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扶贫要闻
   
精准扶贫看广东②:7986名扶贫干部进村帮扶 驻村三载 他们助圆乡村脱贫梦
加入时间:2015-10-25    来源:南方日报

           

                 省民政厅在帮扶工作中引入“社工帮扶”机制。图为社工人员带领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受访者供图 

    精准扶贫看广东② 

    2013年,新一轮“双到”扶贫攻坚战打响。我省7986名扶贫干部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肩负着帮扶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致富的艰巨使命,扎根贫困山区,为建设幸福广东而努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广东扶贫人的辛勤与付出。 

    他们有的家中尚有幼儿,有的是名牌大学博士,还有80后女干部……他们带着对家中亲人的牵挂,奔赴扶贫攻坚第一线,与村民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开动脑筋帮村里想致富的法子,为村民想出路。 

    三年来,他们为村里做了什么?又给村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科技兴农优良蔬菜打入香港市场 

    2013年6月,省科技厅扶贫干部许小杰进驻东源县灯塔镇下围村开展扶贫工作,而他自己的孩子年仅3岁。 

    刚到下围村时,为了解村民的需求,许小杰通过入户走访聊天、开大会等途径,了解村民的想法。“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回到村里扶贫,肯定要按农民的需要开展工作。”通过走访了解到村民们对进村道路普遍不满,许小杰便定下了扶贫首攻方向:修路。“6月进村,10月就开始修路,干实事。”通过修路,许小杰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认可。 

    “三年来我一直心存愧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家中有幼儿,自己却离了家,这是许小杰最不愿想起又不时想起的痛,在和记者谈及孩子时,他几度哽咽。 

    “山里的孩子应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村里安顿下来后,许小杰多次组织下围村的孩子到省科技中心参观,培养科技兴趣,并筹资为小学添置信息化教学设备,“看到村里孩子的笑脸,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 

    许小杰开玩笑说,村民敢把自家的孩子交给自己带到广州去,也从侧面说明了村民信任了自己,认可了我们的帮扶。 

    考虑到下围村土地肥沃,适合蔬菜种植,许小杰通过科技厅与东莞石碣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取得联系,并帮助交易中心入村建立起蔬菜专业合作社。凭借优良的品质,下围村的蔬菜成功打入香港市场,名声鹊起。 

    作为科技厅的扶贫干部,利用自身优势,科技兴农,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许小杰在三年扶贫中始终坚持并践行的。三年来,许小杰及科技厅在帮扶中,注重传授农民科技知识和方法,鼓励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成效显著。 

    到2014年,下围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1万元,下围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3万元上升到现在的10.6万元,经济收入在1年多时间内达以前的3倍以上,脱贫率达到100%。 

    ▶▷集资惠农发放贷款扶持村民创业 

    “刚到村里时,村民都有些不信任,对外来人有些抵触。”作为民政厅驻梅南村的帮扶干部,郑章树的工作热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在村里住下后,除了入户走访之外,郑章树最常去的就是村里的小卖部,“那地方人多,聊天方便,最能知道村民的真实想法。一本正经地开大会,村民有顾忌,未必愿意说。”在确定村里饮水困难后,郑章树便决定从此入手,找水源、做规划、向厅里汇报,争取资金支持,最终投入73.5万元解决了全村308户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在村里住了一年后,郑章树发现了一个问题:村里年轻人太少了,老人、留守儿童缺乏人文关怀。结合民政厅的工作经历,郑章树把社工帮扶引进村里,将村里的中老年人、妇女组织成广场舞团队,定期举行娱乐活动,还组织社工们定期来村里,与孩子们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 

    帮扶过程中,郑章树一直在思考,梅南村地少人多,单纯发展农业不能解决问题,帮扶结束后,出现返贫怎么办?2014年7月,郑章树尝试把村民组织起来成立“梅南创业致富互助促进会”,其中自愿入股村民入股27.6万元,单位自筹资金19.5万元、工作经费1万元,共计发展基金48.1万元,用以扶持村民创业致富发展。“拿到贷款的村民有去开肠粉店、旅馆的,也有购买农机设备的。目前没有遇到一例不还钱的。” 

    为了解决村里部分劳动力闲置问题,郑章树带领村民将村里荒弃老房改造为乡村旅馆,吸纳7名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营业至今,已接待游客500余人次,营业额达6.6万元。 

    扶贫三年,民政厅共投入约120万元生产发展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及全村开展生产发展,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2350元提高到2014年的6500元。 

    ▶▷造血扶贫产业基地带来规模经济 

    “刚去太平村扶贫时,村民误以为扶贫就是去发钱发物资。”省国资委驻村扶贫干部刘世波认为,“输血”扶贫只能维持一时,真扶贫要上升到“造血”层面,要保证脱贫不返贫。 

    长期以来,太平村村民“靠天吃饭”,遇到好天气,销路好就赚一笔;收成不好或者产品滞销就血本无归。与此同时,村里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思想较僵化。 

    如何破局,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刘世波的做法是:帮扶大户,搞产业基地,产生规模效益,然后带动村民致富。三年来,太平村共建设了黑山羊养殖场、水晶梨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水晶梨种植从原来的两百亩扩大到了现在的上千亩。村民们看到了赚钱有望,主动来找我们帮忙。” 

    刘世波总结到,扶贫更应注重引导,把产销一条龙打通,让村民看到效益,带动作用就出来了。刘世波又开始思考开发村里的旅游资源,“只有先打响旅游名声,从长远来看才能形成旅游产业。” 

    至2014年底,国资委共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开展19个帮扶项目,太坪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2年的3000元增加到20万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2805元增加到7703元。 

    ▶▷扎根山村农业博士引进优质稻种 

    郑大睿,中山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毕业,是新一轮扶贫干部中学历最高的。2013年6月,郑大睿赴龙川县义都镇中心村开展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 

    刚刚到村时,为准确掌握村里的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双到”工作,郑大睿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骑着借来的摩托车穿行于崎岖山路,走家串户、访贫问苦,时间太晚了山路不好走,就在贫困户家中住宿,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中心村的沟沟坎坎走了个遍。 

    为推动中心村的产业发展,郑大睿特地请来华南农业大学的水稻、茶叶、蔬菜、果树专家到中心村开展细致的前期调研,取土样和水样回学校检测,立足中心村的自然环境条件,制定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方案。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坚持“参与式”扶贫的原则,为每个贫困户制定为期3年的细致帮扶方案。 

    三年来,郑大睿不仅为中心村引进了华南农业大学最新研制的“华航31”优质高产稻种,还根据桐輋自然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组织学校茶学专家到村。 

    指导农户提高茶叶加工和种植水平,引进扶贫龙头企业南越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设茶叶示范基地200亩。 

    “那是真有大学问。”如今中心村的村民说起郑大睿,无不竖起拇指。 

    两年多的帮扶,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从2012年的2300元升至2014年的7186元,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2万元提高至现在的10万元。 

    ▶▷精神扶贫80后女干部村里教口语 

    80后的巫宇是少数的女性驻村干部,初进长源村时,她感受到了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巨大落差。 

    “刚来时挺不适应,落差挺大,工作、生活的环境不习惯。”巫宇向记者坦言。 

    尽管有诸多不适应,巫宇还是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中。入户、下田,即使是村里尘土飞扬的文化广场建设工地也有巫宇的身影,村里人不禁对巫宇刮目相看。 

    短短三年,能为村民带来什么?巫宇一直在思考。“扶贫不能只停留在物质上,精神扶贫不能缺。”在广州外办的帮扶下,长源村建起文化广场,农闲时,村民三三两两聚在广场上拉家常,晚上村里的妇女还在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 

    为了开拓村里孩子的视野,巫宇通过外办联系了国际友人和小学生踢足球比赛。凭借自身过硬的英语知识,巫宇还客串英语教师与学生们进行英语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而这也正是村里孩子缺乏的。 

    在注重智力扶贫、精神扶贫的同时,广州外办丝毫没有减弱资金投入力度,三年来共投入804.158万元,对村道硬底化、建设长源小学灯光足球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幸福感也增强了。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