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扶贫要闻
   
新华社:“驻村干部”帮助中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摆脱贫困
加入时间:2012-9-7    来源: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新华网广州9月7日电(记者李娜)40岁的邓木生住在镇上一栋单元房的一楼,100平方米的房子铺着地砖,家电一应俱全,还养着鱼。从客厅里摆放的七八台电视机和墙上贴着的广告,可以看出他的生计:家电维修和二手家电买卖。

如果不是听他讲述,很难想象这个瘦小的男人,两年前还住在山上的金坑内田村原始村落里,以种杉树糊口。冬天的冰雪,往往会封住他回家的路。

邓木生所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山区,瑶族9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数的一半,是中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县内连绵起伏的群山和飘渺的白云绘出了广东“小桂林”的画卷,却也带给这个地方与美景不相称的贫困。

连南县是广东省重点扶持的16个贫困县之一。全县80%为农业人口,69个村中,省级贫困村有38个,按照广东省的扶贫标准,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6810户,占农村人口数的20%。

“以前在农村是有劲没处使,现在离县城近,工作机会也多。”靠着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邓木生学会了家电维修,他每月有3千多元的收入,妻子就在附近工厂打工。

目前,这个瑶族特色的山区移民新村,已从各个原始村落迁进了约300户人家。从2010年起,连南县计划用4年时间,将全县高寒山区和居住在不具备生活条件地区的3278户自愿移民群众,分批搬迁到8个交通便捷的移民新村。

当一部分人通过扶助过上了城镇化的生活时,驻村干部王清明认为,农民能种好自己的地,一样能够脱离贫困。在来到连南县三排镇三排村扶贫前,他在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工作,后来成为广东省11524名驻村干部的一员。

据统计,中国经济大省广东每年的财政总收中80%来自珠三角7个发达市,而粤东西北14个市仅占全省财政比例的20%。面对如此大的发展差异,广东省决定从2009年起,利用3年时间,定点定责帮助全省3407个贫困村、37万贫困户、157万贫困人口走出贫困。

“驻村干部”由此孕育而生。他们来自广东省直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央驻粤单位、珠三角7个经济发达市,以及粤东西北14个市及其所属县(市、区)的机关单位、企业。每个单位成立扶贫小组,根据帮扶村的特点,为每村每户找到适合发展的产业和发展规划,并实行问责制。

三排村是瑶族聚居地,共有村民622户2415人。这里土地贫瘠,村民们种的稻谷、花生和玉米勉强能糊口,没有其他就业机会,对生产劳动提不起兴致。

2010年来到三排村后,王清明从外面邀请专家对全村进行考察,决定带领村民成立种桑养蚕基地,并开展种植金银花、养猪等项目。483名贫困村民2011年底就告别了贫穷,人均收入达到13068元。

从开山找地种金银花,再到养猪等致富项目,让王清明感触最深的,是村民们生活态度的转变。“以前他们上午10点多才下地干活,现在5点多就起来养蚕。”他不禁回忆起曾经为了催村民早起,每天挨家挨户用小竹棍敲房门的情景。

“现在村里有206户泥巴房,我们打算在村里建5个示范村,共容纳180户,其他的房屋就地改造。”他向记者描述了下一步的打算。

目前,连南县38个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4534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家庭脱离了贫困,而剩下的人全部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96.6%的贫困户告别了贫困。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