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对口帮扶
   
深圳龙华区引入专业力量实施驻点帮扶
加入时间:2019-10-24    来源:南方日报

2019年9月29日,“龙凤就业+”在老乡家园职介服务点开展第五期创业手工发夹制作活动

  “能补贴家庭一点是一点。”从“龙凤就业+”就业促进服务中心出来,罗曲英心情格外轻松。

  30岁的罗曲英,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的家庭,是广西凤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4月中旬,通过龙凤就业+职介专员的招聘推荐,罗曲英顺利入职于凤山县康音电子厂,月收入3000元左右,再加上该厂计件核发工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既缓解了经济压力,又能够兼顾家庭和小孩。  

  倍感欣喜的罗曲英,深深地记住了“龙凤就业+”这个名字。  

  广西东兰、凤山两县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劳动就业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关键路径之一。然而,对于陷入深度贫困境地的家庭而言,就业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出不去、干不了、稳不住、过不好”的困境。  

  “龙凤就业+”正是旨在破解上述困境。
  

  去年4月,“龙凤就业+”就业促进服务中心在凤山县揭牌诞生。今年8月,“龙凤就业+”老乡家园职介服务点、东兰培训就业扶贫基地两个就业服务点也同时揭牌。  

  这一由深圳龙华区主导的全国首个驻点就业帮扶项目,取传统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吉祥寓意。项目瞄准东兰、凤山两县贫困根源,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三大就业服务点与龙华区内“就业第一站”呼应,整合开展就业思想转变、职业测评、就业指导、培训提升、岗位开发及长期送岗为体系的一条龙就业服务,为新时期精准扶贫蹚出一条具有“样本价值”的造血式、长效化新路。  

  一曲劳务协作精准扶贫的协作曲,正在龙华、东兰、凤山三地同步奏响最强音。  

  帮扶困境  

  “出不来、干不了、稳不住、过不好” 
 

  对于脱贫攻坚,劳务输出不仅是国家方略,更是贫困户脱贫最直接有效的现实路径。  

  几年前,龙华区与广西东兰、凤山建立对口帮扶关系,龙华区人力资源局紧扣劳务协作主线,每年多次组织招聘和劳务协作对接活动。  

  随着对口帮扶的深入推进,劳务协作中一系列难题开始凸显。“现场招聘看了不行动、来深务工来了待不住”,龙华区人力资源局分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直言,劳务扶贫协作中存在的“出不来、稳不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精准扶贫成效的瓶颈。  

  “出不来,稳不住”的困境背后,是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期,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转移存在的与众不同的需求特点。  

  据龙华区人力资源局分析,一方面,现阶段劳务协作招聘服务基本采用“有事前往,完事就走”的“打游击”模式,对服务对象信息和需求缺乏精准画像,更难以精准匹配,现场招聘效果打折实属必然;  

  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家庭所需要的就业帮助有所不同,现行的“一刀切”的招聘方式提供的都是通用型企业岗位,无法满足暑期工、农闲工、半年度工各类需求。  

  再者,贫困劳动力个体缺乏知识文化与技能,普遍无一技之长,导致“干不了”。根据《凤山县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县内87%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为1960年至1994年出生,绝大部分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尤其年龄偏大的劳动力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缺乏知识、技术”是这些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  

  同时,当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期,现阶段的服务对象大多是深度贫困人员,在就业的过程中,因缺乏具有相对优势的“谋生技能”,常面临“求职失败”“找工作难”等挫折,甚至陷入怀疑自我的状态。更有部分贫困人员满足现状,甘于领取扶贫救助金度日。因此,仅通过职介就业服务不足以推动深度贫困人员就业,“扶贫先扶志、扶贫重扶志”,改变贫困户的就业意识和劳动意识,是破解劳务协作瓶颈的前提。  

  “贫困劳动力就业动力不足,家庭生活方式、就业观念相对滞后,传统‘游击式’招聘方式与‘一刀切’的招聘信息不精准、需求不匹配,造成了贫困劳动力‘出不来、干不了、稳不住、过不好’的就业困境亟须解决。”龙华区政府分管对口帮扶工作的副区长在深入调研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创新破题  

  “龙凤就业+”找到破题方法  

  瓶颈凸显,问题明了,脉络清晰,如何破局?  

  龙华区人力资源局经反复研究论证,很快找到了破题的“法门”。  

  “有事前往,完事就走”的“游击”招聘行不通,那就打“阵地战”;“一刀切”招聘服务无法满足多样化就业需求,那就探寻精准就业路径;贫困户缺乏知识、技术,那就尝试提供培训帮扶;缺乏就业自信、劳动意识不足,那就引入社工“扶贫先扶志”……  

  当所有问题的破解之法连丝成线,一个以人员常驻设点方式建设一站式就业帮扶中心,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开展就业帮扶服务的项目思路随之成型。  

  思路提出之后,项目得到了龙华派驻东兰、凤山两县干部的大力支持,积极协调对口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由龙华区人力资源局提供运营资金,委托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开展“龙凤就业+“就业促进服务中心项目。  

  由此,全国首个驻点就业帮扶服务项目——“龙凤就业+”就业促进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冠名“龙凤就业+”,朗朗上口更颇具深意。  

  “就业+的含义,不仅仅是依托服务中心整合政府、社会各界资源助力脱贫的物理空间,更寄寓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我们期望中心成为帮助凤山、东兰两地人民自我成长、走出困境的‘就业帮扶之家’,以及让当地群众通过驻点的一站式、订单式、专题式的就业帮扶成为职场行家、业务能手的‘行业之家’”,龙华区人力资源局主要负责人说。  

  “发动联合企业和社会力量,撬动社会资本、社会机构投入,打造贫困劳动力就业培养、劳务输送、服务两地、具有龙华特色的精准扶贫示范点”,彼时的龙华区为中心如此定位。  

  如今,随着凤山老乡家园职介服务点和东兰培训就业扶贫基地的投入运营,“龙凤就业+”项目已形成3大支点,各具特色。  

  扶志先行  

  破解“出不来”难题
  

  “扶贫先扶志,小康不是事”。这句话道出了脱贫问题的症结所在:自主自立意识薄弱,依赖心理过重。扶志应当是扶人的主体,绝不该沦为“自我感动”式物质救助的附庸。  

  “扶贫先扶志”,正是“龙凤就业+”的基本原则与核心理念。  

  今年4月16日,龙华区委相关负责人在“龙凤就业+”就业促进中心现场指导工作时提到,必须要立足于“扶贫先扶志”。“龙凤就业+”为“两后生”群体、贫困村村民群体等人员设计出就业引导、职业意识提升及辅助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致富观念,改变等、靠、要的消极想法,为解决“出不来”的核心根源提供解决方案。  

  “龙凤就业+”驻点团队先后完成1040份凤山青年就业意愿的调研问卷与分析,完成第一期凤山县38个深度贫困村的调研工作,并深入县内异地扶贫安置点搬迁家庭走访、深入当地企业考察了解贫困群众的就业情况和一般规律。  

  “我们与村民一起分析社会的发展现状,一起算务工、务农生计账,同时,为他们分析农村家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就业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引导树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及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期待,鼓励他们通过就业平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脱贫发展的自信和希望”,龙华派驻凤山干部、凤山县委常委、副县长郭汉辉深有感触地说。  

  在“龙凤就业+”就业促进服务中心,一面张贴有“龙头”“凤冠”的人物墙格外引人注目。这里陈列的是社工团队挖掘出的“龙华—凤山”就业创业励志人物典型。  

  目前,中心已发掘8名榜样人物,涉及技术能手、就业达人、创业之星等,一方面,中心通过媒体传播的手段,将“龙华—凤山”的企业发展、榜样工匠等,以影片、纸质、口头分享等形式在凤山传播;另一方面,开展就业达人会客厅活动,让榜样人物现身说法,传递就业正能量,让凤山贫困家庭看到每一个平凡岗位的不平凡之处,增强劳动力脱贫的信心。  

  “总之,运用他们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教育,通过典型引领,打造符合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承接该中心运营的深圳新现代社工机构负责人梁燕英说。  

  定制化扶智  

  实现技能提升与稳定就业双赢
  

  学得一技之长,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基础。  

  驻点团队立足龙华与凤山、东兰三地产业发展与脱贫需求,探索出“订单式培训”“企业内定向培训”等精准化培训方式,实现“技能提升与稳定就业”双目标。  

  在东兰,培训就业中心得到了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与公益职介所共用场地。  

  经过前期的需求调研,驻点团队发现东兰县的剩余贫困劳动力,主要是因残致贫和因病致贫。这些人员的劳动能力、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都较低,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技术技能培训,如扫盲、家禽家畜养殖、特色水果种植等。而对于有培训就业需求并愿意通过培训学到新技术、新技能完成就业创业的中年劳动力,则开展实用性强的美容、美甲及办公软件等初级技术技能培训。同时,以“两后生”为主的新生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较强,则选拔部分优秀人员参加形象设计、程序设计及工业机器人等高端技术技能培训。  

  目前,东兰县乡村公益岗岗位培训正在进行,涉及14个乡镇约900人,基本都是建档立卡户。驻点团队计划在10月份开展青春制衣班1期,培训学员25人,启动贫困户养殖种植培训2期,培训60人,还有针对东兰剩余劳动力就业开设的美容班、美甲班,将培训30人,目前正在招生中。  

  承接该基地营运的深圳远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廖远东介绍,目前所有培训项目均已和东兰当地或龙华的用人单位建立起劳务合作关系,培训结束后,只要有就业需求的学员可立即推荐就业。  

  位于东兰县三石镇的“扶贫大车间”,是龙华区投资建设的让贫困群众实现“在家就业”和可持续稳定增收目标的重点项目。汉科电子等企业入驻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然而,由于不少新员工都是刚从田地走出来的庄稼人,一时难以适应企业“新产业工人”的节奏,工作效率始终跟不上企业的需求。对此,驻点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发了符合企业和员工需求的课程,给新入职员工开展包括心理转变、企业文化、入门技能、安全生产等稳岗培训。  

  目前,中心已完成了汉科稳岗培训班共5期,培训人数15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3人。汉科公司的负责人欣喜地发现,那些啥都不懂的庄稼人,如今已成功转型为熟练的产业工人,企业的产量和产品品质均得到大幅提升。  

  “让贫困户就近工作,实现‘留守儿童有陪伴、空巢老人有依靠、留守妇女有工作、扶贫产业有发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龙华区派驻东兰干部、东兰县副县长陈毅强如是说。  

  在凤山,驻点团队针对当地的特点,先后开展就业先锋龙华实训营、育婴师、职业生涯、应试技能提升培训、创业手工培训等系列理念到技能一体化培训,培训贫困村专兼职宣传人员117人,技能提升培训220人,“两后生”职业指导培训126人,各类培训累计培训达1000人次。同时,已完成200名公益性岗位的培训,并计划针对生态护林员2333人(公益性岗位)开展培训。  

  龙华区是全国最早、最大的红木原材料交易展示基地,红木产业早已在龙华形成集聚态势。“凤山就业先锋龙华实训营”红木行业班率先开班。首批10名凤山学员中,8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他们在龙华区内两家红木企业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现正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一人一方案  

  精准对接多元化就业需求
  
 

  当常规的“游击式”招聘、“一刀切”岗位设置越来越脱离于贫困居民的就业需求,“龙凤就业+”项目的落地,开始书写驻点招聘、精准就业的全新篇章。  

  一方面,驻点团队链接龙华—凤山两地企业资源,分类、完善适合凤山不同劳动力人群需求的就业岗位信息,建立起当地最大的就业信息平台;  

  另一方面,根据凤山劳动力特点及实际需求,形成“1+N”的招聘体系:“1”即驻点中心长期的职介服务,“N”则指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而开展的各类招聘活动,包括驻点招聘、大型招聘、专场招聘、远程招聘等多元招聘方式。  

  新建的“龙凤就业+”老乡家园职介服务点今年投入使用,通过购买服务,由深圳三和人力资源集团提供一条龙的职介就业服务,组织了易地扶贫搬迁招聘、秋季首场专题招聘会、就业扶贫行动日、金秋就业促进宣传周暨专场招聘会等不同主题的招聘活动。  

  承接老乡家园职介服务点运营的深圳三和人力资源集团负责人戴景华介绍,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设分驻点窗口,为搬迁家庭建立“一户一册”“一人一档”的就业与培训档案,一来,对接县内的“就业扶贫车间”,促进搬迁家庭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二来,对接龙华优质企业,组织有外出务工需求的劳动力实现有效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驻点团队还适应凤山当地由熟人社会联结以实现就业的特点,采取入村宣讲、联络村民骨干等方式,找到不同村落的就业带头人,做到做好一人工作、带动一批人就业。  

  据了解,在半年多时间里,“龙凤就业+”已举行21场专场招聘,累计联合数十家企业参与招聘,服务覆盖1.5万人次,成功转移就业人员300余人。  

  “龙凤就业+”“1+3”就业扶贫  

  创新体系初具规模
  

  按照“政府牵头、社会参与、机构营运”的原则,龙华区与东兰、凤山携手共建“就业+”平台,引进专业队伍,联动两地多元力量,提供驻点服务,构建起了“1+3”的就业扶贫创新体系。  

  “1”即“就业第一站”。  

  龙华区将龙华街道公益职介中心升级改造,将其打造为以户籍居民和来龙华劳动者为服务对象,集日常咨询、职介推荐、公益培训、互助交流等为一体的就业服务的便民驿站空间,成为龙华范围内务工人员就业第一站、龙华区来深劳动者就业职训基地、区级职介机构管理枢纽及精准扶贫人员的龙华第一接驳站,为来龙华就业的建档立卡人员提供输入地接驳、就业跟踪等一条龙服务。  
 

  “3”即3大各具特色的就业服务点:“龙凤就业+”就业促进中心由社工机构承接运营,主要侧重就业思想塑造和引导;“龙凤就业+”老乡家园职介服务点,由人力资源机构承接运营,主要侧重职介测评、职业策划、职介服务、人员输送;东兰培训基地由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承接运营,主要侧重技能培训、技术提升。  

  “1+3”就业扶贫体系将重点打造“三大平台”,即“服务提供平台、就业促进平台和能力建设平台”,实现“四大共建”,包括:龙华—东兰、凤山两地政府开展服务属地共建,与龙华区内的人力资源机构开展场地改造共建;与人力资源相关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开展能力提升共建;与社工机构开展运营管理共建,肩负“八项功能”,包括政策宣讲、典型引领、社工服务、职介服务、资源对接、技能培训、职业规划和队伍培养等。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