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扶贫要闻
部门动态
协会新闻
定点连线
地市联播
对口帮扶
会员快讯
高层连线
省外要闻
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前沿->>省外要闻
   
宁夏:特色现代农业让西海固找到“脱贫密码”
加入时间:2011-1-6    来源: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本网讯   据新华网报道,宁夏西海固地区历史上有“苦甲天下”之说,也是我国六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如何在环境脆弱、条件恶劣的土地上带领150万回汉群众脱贫致富是大考验。近年来,地处西海固地区的固原市思变图强,从“被动适应”向“主动调整”转向,挖掘六盘山区生态农业潜力,形成“一县一品”产业带。西海固致富无望、致富无门、致富无能的“病根”被拔出来,昔日的“老少边穷”地区如今迸发出强大生机。  

思变苦干弥补先天不足 

    固原市绝大部分地区极度缺水,人均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8%,4倍于降雨量的蒸发量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效益,致使农业生产投入高、产出低、效益差。 
    更为严重的是,这里人口压力过大、环境不堪重负,十多年来通过移民虽然减少了一部分贫困人口,但是人口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一成果。 

    固原市市委副书记董玲说:“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承载能力是每平方公里7-22人,而固原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42人。而且150万人口中农民就占80%多,如果还是靠天吃饭,按照原来的发展模式惯性前进,要想摘掉穷帽毫无希望。” 

    宁夏的贫困在固原,固原的贫困在“三农”,固原市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如果靠农民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同步小康非常艰难。必须靠政府、靠干部强力推动农耕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化,在深度贫困地区开辟一条特色现代农业致富路。 

    固原市市委书记刘小河说:“农民家底薄、观念落后,单靠分散经营不可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在大规模推进现代设施农业的过程中,很多农民不接受,经常是‘干部地里干,农民站着看’。不过,近两年来农民靠大棚致富了,现代农业算是在固原扎了根。” 

    通过政府大力投入资金扶持,8年间固原市设施农业从微不足道的几百亩发展到如今的22万亩,单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增长340元,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不过,固原市各级干部并不盲目强力推动农民转变种植观念,而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势利导。彭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志坚说:“我们这个地方种小麦效益很差,却适合发展草畜产业。在劝农民改种苜蓿时,有些干部背着苜蓿种子上山帮农民改种。最后农民从种苜蓿中尝到了甜头,有些家庭仅苜蓿一项年收入就能过万元。” 

    近年来,在固原市政府强力推动下,当地的农业发展结构发生巨变,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加工龙头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增强。由于趋利避害、科学下种,现在马铃薯、草畜两大产业已成为强有力的支柱产业,设施农业发展带来了土地利用的革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冷凉优势造就六盘山特色农业  

    西海固海拔高、无霜期短,很多农作物只能一年种一季。因此,在以粮为主的传统种植习惯下,这些成了大障碍。长期以来,“西海固”这三个字和贫穷画等号。  

    穷则思变!西海固人在贫瘠的土地上寻找脱贫致富良方。固原市市长白尚成说:“我们谋划农业采用工业化理念,充分挖掘六盘山区的冷凉优势,变不利为有利,坚持以县为单位主打一两个品牌,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先导,提升特色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倒逼农民转向市场、勇于竞争。”  

    “天高云淡六盘山,回乡绿色农产品”,如今固原市形成了“一县一品”产业带。据固原市农牧局副局长杨生智介绍,128万农民现在是看地下种,每个县都有叫得响的产品,形成了原州区生态型冷凉蔬菜和枸杞生产基地、西吉县马铃薯和西芹生产基地、隆德县中药材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泾源县肉牛和苗木生产基地和彭阳县辣椒和经果林生产基地。  

    六盘山是一座“天然药库”,它脚下的隆德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条件,肥沃无污染的土质吸引了众多药企投资,当地农民也纷纷参与药材种植,短短几年时间隆德县优质中药材发展到13万亩,铁棒槌、甘草等享誉国内外药市。隆德县科技协会主席孙捷说,隆德县野生中药材蕴藏量超过4万吨,现在正在整合科研力量对野生中药材加以驯化。野生宁夏贝母价格堪比黄金,如果引种成功,药农的收入将大幅度提高。  

    泾源县在宁夏降雨量最大,但是由于气温低,小麦每亩仅能收获133公斤,而且经常遭遇冰雹袭击,农民经常颗粒无收。针对这种情况,泾源县弃粮种树,成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典范。泾源县县委书记桂福田说:“我们这里通过培育品种稀有、市场紧缺的树种,已经成了西北地区针叶常青树、阔叶花灌木、珍稀树种的培育基地,基本实现了人均一亩苗的目标。虽然刚起步,全县苗木销售收入已突破5000万元,大型苗木交易中心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  

    在十年九旱的“中国马铃薯之乡”西吉县,经过三级繁育体系改良,小土豆已经形成大产业,“西吉县马铃薯”也成了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都能见到西吉马铃薯的身影。在当地农民每年纯收入中,来自于马铃薯的收入占到了三分之一。  

    目前,特色优势产业正在固原市蓬勃发展,在龙头企业、大学毕业生、科技人员的带动下,普通农民也学会了种植高档花卉、生产优质肉牛等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固原市农牧局局长云生元说,现在固原市最可喜的变化是原来的副业赚大钱。大学生夫妻种蘑菇一年能赚30多万元,一棚花能卖十几万元,一头改良肉牛能卖四五万元……这些都极大震撼了当地农民,科学种植、养殖风气渐开。  

西海固人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山大沟深挡不住西海固人脱贫致富的渴望。过去的5年,固原市在劳务、草畜、马铃薯和旅游四大支柱性产业的带动下,迎来经济发展最快时期,一直在全区拖后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达14.5%,一跃成了排头兵。  

    固原市扶贫办主任杨志林说:“最近5年固原市农村贫困人口从23万人下降到5万人,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在调整产业的同时,固原市还实施了移民工程,原州区彭堡乡团结村农民海正仓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海正仓粗略算了一下今年的账:全家今年打工、种田收入超过了3万元。而原来在山上种20亩田只能混个肚子饱,连喝水都是难心事。  

    现如今,很多重点贫困村用上了自来水,所有的贫困村都通上了公路,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记者连日来走访贫困村发现,原来“吃粮靠回销、花钱靠救济”的农民谈得最多的是自己的产业和盖新房的计划。  

    刘小河说:“我们处在迅速‘突围’实现小康的关键期,脱贫致富压力大。如果按照自治区的贫困标准,还有贫困人口45万人,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即将出台的新标准,贫困人口还将增加。目前,固原市现代农业雏形已经彰显,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下一步要依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农业致富的能力。”  

    现在,固原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2家,宁夏华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进入固原,“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现代经营模式遍地开花。去年固原市领导42次带队到全国寻找大项目,成功引进中国企业500强的雨润集团、中航集团投资当地农业项目等。  

    西吉县县委书记周金柱说:“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附加值,把西芹、萝卜变成鲜汁,把马铃薯变成薯片,把牛肉变成肉干。去年县里的福建挂职干部背着马铃薯找市场,成功引进了薯片加工企业,为以后马铃薯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山内问题山外解决,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白尚成说:“贫瘠不一定贫穷,我们发展经济的前提是保护生态,要紧的是把做大做强特色生态农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只要保住了青山绿水,就给未来留下希望,发展‘绿色经济’和六盘山旅游业才有资源。”  

    另外,为了减轻人口压力,目前,自治区已经作出了生态移民35万人的决定,使中南部地区的贫困人口转移出来,实现异地安家、异地创业、异地致富,让西海固山区的村庄美起来、生态好起来。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