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广东扶贫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广东扶贫动态
   
2013年第11期: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专刊
加入时间:2013-6-8    来源: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扶贫动态

(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专刊)

第11期(总第52期)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处                      二〇一三年六月八日

 

 

 

 

 

  集泰种养:小小萝卜出国门 带动渔湾大发展

  康泉羊奶:品质铸就品牌 “新羊倌”领乳业新风

  桂岭蜂业:发展甜蜜产业促进蜂农增收

  盈富农业:打响“怀乡鸡”品牌  打造信宜支柱产业

  甘香农贸:高起点大辐射  特色薯业助农脱贫

  信达茧丝绸:农工科贸一体化 产业扶贫结出幸福果

  雨露明农业:万亩甜金针成山区群众致富“软黄金”

  翁江淀粉厂:木薯产业循环 扶贫生态两不误

 

集泰种养:小小萝卜出国门 带动渔湾大发展
 
    在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有家粤东最大萝卜专业合作社,尽管合作社仅成立2年多,但该社种植的萝卜却闯出大市场,进军珠三角,甚至走出国门,带动了昔日小渔湾的大发展。而一切变化,都还得从2008年,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创建之初说起。
 
    开垦沙丘地  建立连片蔬菜基地
 
    “我看着家乡这么大面积的沙地撂荒太可惜了,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五年前的刘细奴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初衷竟让自己后来成为“萝卜大王”,更让海门萝卜声名远扬,闯入珠三角,甚至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日本。
 
    2008年底,原做水产生意的刘细奴开始筹备成立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并和海门镇当地政府合作,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开垦沙丘地。短短几年时间,海门镇近万亩沙丘地被平整改良,安装上了高压线路、水泵、地下电缆、输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建立了连片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的汕头市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已是当地规模较大的现代化、产业化新型农业企业,以胡萝卜、萝卜、瓜类等蔬菜生产和加工为主。目前,已初步建成胡萝卜、萝卜等蔬菜基地5000多亩,年总产量达6万多吨,年总产值3000多万元,于2013年1月被确认为汕头市首个广东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推动成立专业合作社 带动当地大发展
 
    “我们需要更多的土地,萝卜的收割、分拣都需要手工操作,种植技术和质量管理需要统一的标准,在市场上需要争创品牌提高竞争力。这些光靠企业自己是做不来的。”产业基础打好了,要增加种植面积、提高规模效益,就得进一步聚合各方资源。于是,公司想到了以点带面,积极促成专业合作社的成立。
 
    2010年,汕头市启兴萝卜专业合作社成立,让100多个农户参与进来,把他们零散的土地整合成1400多亩生产基地。公司为合作社及农户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同时专门聘请高级农艺师、农业技术员为基地员工及农户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指导社员按规定进行标准化生产。
 
    两年多来,合作社为社员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年收入成倍增长:每年土地分红1500元/亩,固定雇工工资收入2500元/月,季节性短期雇工收入120~150元/天,而此前农民从经营土地中获得的年收入也不过四五千元。
 
    董事长刘细奴介绍说,他们现在走的其实就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公司的销售渠道、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扶持合作社发展,再由合作社将农户手中的资金、土地等有限资源进行聚合,改变传统农业零散分散的经营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从而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赢”。
 
 
康泉羊奶:品质铸就品牌 “新羊倌”领乳业新风
 
    作为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新兴羊奶品牌,广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韶关市康泉羊奶乳业有限公司所产的康泉牛奶因其特有的新鲜、美味和健康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中央电视台多次前往韶关市康泉羊奶乳业有限公司进行报道,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
 
    新兴品牌引关注  央视四次专题报道
 
    4月11日至12日,央视第七套品牌农业栏目《每日农经》栏目组来到韶关,深入位于翁源县桂竹村对韶关康泉羊奶奶山羊养殖基地进行为期两天的拍摄。这是继去年9月份CCTV2、10月份 CCTV发现之旅以及11月底CCTV7采访康泉公司后,央视第四次来到韶关康泉羊奶采访报道。
 
    据悉,央视几次报道从康泉奶山羊的养殖、挤奶车间、奶源控制、检测、装瓶、配送乃至基地周边环境都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对康泉羊奶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及先进的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采访。
 
    报道称,康泉羊奶拥有的养殖场、草料场、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系统,特别是高架床、成规模养殖方式,即使在国内也是罕见的。指出,与其他羊奶品牌相比,康泉羊奶的最大优势是奶源纯净卫生新鲜,其最大的竞争力也在康泉有自己的成规模养殖的山羊和现代化的奶源生产线。
 
    品质铸就品牌 有机羊奶领乳业新风
 
    “天天3·15,放心康泉奶”。这是韶关康泉羊奶乳业有限公司非常鲜明的标语。作为全国第一家拿到有机认证的羊奶厂、广东省唯一通过QS认证的专业羊奶厂,公司本着“把新鲜送到家”的服务理念,让山羊住高架床、饮山泉水、吃有机草、产有机奶,将“康泉羊奶”打造成为了新兴的羊奶品牌。
 
    “康泉羊奶与广东市场上其他羊奶比,最大的优点是新鲜,康泉有奶场,消费者都可以去看,这是康泉受到外界广泛关注的重点。”享受国务院津贴、国内研究羊奶方面的顶级专家、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教授曹斌云表示。
 
    据悉,康泉公司有国内最大的奶山羊养殖基地,占地面积达到 12000亩,不仅有10000多亩绿化的山坡地和1000多亩肥沃的良田,还有一个600亩的天然水库。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特别适合于奶山羊的生长。总投资达到1000多万元,奶山羊饲养量可达10000头,日产优质鲜羊乳100000瓶。
 
    公司专家团体由台湾羊奶专家、微生物博士、有机种植专家等组成。在选址时,以申报有机食品认证的要求纳入考察范围,对农庄周围的空气、土壤、水源的质量严格要求。不仅整个农庄的设计、设备的选择和流程的分布完全按照GMP和ISO的规范要求来做,并且奶山羊的饲养场和羊乳的加工厂,用沼气池结合养殖有机鸡、有机鱼和种植玉米等,形成一个科学的、立体的生态环境。同时定期组织客户来此观光、旅游,亲眼见证新鲜羊乳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
 
    品牌新战略:致力打造成国内首家羊乳上市企业
 
    作为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新兴羊奶品牌,康泉牛奶因其特有的新鲜、美味和健康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据悉,目前康泉羊奶已经在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和韶关等10多个城市销售,日销售量超过15000瓶。公司还与包括万科等房地产公司展开合作,广设营业所,实行隔夜送达新鲜羊奶的直销方式,保证了客户对奶品的要求。下一步还将与包括学校、医院、大企业以及政府机关合作,将康泉奶作为早餐奶推进市场。
 
    “康泉羊奶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成国内规模最大、首家羊乳上市企业。”韶关市康泉羊奶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萧志标介绍,从去年开始,公司已经在新疆设立了分公司,建设了厂房开始养羊,预计今年5月份前就有鲜奶出产销售。未来还计划在长三角、京津地区、重庆、成都附近等建设羊奶养殖基地,扩展生产销售规模。在此之前,公司会强化区域市场销售和推广,争取5年左右上市。
 
桂岭蜂业:发展甜蜜产业 促进蜂农增收
 
    2013年5月24日,梅州市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正式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市长谭君铁等出席会议。广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广东桂岭蜂业科技有限公司安排到会作题为“发展甜蜜产业促进蜂农增收”的典型发言。
 
    蕉岭县有养蜂的传统,到去年底,全县共建立有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35个,其中2个基地列为国家保种场,12个基地列为蜂产品可溯源示范基地,覆盖全县8个镇50多条村,带动2800多户养蜂户,其中贫困户1260户(包括贫困残疾户320户),养殖蜜蜂5.5万群,年产蜂蜜3000吨,产值高达9600万元。桂岭蜂业公司通过协会、合作社引领,与企业强强联手,积极开展产业帮扶,带领广大蜂农脱贫致富。
 
    发挥龙企作用 带动蜂农脱贫致富奔康
 
    公司创建于2006年6月,主要从事养蜂技术服务,有机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和蜂胶等蜂产品的生产与研发。至目前已开发生产有“桂岭”“珍禾堂”两大品牌7大系列20多种产品,产品主销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还出口香港、澳门等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公司在全县各镇与蜂农签订了长期购销协议,对养蜂贫困户实行保价收购,解决蜂农蜂蜜销售的后顾之忧,使蜂蜜的价格在几年里翻了几番。同时,在2010年与广州公 安局挂点扶贫村大埔县青溪镇虎市村、市科协、市人保局挂点扶贫村养蜂户,聘请国内资深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及签订保价收购协议,2012年,联结农户户均收入2.8万元,其中贫困户户均增收4600多元,1200户贫困户因此实现稳定脱贫。
 
    通过几年努力,公司已建成年产1500吨的蜂蜜生产线,建有1.4万群自有蜂蜜标准化生产基地,提供工作岗位近300个。目前,公司累计吸纳了当地293名农村留守妇女和贫困户在公司生产基地就地就近就业,使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同时,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蜂种等方法,引导2800多养蜂户参与养蜂,直接解决就业4000多人,其中贫困户蜂农1260户。
 
    加强技术培训  确保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
 
    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时期,要使蜂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采取先进的养蜂技术规范和采用国际的产品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蜂产品质量与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因此,桂岭蜂业公司以中国养蜂学会、国家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浙江大学、等蜂学院、省昆虫研究所为依托,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以改造传统养蜂技术,推广新式养蜂,以质量为保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为目标,定位蕉岭县养蜂发展的道路。同时采取聘请国家级、省级专家及市、县养蜂能手等专业人士,举办养蜂技能培训班,解决当前蕉岭县养蜂存在的技术“瓶颈”及蜂产品的安全标准化生产问题,提高广大蜂农科学管理技术、蜂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公司共组织举办养蜂技术培训班35期,参加培训3000多人次,有450多名骨干人员经培训合格发给中国养蜂学会培训证书和国家农业部养蜂证书。通过培训学习,结合基地参观和技术传授,使贫困养蜂户和残疾人养蜂户等养蜂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企业也扩大了经营规模,形成了竞争优势,成为广东省唯一获得蜂产品有机认证和出口蜂产品生产企业,同时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公司+专家+合作社、协会、农户+信息服务平台”产业化经营模式,得到了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梅州调研,在考察蕉岭过程中,专门听取了赖秋萍关于养蜂产业扶贫致富及蜂产品的介绍,并兴致勃勃地带领考察组一行品尝桂岭牌有机蜂蜜调配水、蜂蜜酒等蜂蜜产品,称赞赖秋萍为“甜蜜致富带头人”,鼓励赖秋萍“非常好,好好干”,为赖秋萍指明了“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文化化”的“四化”发展方向。
 
 
盈富农业:打响“怀乡鸡”品牌  打造信宜支柱产业
 
    信宜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市,怀乡鸡养殖历史悠久,有“山地养鸡王国”之美称。但由于该地养殖以小规模养殖户和家庭散养为主,多年来没有一家龙头企业联结带动,农户养殖积极性受市场价格影响,养殖规模非常不稳定,特别是近年来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为重树农户信心,带动农户继续养殖怀乡鸡,一家专致于信宜怀乡鸡的生产与销售的龙头公司应运而生,并在几年时间内将“信宜怀乡鸡”的品牌价值打造至39.38亿。它,就是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盈富农业有限公司。
 
    发展模式:产、供、销一体化
 
    公司成立以来,致力树立信宜怀乡鸡品牌,发展信宜养殖产业,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农户+专卖店”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走上了养殖怀乡鸡致富之路。
 
    公司现有员工113人,其中技术人员18人,高级职称3人,畜牧兽医师5人,技术员11人,且得到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畜牧技术总站及当地畜牧局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生产管理技术、地方品种保存、良种繁育、健康养殖、疾病防控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
 
    目前拥有“广东省信宜怀乡鸡原种场”一个,种鸡场致力于选育孵化纯种信宜怀乡鸡,由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家禽专家、中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著名专家杜炳旺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进行科学的选种、育种。存栏母鸡10万羽,年产鸡苗1500万羽;肉鸡养殖基地三个,共占地2000多亩。其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养殖规程进行,山地放养,食虫草。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的产品特点,为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
 
    至目前,通过“公司+基地+标准+农户+专卖店”的经营模式,公司共签约加盟农户850户,带动农户2200户,年生产销售“信宜怀乡鸡”1200多万羽,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逾亿的销售额,得益于公司的标准化养殖,还得益于公司“在销售中宣传,在宣传中销售”的独特理念。公司一方面以各地方的酒家作为公司产品的供应对象,另一方面立足市场,设立专卖点。“品牌+质量+信誉”,使产品的销售的数量上不断上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销售路子不断拓展,目前在广州、佛山、阳江、深圳、茂名、信宜等地设有8个专卖店,并为多家星级酒家的定点供应,产品供不应求。
 
    发展理念:农户得益,公司才有效益
 
    公司坚信,养殖农户只有有钱挣,才会按照标准去养殖,产品的质量才会稳定,公司客源也才会稳定。公司为加盟农户进行了“一条龙”的服务,为农户提供鸡苗、饲料、疫苗、技术,并对贫困农户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想养鸡的农户能养得起鸡、懂得养鸡”。
 
    养殖过程中,公司非常注重加盟农户的经济收益。协作合同规定,如果因其他原因造成农户的实际收入亏本或不赚钱,公司给农户每一只鸡补贴1.5元,让加盟农户有信心有决心养殖。
 
    公司对农户的服务也非常到位,一是技术服务到位。公司的技术员经常深入到养殖户现场指导,在饲料喂养、防疫措施等都给农户手把手教,并亲自动手示范,让养殖户了解掌握技术。二是管理到位。实行了“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是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同时还亲自指导农户对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帮助农户建鸡舍等。三是收购到位。公司对农户的收购都是亲自上门收购,帮助农户入笼、上车等,减轻了农户的工作量,也确保了农户养殖的鸡及时出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了经济效益。
 
    此外,公司还设有专门的培训教室,每年为加盟农户举办多期技术培训班,聘请专家教授、兽医师等为农户授课,讲解养殖、防疫技术,使农户不断地接受新的技术。与此同时,严格执行《无公害信宜山地鸡技术规程》。通过标准指导,技术培训,养殖流程完善监督制度,推行标准化养殖,保证公司产品的品质达到无公害的标准。
 
    至目前,信宜共有养鸡专业村300多个,养鸡专业户3.1万户。2011年信宜市怀乡鸡饲养量1.02亿只,养鸡年产值达22亿元,占牧业总产值的62%,占农业总产值的31%。怀乡鸡养殖已成为信宜市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被誉为“广东省养鸡第一大县”。在2010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信宜怀乡鸡”品牌价值39.38亿元人民币。
 
 
甘香农贸:高起点大辐射  特色薯业助农脱贫
 
    从惠东到惠州,到全省再到全国,惠东县甘香农贸有限公司秉承“高起点推品牌,大辐射建网络”的发展思路,在过去十年里稳打稳扎,辐射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种植甘薯面积3万多亩,打造“客乡情”等品牌甘薯粉丝享誉国内市场,在产销两旺中带动广大薯农脱贫致富奔康。
 
    辐射带动  打造惠东甘薯品牌
 
    惠东县甘香农贸有限公司创办于2002年3月,公司先后在惠东县安墩镇水美、热汤和宝安等村建立了1350亩甘薯生产基地(其中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亩),2009年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与此同时,公司先后培育了“客乡情”、“安墩”番薯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形成共同发展、利益连结的产业运营机制,通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无公害标准统一技术和规范种植的合作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种植甘薯面积3万多亩,建有独立厂房年可产甘薯粉丝、粉条产品1500吨,能解决加工销售5万亩甘薯,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惠州甘薯产业,番薯也成为了惠州十二大特色农产品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优质甘薯品种的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和种苗繁育、种植、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的企业,并于2009年6月被惠州市政府确认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紧抓形势  参与全省扶贫“双到”
 
    在就地辐射发展的同时,公司紧密结合省“一乡一品”项目建设和扶贫“双到”工作安排,积极与省级贫困村、帮扶单位合作开展甘薯种植。
 
    2009年,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罗洞村的黄仕贞一家年人均收入2625元,短短两年过去,2011年她家的人均收入就超过了六千元,她成了罗洞村里的“脱贫致富之星”。改变源于“双到”。2009年,帮扶单位广东省农业厅派扶贫工作队驻村,引进惠东县甘香农贸有限公司参与产业扶贫。
 
    公司通过补贴种苗、借给化肥农药、合同保价收购、奖励产量等形式,2011年种植面积220亩,平均亩产达3500斤,产值达3000-5000元,带动农户增收效果明显。得益于“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互助模式,罗洞村2012年超过135户种植甘薯超400亩。2012年全村甘薯总产超百万斤。甘薯种植已经成为罗洞村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除省农业厅外,公司还与惠州市经信局等帮扶单位开展了合作种植。在新一轮扶贫“双到”启动后,公司将探索与更多的帮扶单位合作扶持贫困村发展产业。
 
    立足广东  打造南北种植网络
 
    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公司打造了“安墩”、“客乡情”等品牌,主营广薯粉丝、紫罗兰甘薯粉丝、火锅粉片、紫薯淀粉等无公害天然保健食品。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港澳地区和北京、上海、西安、哈尔滨等国内大中城市,经常供不应求。公司正着力建立从南到北的甘薯种植网络,实现一年四季都有鲜薯供应市场的目标。
 
    目前,除了在我省惠州、河源、茂名、湛江、韶关等市有大量种植基地,在江西、湖南等省也有合作种植基地。在公司看来,甘薯是一项“跟着太阳走”的产业。下一步,将结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域实际,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
 
 
信达茧丝绸:农工科贸一体化  产业扶贫结出幸福果
 
    在韶关翁源县,有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它从成立伊始便致力于推进茧丝绸产业化建设,实践中探索构建了“公司+研究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发展形成了“农工科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产业格局。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带动近8000户农民种桑3万多亩,蚕农年售茧收入达8000多万元,户均增收7000多元,发展为茧丝绸行业的龙头,当地经济的支柱。它,便是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联动发展:农工科贸一体化
 
    1997年,原来的翁远丝厂关闭停产,几千名工人即将面临失业。从苏州丝绸工学院毕业、经营着一家羊毛衫加工厂、一心想走“丝绸之路”的罗展勇通过对茧丝市场的调研,认为丝厂濒于破产是体制落后、条块分割的弊病导致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做强做大翁源茧丝绸产业,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以资本市场运作方式进行操作,保证无论市场茧价如何高低波动都可整体运作正常。
 
    2001年,在罗展勇的努力下,翁源县信达茧丝有限公司诞生。成立之后的公司,一方面加强与国家蚕研所、广东蚕研所、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合作,与广东省蚕研所共同组建了“广东蚕业创新中心”,开展蚕桑新品种研发、推广、蚕桑病虫害防控、蚕桑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等一系列的实验工作。另一方面,与农民开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合作,签订了《种桑养蚕合同》,免费向种养户提供种桑养蚕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以“公平、公正、公开,优质优价、随行就市、不随意压质压级和不打白条”为原则收购农民蚕茧,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拥护和信任。
 
    “去年纯收入9万多元,在我们这里算很好了。”翁源县江尾镇新生村村民杨省新咧着嘴笑道。自翁源县信达茧丝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翁源当地的种桑养蚕形势就开始好转,尤其是实行最低保护价,给农民种桑养蚕吃了定心丸。杨省新还记得,2003年蚕茧市场行情很差时,市场价跌到250元/担,而信达公司兑现承诺以550元/担进行收购。
 
    创新管理:注重发挥专业理事会作用
 
    种桑养蚕涉及千家万户,整个集团公司的桑园有十几万亩,与公司进行贸易的有四五万农户,单翁源本地就有五六千户,如果公司直接和农户对接,管理起来会很困难。为了便于管理,公司在主要养蚕区成立了蚕桑发展理事会。
 
    目前全县成立有蚕桑发展理事会23个,公司与农户间诸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的配套服务、小蚕的配送等对接都可以通过理事会实现。这样,农户成为了茧丝绸产业的产业工人,农民的田地成为了产业的基地,农户在公司的带动下实现了脱贫致富。
 
    翁源县龙仙镇八字陂村的农户肖红飘2004年开始种桑养蚕,村里的理事会一成立,他就申请成为理事会下的协会会员。现在他种了8亩桑树,一年养蚕的收入约有6万元,比以前单种水稻的收入高很多。他说,公司除了通过理事会提供优质的小蚕给他们养,还为他们提供培训,并派出技术员下来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现在村里90%的家庭都靠种桑养蚕盖起了楼房。
 
    据了解,该公司通过实施“公司+研究所+理事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依托蚕桑专业合作社,与98%以上的蚕农签订合同,带动近8000户农民种桑3万多亩,蚕农年售茧收入达8000多万元,户均增收7000多元。
 
    示范辐射:“信达模式”开花结果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公司+研究所+理事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农工科贸四位一体的“信达经营模式”在周边省市“开花结果”。公司已形成以翁源为总部,控股经营英德大信茧丝绸、新丰丰信茧丝、郁南信达茧丝绸、湖南信达茧丝绸、湘潭信达茧丝绸、江西乐安广信茧丝、翁源家宝蚕业七家企业的跨区域生产格局。公司也于2008年正式更名为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至目前,公司共拥有员工1200多名,年制优质蚕种25万张,联系6千多户农户,年收购鲜茧15万担,年缫丝能力800吨,年产值2.5亿元,产品均达5A级以上,畅销国内外市场。先后获得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广东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韶关市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广东省双爱双评先进集体、广东省女职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随着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公司也将探索由传统的蚕茧丝产品制造转型升级为蛹肽和药业产品研发。
 
 
雨露明农业:万亩甜金针成山区群众致富“软黄金”
 
    从黄花菜到甜金针,再到“软黄金”,这一名称的小小变化,反映的是惠东山区群众对黄花菜的新认识,也侧面体现了甜金针产业对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康的带动作用。而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还得从广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惠州市雨露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创立说起。
返乡创业:改良黄花菜  培育特色甜金针
 
    赖炳全1990年中专毕业后,一度从事玻璃行业,做得较成功,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他始终难以割舍农村情结,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农村发展。“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2005年,赖炳全和几个朋友一起,在惠东县多祝镇明溪村成立了雨露明公司,专门从事特色农作物种植及农产品加工、销售。
 
    为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2008年,公司投入500多万元在多祝镇明溪村创办了250亩甜金针种植示范基地,2009年起公司分别在沿江和山区镇布建了一批“甜金针”种植示范片,在这些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已种下甜金针近6000亩。公司的“甜金针种植加工”项目也因此被列为惠州市政府财政资金的重点扶持、确定为广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据了解,甜金针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黄花菜。但是一般的黄花菜有酸味,不讨人喜欢。为了确保品质,雨露明公司邀请有关农业专家对黄花菜进行改良选育,使改良后的黄花菜新品种不仅去掉了酸涩的味道,而且具有微甜、爽脆、清香等特点,于是取名为“甜金针”。
 
    “甜金针耐寒耐旱,又没什么虫害,丰产期亩产预计在2000公斤左右,而且种一次苗至少可连续采收10年,多的可达20年。”赖炳全介绍,甜金针售价比较贵,亩纯利可达近万元,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前景。许多山区群众因此都把甜金针称为“软黄金”。
 
    为解决甜金针的销路问题,公司在多祝镇明溪村乌桕塘建成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年烘干农产品能力2700吨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厂;还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了产品开发合作协议,开展甜金针的精深加工。2010年,“雨露明”牌甜金针被惠州市名优产品(农业类)评审委员会评定为“惠州名优产品”。目前产品主要销往深圳、中山、广州和香港等地,而且供不应求。单在广州,便已进驻300多家超市销售。
 
    产业扶贫:将甜金针发展成为山区群众致富的朝阳产业
 
    惠东县高潭镇和宝口镇共有16个省级贫困村。由于该地处白盆珠水库上游,按规定,当地村民既不能砍伐树木以免破坏生态平衡,也不能从事猪、鸭养殖等污染水源的养殖业,因此种植业成了村民的首选。然而,因这两镇在冬季常出现霜冻天气,常常导致水稻、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失收,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而甜金针耐寒耐旱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公司采取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向农户提供种苗,并依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无偿传授种植技术,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由于目前甜金针市场销售价看好,加上公司保底收购,有效解决了农户“卖难”问题,山区群众种植积极性非常高。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3208万元,带动1448户农户增收3200元。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明年实现10000亩种植目标,将甜金针发展成为山区群众致富的朝阳产业。然后再扩大到沿江片,并逐步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生产。
 
    公司在切实搞好主营产品甜金针种植、加工、销售的同时,充分挖掘加工潜能,在秋冬季大量收购周边农户生产的白菜和沙姜鲜品,开展白菜干、沙姜干的加工销售,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集中收获造成的“价贱伤农”现象,保护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发展生产的信心。
 
    在开展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公司企业文化也逐渐建立。“让所有山区农民富起来”是公司的使命,“创中国保健蔬菜、保健品第一品牌,做100年企业”是公司的最终目标。2010年,公司被惠东县政府确认为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被评为“创品牌先进企业”。
 
 
翁江淀粉厂:木薯产业循环 扶贫生态两不误
 
    翁源县翁江淀粉厂,屹立于美丽的滃江河畔,由毛氏兄妹毛毅祥、毛媚投资创建,是一家种植木薯、加工生产淀粉的农业龙头企业,也是一个废料循环利用的生态企业。该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既注重基地的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带动5000多户农户种植木薯一万多亩,户均增收3000元;同时注重产业的生态循环发展,通过低价提供废料带动3000户农民饲养家禽、养殖水产,户均增收3000多元,在扶贫实践中,充分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盘活荒地:万亩木薯规模经营
 
    翁源地处粤北山区,县内丰富的缓坡地、旱地、沙坝地、或五边地等因为贫瘠而一度被闲置、丢荒或弃耕,但这些荒地资源却最适宜发展木薯种植。过去,木薯在当地农村一直是少有人问津的粗粮杂食或者畜禽饲料,传统种植零星分散而稀少。翁江淀粉厂诞生后,荒地资源转化成了经济优势,木薯摇身变成了“金薯”。
 
    至目前,该厂除自有木薯种植基地5000多亩外,还通过成立“滃江木薯专业合作社”带动本县农户种植木薯6000多亩;同时辐射新丰、曲江、江西等地农户种植木薯2000多亩,其中种植面积20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10多户。几年来,该厂累计免费为农户提供价值约100万元的木薯种15000吨,订单农民达5000多户。
 
    联结农户:多举并措扎实有效
 
    为保证原材料供给,该厂每年以每吨400-600元保护价签约订单合同与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增强农户种植木薯的信心。为推广木薯优良新品种,该厂特别聘请具有种植木薯经验的技术人员,成立了技术指导服务队,竭诚为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千家万户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为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种植木薯的积极性,该厂还投资80多万元购买了大型犁田机4台,为农户种植木薯犁地,并兴建年产5000多吨的优质有机肥料厂,为农户提供木薯生长所需的肥料。
 
    几年来,该厂收购鲜木薯为木薯种植户创收1000多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如周陂红兰村村民罗哲添种植木薯平均亩产4吨;周陂礤头村村民黄爱雄、龙仙高陈村余建山等种植木薯平均亩产均达3.5吨以上。
 
    生态发展:废料利用产业循环
 
    为实现环保经济的生态效益,该厂充分利用生产废渣、废料,将木薯渣、黄浆粉等副产品作为饲料低价提供给畜禽、水产养殖户。几年来,该厂带动3000户农民通过创办木薯园地饲养家禽2万多只,副产品饲养生猪、奶牛4万多头,水产养殖面积1万多亩,农民从中增收1000多万元,户均增收3000多元。
 
    经过几年拼搏,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目前拥有工艺流程完善、生产设备先进、年加工鲜木薯6万吨、年产优质鲜木薯淀粉成品1—1.2万吨的生产线。出产的淀粉成品,2009年通过了QS认证,并且注册了“翁美牌”商标,畅销省内大中城市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深受客户赞誉。2010年实现总资产4000多万元,固定资产15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净利润98万元,为国家创造税收26万元,被韶关市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12年被确认为广东产业扶贫基地。
 
 
 
 
 
 

主题词: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工作动态                                                           

报:春华书记、小丹省长、龙云主任、明国主席、少华常务副省长、海光副省长、容根同志、小建主任、国良副主
      任、文凯副主任

抄: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
    展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工商局、省农业厅(扶贫办)、
    省民政厅(民管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社会工作委员会、省委政
    研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海关分署、深圳海关、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供
    销社、省中小企业局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财政厅农业处、行政政法处、政务中心、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省社会组织管理局
    社团处、综合处、省社会组织总会、各地市扶贫办、顺德区扶贫办、顺德区扶贫开发协会
    求是杂志社、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新华社广东分社、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光明日报广东记者站、经济日报社
    广东记者站、农民日报广东记者站、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中国扶贫杂志社、南方杂
    志社

送:协会名誉主席、荣誉主席、顾问委员会主席、主席、副主席、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协会常务理事

     理事单位
                                                                                                                    
办公电话:020-37286688  捐赠热线:37288888  办公传真:020-37288777
网址:www.gdfupin.org.cn(广东扶贫网)              邮箱:gdfupin@163.com
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厅大院            邮编:510500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处    2013年6月8
日印发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