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地市联播
   
清远:扶贫立足新起点 再促新发展
加入时间:2012-2-28    来源:南方日报

自扶贫“双到”工作开展后,清远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1906元提高到2011年4954元,增长2.6倍。

葛长伟慰问贫困户丘三妹。

市长江凌在连南县高寒山区调研。

连南高寒山区群众搬入宽敞明亮的移民新村。

核心 提示

从2008年开始,清远市率先实施扶贫开发“双到”等一系列新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落实“双到”资金18.7亿元,平均每村投入618万元,每户投入1.64万元;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455个,帮扶户项目5万多个;30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9年平均每村2.13万元到2011年每村8.18万元,增长近4倍;贫困户从2009年人均纯收入1906元到2011年4954元,增长2.6倍。

目前清远市累计已有23.5万贫困人口(含非省定贫困村)实现脱贫,占全市23.8万贫困人口的98.7%,302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3万元,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确保”,出色完成了提前1年率先实现基本脱贫的目标任务。

【忆往昔·看成绩】“贫困”曾为清远代名词

据1995年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广东省共有50个山区县,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65%和42%,这些山区县多数比较贫困。最贫困的粤北石灰岩地区共有80万人,1985年人均收入不到200元,被称为广东省的“寒极”。

1985年后,省委、省政府开始实施系列“反贫困”措施。经过10年的努力,1995年,全省山区县人均收入由418元提高到2200元,31个贫困县中有4个县脱贫,5个县申请脱贫。但是,由于条件差、底子薄,剩余贫困县中有16个山区县特别贫困。其中,清远就占了4个,分别是连南、连山、阳山、清新。

上述四地之所以贫困都具备一些共同点,即怪石嶙峋,交通不便,缺土缺水,人口超载,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风、寒、冰雹、暴雨洪灾、无水旱灾等情况时有发生。当时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描述清远:“广东小西北,开门见石头,食水贵如油,说饭口水流。”

“五个”注重实现如期脱贫

穷则思变。历经“久贫”的生活后,清远人开始筹谋自己的出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清远扶贫工作者开始大胆探索“扶贫”出路,创新扶贫模式。由于措施得力,合乎民意,各地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和配合,清远扶贫工作因此亮点纷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五个”注重。

注重产业带动,拓宽脱贫增收渠道。贫困地区民众之贫困,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收入来源少且不稳固。对此,清远市以“抓票子”为重点,将扶贫工作与农业部门开展的“两品”工程充分结合,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等参与扶贫开发,并通过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生产技能培训和产业示范引导等,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和龙头企业的辐射水平。另外,还以互助金和小额信贷为载体,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资金和产品销量问题。

注重点面结合,力推“两项工程”建设。所谓“点”即“亮点”、“面”即“全面”。为了树好“点”,清远市想方设法拓宽筹资渠道,通过两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共筹集善款7.28亿元。这些善款有效地推动了“两项工程”建设。据统计,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投入6000万元用于推动清远“两项工程”建设。同时,连南县连水的敦龙新村、大古坳的移民新村,阳山县的四洲苑、岭背移民新村,都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2011年底,清远全市已安置高寒山区移民搬迁户3133户,占年度任务的100%;新增解决住房困难户9405户,占年度任务的100%。

注重督促检查,确保扶贫“双到”均衡发展。一方面,以督促检查为手段,加快推进帮扶进度。另一方面,以“单兵教练”为载体,积极推进“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清远市坚持将“双到”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内容,并采取每月一督导、半年一排名和交叉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多种形式检查各地各单位开展工作的情况。另外,还根据贫困村的帮扶成效和帮扶单位的工作表现,对部分单位“单兵教练”,督促后进,确保落实责任到位。

注重就业培训,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直以来,清远市都重视将脱贫与技能培训以及劳动力输出等相结合,确保群众搬迁或者离乡后“稳得住、能致富”。在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清远市还与珠三角等城市的工厂企业加强沟通联系,实行“订单式”技能培训,定向就业,拓展贫困户的增收途径。据统计,全市开展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培训累计达20.7万人次,其中省定贫困村12.2万人次,组织转移劳动力4.9万人。

注重加强党建,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清远市既注重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又注重培养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该市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合作社联在扶贫产业上,扶贫产业绑在贫困户上,通过合作社和扶贫产业两个有效载体,使党支部和贫困户“两位一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发动机和堡垒作用。

【谈思路·谋出路】力推“两项工程”实现全面稳定脱贫

扶贫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对清远市而言,2012年的扶贫工作,主要就是实现全面稳定脱贫。在帮扶余下1.3%的贫困人口(3000人)脱贫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完善全市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实现全面稳定脱贫的目标。

由于扶贫开发工作起步早、思路新、方法清、方向准,清远近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率先提前一年完成省定脱贫目标。然而,由于贫困只有相对没有绝对,扶贫因此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今年,清远市仍将大力推进“两项工程”建设。按照计划,清远市今年要完成8007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和4130户18805人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清远市今年将着力抓整村推进,重抓“一线两片33点”建设(简称“1233工程”)。具体而言,今年将启动清新县作为试点开展贫困村乡村规划,率先在全省开展拆旧建新,彻底整治“脏、乱、差”村庄,消灭“空心村”;同时,打造南片扶贫“双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以及北片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生态家园示范片;在全市范围建设并基本完成33个“幸福安居示范村”。另外,今年还将按照省委书记汪洋“发挥村里‘长老’作用”的指示,突出抓好管理工作机制创新,推广互助金理事会和安居工程村民理事会的做法,结合村民自治方式推进全市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工作。

“五项”转变 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中共清远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提升扶贫开发成果。这既是对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也对今后清远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据清远市扶贫办负责人鲁小鹏介绍,今年清远市将通过“五个转变”,大力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第一,调整扶贫开发战略,推动“双到”工作从短期帮扶向长期化、制度化转变。今年,清远市扶贫办将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及“桥头堡”战略的要求,努力实现对口帮扶、干部驻村、财政扶持、社会扶贫、“两委”班子建设、扶贫统计监测“六个长期化”。另外,还将与广东移动公司共建清新县秦皇村级卓越管理规范体系,并向302个贫困村推广;出台清远市脱贫示范村和村级长效机制示范村等标准。通过实现扶贫开发长期化、制度化的转变,构建全市“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第二,深化金融帮扶,推动金融扶贫从单一的财政投入向金融和金融保险业投入的转变。按照计划,清远今年将累计建立贫困村互助金试点村200个,并继续推进全省小额信贷试点县——阳山县的金融扶贫工作,扩大深化连南县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合作。同时,还将在连山县与广东保监局开展贫困户农业生产投保及互助金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生产保险业零的突破。

第三,调整帮扶资源,推动全市扶贫“双到”从基本脱贫向实现全面稳定脱贫转变。今年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部分帮扶责任单位,突出帮扶重点和难点,强化对仍未脱贫的1.3%贫困人口的帮扶措施,确保到年底实现全面稳定脱贫。

第四,提高就业技能,推动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将重点把“两德”经济合作区打造成“双转移”与“双到”结合的扶贫培训就业示范区。

第五,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全市扶贫“双到”实现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提升的转变。将加强宣传报道,对全市推进“双到”的“四个创新、五种模式、六大机制”的三个阶段进行系统总结归纳,从多个方面总结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向全市和社会推广。

拟建100个脱贫致富示范村

“我们要围绕‘全面稳定脱贫’这一目标,不断深入推进和完善脱贫长效机制建设,尤其是加强村级脱贫长效机制建设,力争全市302个省定贫困村年内有一半以上建立村级脱贫长效机制,并建立100个脱贫致富示范村。”

清远市扶贫办主任鲁小鹏表示,今年将力求每一个贫困村都实现“六个确保”,即确保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留下一笔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培育一个主导产业、建设一个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建立一套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和树立一股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

昔日“白粉仔”今日“致富强”

【析典型·鼓士气】

案例一:

如果说,扶贫开发给秦皇村带来巨变,那么,对于并不是贫困户的钟国强一家来说,扶贫开发所带来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42岁的钟国强,大家口里的“强哥”,是新上任的桅杆坪自然村村长。谁也无法想象,他曾是村民唾弃的瘾君子“粉强”。那时,老父气极中风瘫痪在床,家里穷得连下锅的米都没有。

驻村工作组进村以后,多次走访探视,谋划帮扶措施。在他们的鼓励和劝导下,去年钟国强参加了土鸡养殖;今年,又和妻子主动参加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夫妻俩耕种着六亩番茄、青瓜、辣椒、生姜,预计这些能带给他们2万的年收入。

现在的钟国强正靠着勤劳一步一步过上好日子。在2011年7月的自然村换届选举中,他还被村民推举为新一任的村长。如今,他正带领着村民一起修筑水渠,引水下山,灌溉更多良田,带头发展秦皇绿色种植业。

思想转变 贫困户成创业明星

案例二:

唐马七四尔是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大古坳村的一位村民,2009年前以务农为生,人均年收入2460元。由于家中田地少,夫妻二人缺乏劳动技能,并要供一双儿女读书,生活压力大,因此全家陷入了贫困窘境。

自扶贫“双到”工作开展后,在移民搬迁政策的支持下,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唐马七四尔一家由高寒山区搬到连南县城,不仅住上了新居还找到了一条致富路,由昔日的贫困户变成了“创业明星”。2011年,他们一家的年收入合计达到了7.4万元。

据了解,从高寒山上搬出来后,唐马七四尔夫妇最初在连南县城附近的一个中草药基地工作,两人月入3000多元。但是,搬到县城后,他们的眼界开阔,思想更活跃,致富愿望也更强。2011年12月,在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夫妇俩自主创业,兴建了30平方米的家庭酿酒作坊,100平方米的中小型生猪养殖场。项目上轨道后日产米酒250斤,一年可出猪80头。经营得法的话,预计两项目可为他们全家带来逾20万元的收入。

对唐马七四尔夫妇而言,除了工作,孩子们的进步也令人欣慰。“以前在山上,下雨天孩子走山路,裤腿全湿了。现在环境好了,丈夫还可以每天准时送孩子去上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唐马七四尔夫妇曾不断提到一点,工作给了生活信心,住房给了生活保障。自从搬下高寒山区一切都变了样,真正是走出大山越远就离幸福越近了。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