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感动瞬间
 
 
  当前位置:首页->>感动瞬间
   
为了180多个孩子就近上学,廉江市青平镇近600村民31年前各捐100元办小学
加入时间:2021-7-12    来源:南方日报

暑假将至,天气也一天天更加炎热。每次下课,贾强被汗水打湿的衣服都会紧贴在皮肤上。跟正在上课的五、六年级孩子们一样,她在廉江市青平镇坡禾地小学的生活也开启了倒计时。不同的是,这所小学180余个孩子经历一个假期后绝大部分还会再回校,而她不知道下一次再来是何年何月了。

4个多月前,贾强和丈夫从2000多公里外的陕西省西安市自驾赶往青平镇支教,一路走了好几天。

到达坡禾地小学的那一刻,贾强傻眼了。这所31年前由村民集资开办的小学,楼旧门破,较之5公里外的镇圩俨然是两个世界。迎接她的校长许洪周满脸窘迫,简单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调整了下心情后,贾强不禁联想到那所远在云南的全免费女子高中,和它的创办者张桂梅。

时隔4个月,贾强对初到坡禾地小学的感受仍记忆犹新:“我好像看到了张桂梅和她学校的影子。”

▲执教老师贾强和她在坡禾地小学的学生们在一起。

集资办学 

31年前村民各捐百元建小学

无论是到坡禾地村所在的横坑村委会小学,还是到青平镇圩上的学校,坡禾地村的孩子们想要读书,都要走近5公里路。

这样的情况31年来都未改变。“现在看起来,5公里不远,骑个摩托或开车10来分钟就到了。但31年前,路烂家又穷,出行全靠两条腿,对上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太难也太危险了。”许洪周介绍,那时面临同样情况的还有樟树头、那榕尾等自然村,“上学难”困扰着这些村几百个孩子。

不甘于现状,坡禾地、樟树头、那榕尾3个自然村的长者牵头,倡议村民集资办一所学校,方便孩子们就读。

“倡议一发出,大家都很快响应。”许洪周依然清晰记得,1990年,这几个村的村民按每人100元的标准,筹集了59050元资金。“有50元的零头,是因为有个老人的儿子搬到了其他村,其他留在村里的子女就按少一点的标准,帮老人也出了一份钱。”许洪周说,那些齐心协力的画面如今依旧历历在目,让他终生难忘。

不到6万元资金,即便在物价低廉的31年前,要建起一座容纳几百名学生的小学,依然捉襟见肘。见集资款不够,有村民把原本拉回村自建房子的砖头,一车车送到学校。施工队也不先收钱再办事,人工费先欠着,等学校建好有学费收了再补上。“学校刚建好,就欠了2.8万多元债务。”许洪周说,从坡禾地小学建成伊始,他就成了长期欠债户,几乎年年还旧债添新债。

学校建成时,许洪周已从广东海洋大学前身湛江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在一家水果场工作了两年。当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今后几十年将与这所特殊的民办小学难解难分。

“1995年水果场解散,我就回到了村里。”许洪周说,当时打工潮已经兴起,村里很多年轻人到珠三角打工,一大批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见此情形,他思索再三,成了坡禾地小学的一名教师。

凭借原来在水果场工作积累的经验,许洪周优异的管理能力凸显出来,很快便被聘任为该校校长。从此,每个教学日早上6时10分,准时打开校门迎接学生,第一时间手里拿着哨子、钥匙和工具去校园每个地方督促学生打扫卫生,组织学生清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变成了他的习惯。

▲青平镇坡禾地小学现有180多名学生。李廷睿 摄

耕耘不辍 

有广西教师从60岁教到71岁

虽然顶着民办的头衔,但坡禾地小学的服务对象全是山村的农民子女,留守儿童居多,只是象征性收取学费。

“今年春季学期我们的收费标准提高了一些,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学生一学期交100元,幼儿园一学期收700元。”说到学费问题,许洪周面露羞涩。他觉得提高了收费标准,给家长增加了负担。上一个学期,在坡禾地小学就读的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每人每学期交费80元,幼儿园每学期收费650元。“这学期太困难了,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提高一点收费。”许洪周双手抹了一把脸,小声解释了两句。

坡禾地小学覆盖的几个村,经济状况也不好,无力顾及学校发展。许洪周介绍,如今学校全靠财政补贴办公经费支撑,基本上每年都会拖欠两三个月的教师工资。

算上支教的老师,坡禾地小学也只有9名老师,要负责7个教学班180多个孩子的学习教育。这些老师人均月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其中管艳梅、廖文萍两名老师已经在这里坚守了19年,是教龄仅次于许洪周的“元老级”教师。

如果不谈教龄而论年龄,在坡禾地小学任教年龄最大的老师,则是来自广西博白县的梁泽诚。10多年前,梁泽诚从公办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不久后就来到坡禾地小学。“来的时候是60岁,一直教到了71岁,身体实在扛不住了。”许洪周说,梁老师如今已回到广西博白县老家,过上了迟到10多年的退休生活。

“很亏欠我们的老师。”许洪周使劲搓了搓一双粗糙的大手,面带愧色。“2008年有代课教师转公办教师的考试,但设了个范围,民办学校任教的不能参加考试。”许洪周说,学校的属性拖累了这些兢兢业业的老师。一名老师15年都没有买社保,许洪周多次许诺给其补上,但直到今年才完成这一目标,自己还为此借债欠了6000多元。许洪周又一次双手捂脸,略带调侃地轻声笑着说了句:“可以说快信用破产了。”

 

成绩不俗 

教学工作多年名列全镇前茅

除了是一名校长,许洪周还是丰源红橙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我是学农业出身的,对经营果园比较拿手。”许洪周说,他经营的果园碰到好年份,一年有十几万元收入。

这些收入大部分被用于坡禾地小学,一边补贴学校经费支出,一边补贴教师工资。有时,经营果园的收入还不够填补学校的支出。

2007年,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学校进行规范化建设,需要拆除教师住宿的瓦房。但是如果拆除了瓦房,学校的教师就没有住宿的地方。许洪周几经争取,上级部门同意把瓦房改造成平房。

改造费用需要9万多元,这对经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学校犹如雪上加霜。为此,许洪周背着妻子偷偷地把廉江市区的一套房子卖掉,把房款填补到了学校瓦房改造工程中。

“这么大的事情,老婆怎么可能一直不知道。”许洪周笑说,不久后了解到内情,在青平镇中心小学教书的妻子对此表示了理解。

31年来,坡禾地小学走出了40多名本科生、60多名大专生。其中特别优秀的还考上了中山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流高校。

“我们的条件虽然苦点,但老师敬业、学生刻苦,成绩在青平镇排名并不落后。”许洪周介绍,2016年“小升初”考试,坡禾地小学取得了全镇第一的成绩。多年来,坡禾地小学的“小升初”考试都保持在全镇前6名。执教六年级英语的廖兰芳尤为突出,每次抽考她带的学生都能在镇里名列前茅。

能拿到这样的成绩,在拥有28所小学、7566名小学生的青平镇殊为不易。许洪周说,为了生存,农村的民办学校要竭尽全力提高教学质量。而不稳定的教师却是短板,补短板又缺经费,与公办学校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能努力去获取和自身相匹配的成绩。“没在我们这种乡村民办学校待过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其中的辛酸与艰难。”许洪周说。

坡禾地小学的窘境,或许将在几个月后得到缓解。6月初,廉江市召开2021年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整合边远、规模小的小学高年级学生集中寄宿就读的计划。10多天后,廉江市教育局向社会公开了《2021年廉江市乡镇寄宿制小学或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规划投入资金约6100万元,新建或扩建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完善生活设备设施,建成21所寄宿制小学或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寄宿学位5900个,每镇至少一所。

听闻消息,坡禾地小学的老师们暗自高兴。“老师们的教学负担会减轻很多,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有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更光明的未来。”许洪周又使劲搓了搓手,笑得眼角皱纹挤在一起。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