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对口帮扶
   
中山:讲好“中山+昭通”故事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加入时间:2017-7-24    来源:南方日报

   去年7月20日,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银川召开。会上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7月21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南方日报特邀中山市副市长袁永康做客《南方+直播中山》,介绍中山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各项举措和成效。
    袁永康表示,坚持昭通所需、中山所能的原则,双方已初步形成“1+8”的扶贫协作格局,各项领域工作开局良好。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中山将以开展两市帮扶协作为契机,坚持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加强合作对接,努力打造新时期扶贫协作、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携手奔小康——10个异地搬迁示范点建设年内完成
    南方日报:去年10月,中山、昭通正式签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在易地搬迁安置示范点建设、干部人才、产业、教育、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农业、医疗卫生、旅游等8个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初步形成了“1+8”的扶贫协作工作格局。目前,各项领域的扶贫工作进展如何?
    袁永康:昭通市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腹心地带,是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山区为一体的地级市,全市11个县区中还有10个贫困县区。2015年底,昭通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95万人,约占云南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在全国少有,全市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中山坚持昭通所需、中山所能的原则,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务实的作风,为昭通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实现了两市扶贫协作的良好开局。
    一是抓项目帮扶。中山大力推动搬迁安置和危房改造示范项目建设,2016年年底前启动10个易地搬迁安置示范点建设(其中广东支援1亿元,并整合当地资金投入),并将在今年年内完成。计划新建住房17.2万平方米,搬迁安置1804户68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89户5583人。
    二是抓产业扶贫。组织推动了中山20多批近70家企业赴昭通考察调研,积极推动农业、旅游等领域合作,促成中山食品出口项目签约落地,在中山华柏市场建成昭通高原农产品中山体验馆。
    三是抓教育协作。开展“中山名师走进昭通”活动,积极帮助昭通解决初中毕业生出路问题。从2017年开始,中山的中职学校在昭通每年定向招生720名初中毕业生,争取三年就读毕业后在广东实现就业。
    四是抓劳务输出。推动中山所有镇街(区)帮扶昭通10个县(区)开展劳务输出,组织中山中介服务公司、大中型企业赴昭通开展招聘。截至目前,累计输出昭通籍劳务人员3350人到中山务工。
    五是抓人才支援。接收昭通市12名干部到中山挂职,开展医院一对一结对帮扶,组织中山15名医疗专家、26位教师赴昭通开展讲座、义诊、公开课等活动。
    六是抓社会帮扶。大力发动中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协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山社会各界对昭通捐助资金累计达40多万元。
    七是扎实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按照国务院安排,组织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石岐区、东区、小榄镇4个镇区与昭通市大关、盐津、绥江、永善4个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签署协议书,全面开展精准脱贫攻坚。
    深层次合作——优势互补抢抓湾区发展机遇
    南方日报:昭通所需、中山所能,是此次对口帮扶工作的原则。6月29日,昭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余伟在中山-昭通两市联席会议上表示,中山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昭通将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未来,把中山作为昭通的前沿阵地,也希望中山把昭通作为发展的后方阵地。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中山与昭通该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袁永康:当前,中山正抢抓湾区经济一体化机遇,在湾区建设中发挥自身连接东西岸和粤西地区的枢纽作用,打造新节点新亮点,建好交通、做好服务、搭好平台,让周边发展高地的高端资源不断流入中山,更好地利用珠三角科技资源发展自身、服务周边。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央决定中山市对口帮扶昭通市,为昭通市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交流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创造了新机遇,也为昭通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信心和底气。因此,我们更应该讲好“中山+昭通”的故事。
    一方面,昭通可以把中山作为发展的前沿阵地。昭通市可以借助中山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契机,向珠三角及港澳乃至世界展示和推介昭通自身资源禀赋、人文特色、生态美景等。也可以借助中山的渠道和力量,吸引、引进一批优质大项目落户昭通,加快补齐昭通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短板,打牢发展基础,增强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中山可以把昭通作为发展的后方阵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山发展模式面临着产业、土地、行政架构、城镇规划“四个难以为继”的矛盾。昭通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矿产资源、独特的高原特色产品、富足的劳务人力等优势,为中山破解“四个难以为继”发展难题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山以开展两市帮扶协作为契机,坚持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加强合作对接,努力打造新时期扶贫协作、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家门口”就业——培育特色产业助力脱贫增收
    南方日报:在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中山的做法可以说是卓有成效。总体上看,中山目前已经形成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倒逼下,中山扶贫工作面临着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克服呢?
    袁永康:近年来,中山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党建促扶贫。牢牢抓住党建工作这一核心,将党支部建在扶贫一线,同频共振激发脱贫动力,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和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其次,打造产业扶贫“一村一基地”。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因地制宜,选择合适产业。在每个对口帮扶的相对贫困村至少打造一个产业基地,以产业基地发展带动全村脱贫增收。
    最后,驻村工作规范化管理。驻村建设实现“五个有”,即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档案柜、有群众信箱、有宣传阵地。并且统一制作工作卡,规定驻县、驻村干部工作期间佩戴,规范驻村管理。
    不过,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倒逼下,中山扶贫工作也遇到了当前土地流转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受到制约、承包土地租金价格大幅提高、农业生产风险大等问题。
    为此,中山将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推广“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引入农业企业来完善产业链,规避生产风险;通过建设产业基地规模化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效;通过发动贫困户参与,促进“家门口”就业,实现就业增收脱贫。
    ■进展
    8个重点帮扶镇区和25个
    重点村全部通过验收
    让相对困难村由“后队”变“前队”
    横栏镇新丰村最近沉浸在一股欣喜而忙碌的气氛当中。在刚刚结束的3年对口帮扶工作期间,工作组通过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协助村里树立起扶贫“主心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狠抓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如今,新丰村级集体收入3年内从73万元增至430万元,增长近5倍。
    新丰村的变化,是中山大力开展市内结对帮扶的一项重要成果。从2014年至2016年的三年时间里,中山大力促进市内均衡发展。2016年底,中山市8个市重点帮扶镇区和25个重点帮扶的相对困难村全部通过验收。
    据统计,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农村困难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4428.4元,超过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5%的水平;重点帮扶的行政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96.9元,超过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0%的水平。
    帮扶显成效,成果需巩固。据中山市扶贫办介绍,中山将通过开展“三个一”的行动计划来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果。首先,通过制定产业扶贫激励政策,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积极推动社会力量持续参与扶贫开发,形成一个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其次,根据相对困难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灵活扶持形式,培育发展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进而带动全村实现稳定持续的增产增收。
    据了解,中山市政协办联合工作组在帮扶民众镇沿江村期间,积极打造优质韭菜种植基地,由原来80多亩增加到450亩,带动18户贫困户(全村55户贫困户)参与种植,亩产值近两万元,实现每亩增产增收超万元。
    最后,整治相对困难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完善生活设施配套、乡村景观改造、田园风光维护和绿化美化建设,开展内河涌环境综合整治等,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宜居水平,打造一个新农村示范村,让相对困难村由“后队”变“前队”。
    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郭冬冬 孙嘉琳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