扶贫资金来帮助我们的农户,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产业帮扶方面也利用了养猪、养鸡和龙眼,带动了村民收入,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效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许格胜说:“打造好甘坑龙眼产业,作为永久的致富源泉是当下要做的工作。第一步,举办好龙眼节。第二步,打造好龙眼香猪的立体生态养殖项目。第三步,做好龙眼产品的深加工。现在有几个方向,一是做龙眼干,分干的和湿的两种;二是做龙眼酥,三是做龙眼泡酒,四是做龙眼菜系。第四步,打造以龙眼为主的乡村旅游。我们想把甘坑村的龙眼做成品牌后销到国外去,尤其是销到丝绸之路去,销到东亚五国和俄罗斯,因为这些地方是没有龙眼的……”许格胜与工作组和村委班子共同努力,切实肩负起产业扶贫工作具体落实对接责任,加强了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联系,结合当地的实际,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龙眼、香猪、土鸡、蜜蜂等种养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态立体式循环种养。以龙眼为品牌的系列衍生品正逐步形成,为甘坑村的群众和贫困户不断增加收入,许格胜驾驶着甘坑村脱贫致富的列车,带领大家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大步前行。
    采访最后,许格胜感慨道:“做扶贫工作,就要有热爱农村、农民的情怀。我从小学到高中就是与农民子弟一起读书成长,感恩农民的朴实、善良。能有多年坚持为农村、为帮扶贫困户工作的平台,尽心尽力做点事,我感到无比荣光!”许格胜表示,当下他希望甘坑村在两年之后彻底脱贫,然后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继续按照上级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做到宜居宜业这个标准,也希望通过全村上下的努力,打造好甘坑村的龙眼产业,走出一条长久、稳固的致富产业之路。
    驻村更要驻心,许格胜带着感情,带着热情,与群众“手牵手、心连心”,真正卷起裤脚、俯下身子“沉”入农村,把群众的事当着自己的事,把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好地落实到农村,他对得起党和国家的培养,他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厚望,他是真正“助村”的好干部,更是新时代下的执着奋斗者。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