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定点连线
   
海珠区帮扶化州市:双到“造血”见成效携手共奔致富路
加入时间:2010-12-23    来源:南方日报

     走村入户拉家常,进山趟田问生计。这一年来,海珠区不少街道和职能局的工作人员因为挂点帮扶化州市13条村,从而成了城里来的“村干部”,也成了当地农民的贴心人。

  据介绍,按照省、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统一部署,自去年12月以来,海珠区对口帮扶化州市13条贫困村、3352户贫困户。为此,海珠区第一时间成立了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邓伟强任组长,区长姚奕生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街道、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并派出区经贸局一位处级干部常驻化州市,统筹督导驻化州市“双到”工作小组的工作。海珠区也因此成为全市唯一派出处级干部的驻村帮扶区(市)。

  如今一年已过,被帮扶的13条村不仅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和农户的收入也大幅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村干部和村民们的思想更加与时俱进了,一批富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正在崛起。

◎环境之变“原生态”村庄逐步变得现代化

  “巍巍的青山,葱葱的青草,还有风吹起时细细的沙尘……”新港街派出的驻村干部陈伟新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即将驻点帮扶的村竟如此“原生态”,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

  陈伟新驻点的文楼镇塘表村地处化州北郊两广交界的边远山区,从化州市区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才能到达。该村下辖15个自然村,全村395户村民中贫困户占了近三分之一。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民与外界接触少,连外出务工赚钱的人也不多,除了种田村民们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要致富,先修路。驻点帮扶单位海珠区新港街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首先为村里投资修建一条水泥路,连接村委会合水至下合水村,并修建塘表村“兆樑桥”桥面挡土墙。工程很快结束,现在村民们出来办事再也不用“一路颠簸、一脸灰尘”了,人人都称赞“这路修得及时”。

  改变的不仅是塘表村的村路,在化州市的多个村庄,村民们发现环境大大改善了:丽岗镇赤坎村建起了新的电灌站,赤坎小学年久失修的篮球场也焕然一新;宝圩镇调马村修建了新水坝,周边环境也大大改善了;雅道村、仓背村、大塘村内,新建的农贸市场相当热闹,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天鸡鱼肉蛋没处交易了;不少村委会大楼也得到了装修和翻新,一些贫困村民的危破房变成了高大瓦屋……

  就在几天前,青山村因疏于管理、淤塞多年的农业灌溉水渠终于得到了全面疏通,驻点帮扶的海珠区滨江街发挥治水特长,对水渠进行清淤、整治,彻底解决了当地农业用水问题。看到终于恢复通畅的灌溉水渠,年老的村民不禁双眼湿润,激动地说:“明年庄稼一定会有好收成”。

◎收入之变 六成以上贫困户今年能“脱贫”

  一片片茂密的香蕉树,一车车金灿灿的香蕉果实,12月的大塘村一派田园丰收景象。“你看,这一片原来都是荒地,常年没人打理,杂草丛生;现在,这里是香蕉种植示范点,最近两个月已经有不少村民从中收获‘金元宝’啦!”海珠区副区长、区扶贫开发“双到”办主任毕锐明指着眼前数十亩蕉园欣喜地说,仿佛又回想起年初向贫困户发放香蕉苗时的场景。

  由海珠区华洲街和区教育局挂点帮扶的宝圩镇大塘村,是化州市一个比较偏远且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自然村。2009年,大塘村村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1322元。到今年11月底,统计数据显示,大塘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提高到2760元,83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为2310元。不到一年时间,大塘村60%的贫困户已经实现脱贫。

  在山地较多的仓背村,工作组发现当地饲养成本低廉,于是积极发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养殖禽畜,同时协助提供市场走势、收购价格等信息,并协调辖内10余间食肆和机关饭堂提供采购渠道。努力探索造血式扶贫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挖掘仓背村发展潜力,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稳定村民收入来源。

  在中垌镇青山村,为使贫困户通过劳动走上致富之路,海珠区滨江街和区卫生局不仅组织了多场培训会,而且积极与广州市的多家用人单位联系,寻找合适岗位安置村中贫困人员外出务工就业。今年以来,该村共有120人外出务工,使家庭收入得到了较大的增长。中垌镇委副书记、镇长李德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名外出务工人员每月工资1700元,该家庭一年收入就增加了2万多,按照一家四口人计算,人均增收2500多元,也就轻松实现了脱贫。”

  由贫变富的不只是大塘村、仓背村和青山村,海珠区各挂点帮扶单位通过全面摸查、与当地充分商讨并多方论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制定各种帮扶实施方案,积极帮助13条村实现致富梦想。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海珠区各帮扶单位已经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387个,其中帮户项目2347个,帮村项目40个,共投入各类资金586.3万元,帮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3条村中有9条村形成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组织岗前培训800多人次,劳务输出1817人次;建设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受益农田面积5378亩;发展壮大家禽家畜养殖业,发放猪苗886头、鸡苗6.5万只,预计今年收成家禽家畜5.6万头(只),销售收入超过430万元。

  毕锐明介绍,预计全年将有2058户被帮扶对象可实现脱贫,占被帮扶贫困户总数的61.4%,超额完成“双到”帮扶工作进度目标。

◎心态之变 “外面的机会真的很多”

  “过去以为化州就是大城市了,到了广州才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机会真的很多!”今年广博会期间,海珠区别出心裁组织了一批农户带着农产品前来参展,没想到这些玉米、南瓜、淮山、橘红相当抢手,不仅3天内为村民们创造了10万多元的收入,而且也让村民们开了眼界,知道了“外面的机会真的很多”。

  据了解,由于不少贫困户常年驻守村里,从未出过乡镇,对外界事物缺乏了解,导致经验缺乏、思想落后,经济发展也因此停滞不前。发现这种现象后,海珠区参与帮扶的各街道和职能部门积极组织村民们“走出去”,比如:素社街、海幢街、区国资局在了解到丽岗镇一家矿泉水厂生产的矿泉水极有特色,于是便多方联系,帮他们在广州设立了含锌矿泉水销售点;区经贸局还借助海珠会展的优势,在广州组织了化州特色产品展,以拓展市场;瑞宝街还邀请被帮扶镇、村领导干部前来广州,参观学习石溪社区建设;南华西街、区综合执法分局更是将东埇村的党组织生活“搬”来了广州……

  不少村民发现,通过“走出去”,他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也更加进步。仓背村村民余伯还带头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据了解,在江南中街和区安监局的努力争取之下,目前仓背村符合条件的28户低保户、9户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家庭均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村227户贫困户也于2010年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且没有发生因贫困被动辍学的情况,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均能顺利完成学业。

故事一

  切除肿瘤花季少女重获新生

  今年刚16岁的阿玲,是化州宝圩镇调马村人。阿玲从小就患有面部静脉血管瘤,一直苦于没钱医治。随着年龄的增长,脸上的肿瘤越长越大,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对生命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亲人们对此万分焦急,却又无能为力。幸运的是,今年4月份,海珠区琶洲街道办事处带领地区工商联到调马村进行扶贫考察时,意外发现了她。在了解完阿玲的情况后,街道和地区工商联决定帮助她把病治好。随后,街道和地区工商联联系上了慈善团体广东省狮子会,经协商,三方决定共同筹集手术费用。7月中旬,街道联同广东狮子会把阿玲接来了广州,并安排阿玲入院检查,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动社会力量捐助,协力帮助阿玲治病。8月19日,阿玲在广州医学院肿瘤医院顺利完成了第一次手术治疗,出院那天她开心地笑了。目前,阿玲在家休养,康复良好。第二次手术计划2011年3月进行。阿玲告诉记者,等手术全部完成后,她要重回校园,尽情绽放美丽的青春!

故事二

  获赠电脑江湖镇有了首个电教室

  望着明亮的电教室里崭新的电脑,坡心小学的校长忽然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么多年,他一直期盼能为教育现代化做点事,但因为资金有限,校舍、宿舍、教学设施都还没有完善,哪敢想那么高级的东西呢。今年9月的一天,江湖镇坡心村坡心小学意外迎来了一批全新高配置的电脑,连电脑桌、电脑椅都一并配齐了,这让校长感动到有点不知所措。

  据了解,江湖镇坡心村委会成为海珠区凤阳街和区民政局的挂点帮扶对象后,凤阳街就多方筹集了十多万元,在坡心小学建成了当地首个电教室,让孩子们从此离信息化社会又近了一步。下一步,凤阳街还将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更换旧桌凳,建设校园新厕所。

故事三

  岳父病危他都没能回去探望

  当得知李海波为了工作竟没能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的消息时,正在化州视察“双到”工作的毕锐明沉默了足足两分钟。

  李海波是海珠区经贸局副调研员,去年年底被派驻化州,负责对海珠区帮扶化州市“双到”工作的统筹督导。自从驻扎到化州,李海波就开始了每天走村入户的工作,与各村驻点干部商议帮扶内容,向区里汇报帮扶进展情况。在他的日历里,2010年没有一个节假日,连回广州看望妻儿的时间都极少。

  岳父病重,家里打了好多次电话通知他回去探望,但李海波总觉得手头的工作更需要他,只好在电话里安慰妻子。李海波清楚,自己对不起妻子,也没能尽到孝顺老人家的义务,他总是盼望着“年底这边的工作告一段落了,一定回家好好陪陪他们”。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前几天岳父病情忽然加重,自己竟来不及赶回家看老人家最后一眼。匆匆料理完丧事之后,李海波又回到了化州,继续他未完的扶贫工作。

驻村干部日记

    “首先学做一个地道的农民”

  来青山村不知不觉差不多四个月了,从刚来时的好奇、陌生,甚至恐惧,到现在的熟悉、亲切,青山村让我觉得“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八月份刚来那会儿,由于村委对面的青山小学还没开学,周围一到晚上就静悄悄的,而且当时宿舍的铁门没装好,晚上睡觉时总觉得很不踏实,四周稍微有些响动,人就会乍然惊醒。幸亏这难熬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终于等到了学校开学的那一天。之前,由于学校还没开学,小学的门经常上着锁,我只能在外面向里面张望一下,感觉学校还挺整洁漂亮。哪知道开学前村委的干部带我拜访了学校的刘副校长,他陪同我参观了一下学校的设施,我心里当时就感到非常的震惊,没想到二十一世纪,这里的学生竟然还在用着我七十年代读书时所用的课桌椅,更没想到我平时经常从宿舍眺望看到的那间陈旧不堪、貌似仓库、屋顶已经千疮百孔的两层小楼竟然就是我们青山小学的教师宿舍。我当时真的很感慨,也很感动,这样的条件,我们还有老师扎根在这里,默默耕耘,真的太伟大了!我当场就向校长表态,自己想办法筹钱来维修教师宿舍,让老师新学期能够住上“新居”。

  最近,我在村委旁边的地里种上了一百多棵橘红树种,过段日子我打算再买上一百只鸡养起来,这样我就真的和农民“三同”了。我们是来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如果对农业的知识一点都不懂,自己不亲身实践,怎么能指导、说服农民开展致富劳动呢?现在我明白了,看来要做好工作,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滨江街林汉文

记者手记

  “永不出村”的扶贫工作队

  按照要求,海珠区对化州市13条村的帮扶要实现如下目标:到2011年底前,被帮扶人口80%以上达到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基本实现稳定脱贫,被帮扶村基本改变落后的面貌。目前看来,这一目标并不遥远。但是,“扶”完之后真的可以“放手”了吗?“后帮扶时代”这些村将走怎样的道路?这些问题都值得提早考虑。

  令记者欣喜的是,海珠区对此已早有谋划。按照毕锐明的说法,要打造的是一支“永不出村”的扶贫工作队,“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直常驻贫困村,而是说通过这几年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帮助贫困村形成‘造血’的能力,当我们的驻村干部撤离后,他们将接过接力棒,继续带领村民脱贫奔富。”为此,现阶段工作中,海珠区也非常注意“固本强基”工程,着力帮助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通过开展两地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组织当地干部到海珠区经济联社学习交流,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双到”结下两地情,携手共奔致富路。已经与化州结下鱼水之情的海珠区,在“后帮扶时代”将继续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推广农业科技、传递市场信息等诸多方面与当地加强合作。

  本版统筹谭亦芳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刘静通讯员邓莉吴美贤程国明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