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地市联播
   
电白探索活用“一四五”工作法,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加入时间:2023-5-31    来源:南方日报

 

去年开墟运营后,疍家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节假日期间往往客流如织。张鹏飞 摄

在电白区南海街道塘霞村,周末夜幕降临,疍家墟俚街的灯光亮起,人群慢慢聚集到了年例广场,等待着将要演出的精彩节目。自去年开墟以来,这条古风街区成为游客向往的热门目的地;

在观珠镇沙垌村,“沉香墟”经整体改造升级后,以更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全新容貌迎接各方来客,从一个小墟市逐步演变为农文旅、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大平台;

在沙琅镇,全长12公里,覆盖范围约11.2平方公里,惠及6个村居18个自然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社会稳,彰显着幸福沙琅、好客江城的新风采……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要遵循‘一套流程、四大要素、五项工作’的工作机制。”去年以来,茂名市委、市政府在乡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总结形成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机制,为全市乡村建设提供了方法遵循。而在塘霞疍家墟、沙垌沉香墟、沙琅乡村示范带等项目建设中,电白区以系统思维谋发展,为用好用活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做了有益探索。

遵循一套流程 小渔村解锁发展大密码

渔网、渔船、草屋、塔楼……走进位于南海街道塘霞村的疍家墟俚街,富有疍家特色的建筑便映入眼帘。大约一年半以前,疍家墟项目仍是规划图纸上的美丽图景。如今,疍家墟已成为周边地区耳熟能详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

从概念变成现实,从规划走向运营,疍家墟所遵循的正是茂名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机制首先明确的一套流程体系,即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

前些年乡村还是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主,各地更多采用的是设计施工一体化,而忽略了前期的策划规划,尤其是后期的运营和管理。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叶红认为,乡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乡村的项目通常分散、规模较小而且可变因素多,采用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流程体系,多专业、多团队联动,才能很好地适应乡村的现状及发展需求。

疍家墟是茂名市百墟千村振兴计划5条样板墟之一,致力于打造成茂名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倾注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量心血。

在策划、规划、设计阶段,塘霞村得天独厚的滨海生态资源和海洋文化底蕴,电白历史传承的冼夫人文化、俚族文化、疍家文化、渔商文化等被加粗,成为疍家墟项目主打的身份标签。按规划设计方案,疍家墟主要分为三个片区。其中,俚街聚焦疍家文化,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年例广场侧重展示乡村文化、传统风俗;塘霞客厅则以展现乡村振兴成果、提供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

进入建设阶段,茂名市组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电白区、水东湾新城管委会积极主动作为,组织调动区农业农村、规划、自然资源、财政、属地镇街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困难,保障施工建设顺畅推进。

历经一年多建设,疍家墟基本全景呈现。自去年51日首次开墟以来,华侨城运营团队策划了多场大型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如今,每逢节假日,在疍家墟都会上演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演艺节目,让疍家墟旅游持续升温。

塘霞村面朝南海,背靠晏镜岭,不远处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滩、童子湾景区和晏镜岭栈道,是处于南海岛两点一线(中国第一滩、晏镜岭和沿线海滩)的重要节点,具备成为大晏镜岭景区门户及流量入口的潜质。在后期运营上,我们把晏镜岭周围各个景区视为一个大的整体。华侨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疍家墟项目涵盖滨海运动、美食餐饮、文创展览、体验创作、露营乐园等元素,借助动线引导和营销引流等手段,可共享晏镜岭周边的第一滩、童子湾、晏镜岭栈道、有福城等景区的游客资源。他们还做了估算,在景区的带动下,预计20年租期内可给村集体创造3000万元以上收入。而在成果共创共享的模式下,村集体的营收将更加多元化,包括村集体用地分成、房屋租金、小吃创业、技能培训上岗等都将成为村民增收的途径。

紧抓四大要素 沉香墟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四五工作机制强调四大要素,包括产业筑基、文化铸魂、风貌塑形、功能强村。茂名市委党校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宋秀波认为,四大要素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的深刻理解、深度融合。

在电白区观珠镇东部,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沉香产品交易集散地——沙垌沉香墟,今年迎来的巨大变化令人瞩目。在这里,能找到关于四大要素的生动实践。从中国沉香之乡茂名十大文化名片之一,从电白主导产业之一到茂名五棵树之一,千百年来,电白沉香一路传承和发展,逐步奠定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基础,极大造福了一方百姓。

去年,以沙垌沉香墟为支点,沉香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契机。电白区委、区政府提出,要贯彻落实茂名市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深入挖掘沙垌村沉香文化、人文特色,以地方文化铸魂,以特色风貌塑形,打造秀美兴旺的精品商墟,将沙垌沉香墟打造为样板墟。其中包括,围绕一河一环一街部署,把沙垌河打造成生态河、景观河;打造电商物流园、农贸综合市场及商业步行街,建设沉香公园、滨河骑行道,着力改善环境面貌,彰显沉香墟特色风貌。

历经数月改造,如今沙垌河边流水潺瀑,凤凰花开;沉香老铺修旧如旧,古色古香。历久弥新的沉香墟里,缕缕香气升腾为具有独特文化内核的地标产业。沉香墟的变化,远不止环境风貌的巨大提升。在电白的愿景里,沙垌沉香墟更有远大的使命,它将被打造成为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

按照功能强村的发展思路,许多配套项目落地,强化了对沙垌村的发展支撑。其中,电白成功获得各级支持,在沈海高速增设电白观珠沙垌出口并已正式开通,有效提升交通运载能力;沉香墟加工作坊集聚区提速建设,形成深加工、产供销一条龙闭环,并积极探索沉香产业品牌化引领、园区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融合化发展五化发展新模式;与中科院、华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活动,沉香墟党支部积极挖掘培养沉香土专家,丰富了专业人才库;成立产业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资源配置和调度有机统一;发挥沉香墟商贸区优势,开发商贸出口、研发检测、研学一体、民宿旅游等新产业,有力推动文旅康养、三产融合全面发展。

处处都散发着浓厚的沉香气息,不愧是沉香特色小镇在观珠镇,来自广西的客人黄有研正在挑选沉香线香,他这几年多次到电白寻香,沉香墟改造升级后让他对中国沉香之乡的感受更深了。

做足五项工作 示范带绘就乡村新画卷

离开观珠镇,沿G325国道继续往北,我们可以找到另外一个用好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的绝好范本。

以茂名港高速沙琅出口为起点,一条长约12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随之绵延开来。示范带覆盖范围约11.2平方公里,途经尚塘村、沙琅社区、琅西村、渡头村、水心村、谭儒村等6个村居18个自然村,串联起人民大道迎宾景观带、沉香主题公园、琅西业村、新城公园等景观节点,充分展示精品小城风采、现代农业产业、生态旅游风光及乡村振兴成果。

做强基层党建、做优生态环境、做细群众工作、做好人才支撑、做实保障措施,这是一四五工作机制提出的五项工作模式。在实施示范带建设中,电白区充分解读其具体内涵,确定思路并开展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高质量建设。

——突出联镇带村功能,对示范带的定位、风格、功能、资源、特色等进行深入研究,构成层次分明、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镇村规划体系;以党建引领,织密五级网格治理网,构建组织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的基层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

——全面建设美丽宜居村,发挥区镇村三级干部巡村、五级网格管理等制度效能,发动党员干部、乡贤群众、志愿者广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示范带建设;尚塘村首创家禽集中圈养、杂物集中堆放的农家小苑模式和各美其美的四小园模式,成为沙琅镇乃至电白区提升人居环境的样本。

——综合提升村级卫生站、人才驿站、农贸市场、集中供水、司法惠民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水平;示范带内多个初心主题教育馆、党史学习教育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有效运转,党史学习教育、文明实践活动此起彼伏,好心公园建设花开遍地好家风”“好心文化不断润泽乡风民俗,以乡村文明塑造示范带之魂。

——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推动示范带沿线村庄特色产业发展,其中尚塘龟鳖、谭儒萝卜、琅西沉香等一村一品项目发展势头强劲,带富致富成效明显。

五项工作做足做细后,如今的沙琅,不仅城区道路宽阔整洁、绿树掩映,楼房鳞次栉比,圩镇人来人往,夜晚灯光璀璨,让人流连忘返,就连示范带沿线的各个村庄也各具特色,成为电白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面面鲜活旗帜。

“‘五项工作是聚焦四大要素来推进乡村振兴要遵循的原则,也是具体工作内容。宋秀波认为,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需要多元主体的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中,有高端策划、有完整规划、有精心设计、有政策保障、有资源整合、有人力推进,才有发展的可持续性。

链接

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是指,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要遵循一套流程、四大要素、五项工作的工作机制。一套流程,指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流程体系;四大要素,指产业筑基、文化铸魂、风貌塑形、功能强村;五项工作,指做强基层党建、做优生态环境、做细群众工作、做好人才支撑、做实保障措施。该工作法是在充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的基础上,结合茂名实际提炼出来的理念、方法。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