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理论研究
扶贫论坛
调研报告
经验总结
扶贫助廉
扶贫315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开发->>经验总结
   
贵州:因地制宜探索开发扶贫新路子
加入时间:2010-10-8    来源:贵州日报

      2009年,长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02元,比上年净增350元,其中产业化扶贫带来的收益占62.62%。
  产业化扶贫成效如此喜人,是因为长顺的基础好?不是。
  长顺自然条件恶劣,全县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喀斯特面积占93.9%,石漠化面积占77.9%。交通区位较差,不沿交通主干线。矿产资源较为匮乏。长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17个乡镇有13个是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全县25.83万人,贫困人口有5.33万人。
  产业化扶贫成效喜人,是因为:2009年,在省、州党委政府及扶贫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长顺积极抢抓被列为国家“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项目试点县、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及全省43个草地生态畜牧业试点县的机遇,充分发扬苦干、实干、巧干、快干的精神,按照“探索因地制宜开发扶贫新路子”的总要求,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基固本,一手抓产业化扶贫输血造血,逐步走出了一条石漠化重灾区产业化扶贫的新路子。

  整合资金
  为提高综合扶贫开发成效,长顺按照“资源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的连片开发思路,积极整合发改、扶贫、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民政等方面的项目,充分发挥资金集合效应。重点做好“四个结合”:一是将扶贫开发与产业打造相结合,集中支农惠农资金引导农民发展增收产业;二是将扶贫开发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积极探索水利、生态、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坚持石漠化治理、水利生态建设、产业培育“三措并举”;三是将扶贫开发与村庄整治相结合,抓好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四是将扶贫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增强贫困山区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培育产业
  产业化扶贫的关键在于要能够为贫困群众找到一条有效的、可持续的增收路子,变“长远扶”为“扶长远”。综合分析长顺的资源条件,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现阶段发展的出路在“农”,潜力也在“农”,关键必须转变传统种植养殖观念,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抓农业。为此,长顺紧密结合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的“185”工程,邀请专家编制了相关规划,并根据全县不同区域、不同资源条件,重点打造四条产业带,一是北部优质烟叶产业带,集中连片面积近5万亩;二是中北部果猪沼立体循环农业产业带,规划种植优质苹果5万亩;三是中南部喀斯特山区立体生态农业扶贫开发产业带,以种草养畜养禽为主;四是中北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带,延长产业链,走加工增值的路子。
  在试点项目区,采取连片开发的方式,积极探索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一品为主、多品共融、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路子。目前,沿公路线4个乡镇16个村,已连片种植人工牧草2.4万亩,发展草地生态养羊和林下养畜(鹅、鸡)农户1600户(场),羊存栏8.8万只,核桃1.7万亩,绿壳蛋鸡“万元坡”山地种植养殖示范区2938亩20万羽,养鹅3.1万只,核桃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核桃大会优质产品。环线120公里的百里喀斯特扶贫开发产业带呈现出“山地织绿毯,岩山变林园;满坡牛羊壮,遍地鸡鹅肥”的生动景象。许多群众尝到了甜头后,都说:以往“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挣盐巴钱”、如今“喂好一只鸡,胜种一亩地”,以往“烧一坡、种一坡,收成不到一背萝”、如今“养好一只羊胜过开荒半匹坡”、“一亩草养鹅胜过种十亩包谷坡”。

  建设新村
  一是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按照“规划一片,建设一片,见效一片,示范一片”的基本思路,从项目选择、项目推进、到项目达标各方面进行详尽的研判,提出具体实施步骤、目标要求和推进计划,实现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二是注重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路”作用。抓点带面、整体推进,每年有计划地选择8—10个村作为试点来建设,并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牵头抓点、县直相关部门共同包点等办法。三是通过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捆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目前,全县共整合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种资金达1.2亿元,建成了羊角屯、格道等21个新农村示范点,打造了一批种草养羊(鹅)村、绿壳蛋鸡村、核桃村、苹果村等新农村,农业设施、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帮扶农户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农户是主体注重提高群众的精神境界和智力素质。一是扶“志”。在加大经济扶持的同时,积极培养群众“自尊、自信、自立”精神和品质,摒弃自甘落后的思想和“等、靠、要”的观念,转变“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激发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强烈愿望。二是扶“智”。从提高农民技能入手,整合各方面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如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及“七彩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把大量实用技术、致富经验和市场信息直接传输给农户。

  机制创新
  一是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实行扶贫开发“集团承包”,变“部门单打”为县级统筹,由县四家班子成员按区域分别牵头承包,县直部门领办、乡镇主体实施,严格实行年度考核排位制度,有奖有罚,全县上下形成合力攻坚、带民奔富的良好局面。同时,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村民自治,成立“组管委”,建立“产业党支部”,动员群众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二是建立政策扶持机制。每年挤出239万元作为转产农户的吃粮补助,坚决保障退耕缺粮户的吃粮问题;对种植100亩以上经果林的农户实行3年贷款贴息,注资1000万元成立县担保公司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担保,近两年共为154户农户办理贷款1457万元。三是建立示范带动机制。通过培育壮大1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技术推广繁育中心,提高农产品质量,在生产合同等环节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民利益连接机制,整合资金数千万元,使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真正成为扶贫资金使用的受益者。同时,鼓励机关干部提前预领5年工资,下村挂职领办扶贫产业。四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建立挂乡包村制度,全县70个部门均与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实行机关干部“1+1”结对帮扶制度,全县851名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