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扶贫要闻
   
从贫困村到幸福村系列报道之六 那郭垌村的星星之火
加入时间:2012-11-3    来源: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扶贫工作组引来4家企业,期望给乡村带来更大改变

    建在村里的渔网厂让村民足不出村可打工。

    产业扶贫让那郭垌村变靓了。

   文/图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婧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伟正

    通讯员 詹岗琳 发自湛江

    让村民不种田也能享受到土地的收益,不外出也能在家里打工赚钱!湛江吴川吴阳镇那郭垌村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总投入到村到户资金1100多万元,并结合本地实际,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引进4家企业,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为那郭垌村稳定脱贫注入持久动力。

    近日,记者在那郭垌村蹲点,实地探查“双到”工作为贫困村带来的变化,丈量那郭垌村转身后朝幸福村迈进的步伐。

    经过325国道吴川段,一定会路过那郭垌这个美丽的村庄。透过路边高大的大王椰树,可以看到这个村庄小楼林立,阡陌交通,良田果树,完全看不出“贫困村”的身影。

    自3年前湛江市委办公室扶贫工作组进驻那郭垌村,这里逐渐开始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村民体会到了生活的便利,而工作组引来的4家企业,犹如星星之火,也许今后将会给村庄带来更大的改变。

    荒地利用、因地制宜,新农业为那郭垌带来活力

    2007年,从广州回那郭垌村过年的林家如被家乡大片的荒地震动了。

    回到村庄后她打听了下,才知道这些田原本种植着香蕉树,但由于感染了有“蕉癌”之称的“巴拿马”病毒,使香蕉树大批枯萎死亡无法结果,这些田地也慢慢被村民闲置下来。

    与那郭垌村一样,官渡镇坡头区高岭村的蕉田也因受“巴拿马”病毒的影响,导致目前整个村庄3100多亩耕地中五成以上都被荒置。那郭垌村向来人多地少,土地的闲置是对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双到”工作开展后,村委和驻村扶贫干部开始研究怎样重新利用土地,这样的想法与林家如不谋而合。

    林家如咨询后得知,这些土地虽然受“巴拿马”病毒的影响无法种植香蕉,但不影响其他作物的种植。林家如与哥哥一合计,租赁土地办农业公司的想法逐步成型。

    2011年5月,林家如创办的东农实业有限公司成立,租赁土地5000多亩,是一家集优质粮食作物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及研发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扶贫企业。

    东农公司对种子、肥料、农药等方面精益求精,并申请了“好农民”、“乡下美”两个农产品商标,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绿色品牌。

    在东农公司承包的田地中,一眼望去成百上千亩的稻田散发着阵阵稻香。丰收在望,这片田地承载着林家如的梦想,也承载着那郭垌村的美好未来。东农公司租赁下闲置土地后,村民不仅多了一笔额外的租金收入,农忙时节还可兼份工,赚取工资。

    足不出村可打工,打工种地两不误

    45岁的韩桂英已经嫁进村庄20多年了,她有3个儿子,1个女儿。今年5月,她家刚搬进新房,住进了她梦想中的三层大房子,每层足有197平米。为了这栋房子,她与丈夫已经奋斗了很多年。

    吴阳镇靠海,韩桂英原来就在海边“拉大网”。所谓“拉大网”,是用人力拖着渔网从海中走到岸边捕鱼,有的大网长达千米,重达数百公斤,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一次捕鱼,韩桂英拉大网一个月能赚1000多元。韩桂英想起那段日晒雨淋的日子,实在是太辛苦。

    如今,韩桂英已经不需要再跑到遥远的海边,因为在她家门口,一年前新开了一家明宇渔网厂,她可以在自己家门口打工,月工资还涨到了2000多元。除了打工,她还可以和以前一样种水稻、花生。

    韩桂英有60多名工友,这些工友绝大多数是村里的中年妇女,能来到明宇工作,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幸运。

    为响应湛江市委办扶贫工作组的倡导,那郭垌本村企业家吴强、吴国兄弟投资500多万元在村里建立了“天安食品有限公司”。贫困户陈华凤便是在此工作,每个月能收入1000多元。

    除了3个已正式投产的企业,至诚现代化农业产业园还在紧张建设当中。按照规划,该产业园总投资达3300万元,明年10月份在那郭垌村就会建成起一个集农家菜馆、果蔬种植、采摘体验、水上乐园等为一体、占地约270亩的大型农家休闲乐中心,项目预计每年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多万元,可吸纳本村至少300个劳动力的就业。

    小楼林立、幸福村居,“人靓村也靓”

    看着小楼林立的村庄,很难想象3年前这片土地上还大多是平房,甚至危房。而现在,不少村民都跟韩桂英一样,住进了自家盖的新楼房。

    18岁之前,90后朱康兰的记忆里都很害怕下雨天或者台风天。那时候她和父母挤住在一间小平房里,简陋的砖瓦房一下雨便漏。在帮扶资金的资助下,去年她们一家三口终于搬进新房,虽然没有邻居家的小楼“豪华”,但对于她而言,已经非常满足。

    与朱康兰家一样,“双到”工作的推进中,湛江市共有24649户危房得到了改造或者重建。那郭垌村这3年来,无论是村民们自食其力,还是定点单位的帮扶,整个村的居住条件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村子里已经没有危房了,全都经过了改造。”驻村干部刘杰伟自豪地说。

    采访时一位大妈开玩笑说“人不靓村更靓”,而在记者眼中,那郭垌村“人靓村也靓”。

    驻村干部桑涛对“幸福村”的未来十分看好,“经过我们的这几年的工作,那郭垌村留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一套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更留下了4家企业。这4家企业犹如种子,可以长成让村民乘凉的大树。授人以渔,那郭垌村民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专家观点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

    是脱贫致富根本途径

    以前,土地对于村民来说几乎没有收益。以那郭垌为例,如果5000多人都留在村中,耕地面积即使再大,算下来人均最多也就几分地,甚至会出现无地可种的情况。加上村民自行耕种,比较分散,不能有效规模专业化生产,产品基本自己消费,难投向市场,处在一种封闭的小农经济状态。这导致村民收入有限,村庄容易出现普遍性贫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通过“移民”来实现脱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引导农民进城务工。这种方式对于农民增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部分愿意留守农村的农民而言,则难以实现。

    “有产业就有工作,有工作就有报酬”,村中无产业,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想工作也无处可去,没有收入,脱贫难度也就更大。那郭垌村的产业扶贫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让村民参与市场经济,才能长期稳定脱贫。

    农业产业在一定时期内可增加农民收入,但从长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农业越发达,机械化程度就越高,所需劳动力就越少,只能让少数人致富。要让大多数人共同富裕,还是要依靠工业化企业。

    对比农业公司,那郭垌村引进的渔网厂、食品加工厂未来将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因为工业规模的扩大与土地没有直接关系,只要企业发展得好,就可源源不断地吸纳劳动力。

    从珠三角的经验看,走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道路,才是脱贫致富最根本的途径。

    ■乡村手记

    珍惜扶贫星火,方成燎原之势

    从贫困村到幸福村的道路不是坦途,那郭垌村近几年在摆脱贫困,迈向幸福村的过程中摸索前行,成功走出一条产业帮扶摆脱贫困的路子。扶贫引进的4家企业,犹如四点星火,照亮着那郭垌村前往幸福村的道路。

    村庄产业不仅为村中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为村民增收,同时也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力量,成为那郭垌村前进源源不断的动力。即使部分村民因病返贫,村集体也有能力帮助村民逐步脱贫、稳定致富。

    珍惜扶贫引进的这点点星火,并助其燃为燎原之势,对于村委、村民和企业都有重要的意义。“双到”工作收官,扶贫干部也将随之撤离,而村庄产业是他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礼物。

    3年前,人均只有0.3亩田的那郭垌村缺乏经济来源,村集体经济一直较为薄弱,修水渠、修路,都显得力不从心。自从实施产业扶贫以来,村委会在湛江市委办公室的帮助下,通过入股企业获得分红等方式,现在村集体收入达到8万多元,同时入股分红的收益也更多地投入到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村庄的面貌日新月异。

    统筹:梅志清 陈永 执行统筹:胡念飞 王宏旺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