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领袖人物
先锋人物
名星人物
责任大使
侨界领头羊
扶贫志愿者
扶贫状元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人物
   

林良:粤东南阳山区的扶贫公益传奇

    林良,普宁市船埔镇永光村人,1963年5月出生。中山市万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常务理事,中山市慈善总会创会会员,揭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山市工商联总商会执委,中山市青年企业家(青商)协会名誉理事,中山市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山市五桂山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曾有人戏说,他是粤东南阳山区的一个“傻子”。  
    在有些人眼里,他确实很“傻”:面对穷苦人家,常是不分彼此,热心捐资,虽然自身也处创业阶段,仍需大量资金投入;面对求助者,总是热心帮助,尽心尽力,甚至主动提出更完善的救助帮扶;面对各方瞩目荣誉,总是低调婉拒,并淡言,“只是尽自己能力而已,做应该做的事”……  
    更令人感动的是:每次返回故里,他首先看望并资助的是那里的穷苦老人,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上千元;投身公益,他除了身体力行常年捐资外,还花时间花精力积极宣传动员,甚至不惜放下正在忙着的工作,甘当司机,开车载着求助的乡人到处“化缘”筹资;培养子女,他说,“当年,我创业时父母没条件能给我分文。今后,你们大学毕业了发展也要靠自己,父母有钱只会多做善事”……  
    正是这种热诚、无私的“傻劲”,让南阳山区的外出乡贤深受感动,纷纷效仿而回馈家乡;也正是这种真挚、纯朴的“傻劲”,让每个听说过他、受过他恩惠的乡人,一提及他名字都要竖指称颂,甚至不顾山路崎岖,踩着泥泞,冒雨赶去见上一面,以表感恩之心。  
    他,就是中山市万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生于普宁市船埔镇永光村、粤东南阳山区家喻户晓的林良。  

两度“铁山兰花奖”得主  

    2010年1月11日的南阳山区,春风煦煦,细雨绵绵,普宁市在船埔镇举行利里公路竣工通车庆典、吉告学校落成庆典及“铁山兰花奖”颁授典礼。当普宁市委书记杜小洋,市长陈声亮得知林良第二次获得“铁山兰花奖”时,亲自率领班子领导前往出席,为林良等乡贤颁授奖项。   
    “林良对家乡人民的热爱,我们最认同、最欣赏他!”冒雨参加庆典的村民,是为了赶山里难得的盛会,更是为了见见受过其恩惠却不曾谋面的林良。  
    当天,淅沥的春雨打湿了现场观众的衣服,可就是没人离去,他们大多数是来自邻近乡镇的村民,有接受过林良助学的穷苦孩子,也有接受过林良捐资的单亲家庭,更有享受过林良代为购买医疗保险的村民等等。  
    “他这人很低调,只会默默做善事。第一次申报铁山兰花奖时他就不赞同,说只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所以第二次申报时就再没跟他说,所有程序都办好后才直接通知他过来领奖。反正山里一有什么事,只要通知他或让他知道,再忙他都会抽空过来 。”船埔镇镇委书记吴小青动情地介绍说。  
    多年来,林良为南阳山区做了很多扶贫公益工作,而铁山兰花奖是普宁市的最高荣誉,用于表彰为普宁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林良“不想要也得要”。这已经是林良第二次获得普宁市政府颁发的“铁山兰花奖”了。   
    南阳山区位于普宁市西南部,山区重峦叠嶂,连绵起伏,是普宁市与揭西县、陆丰县、陆河县、惠来县的界山,行政区域包括梅林、高埔、云落、船埔、大坪镇、后溪乡,马安山、大坪场,五镇一乡二场。山区的落后需要改变,山区的发展需要帮扶,而林良作为一个从山区走出来的优秀企业家,不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支持家乡的建设中,更是尽了一位乡梓最大的努力。  
    在南阳山区几个镇政府的捐赠手册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林良为家乡所做的公益。其中,为船埔中学、梅林中学、高埔中学、船埔小学、坑尾小学、梅田小学等教学楼建设捐资204万;为船埔镇古坑村道、天青村道、利里公路、永光村桥及村道、高埔镇坪上桥等道路修建捐资126万;为船埔镇区路灯、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等捐资118万;为船埔、大坪、高埔三镇购买消防车、完善卫生院建设等捐资90万;帮扶贫困生入学、贫困家庭等上百万元。记者粗略一算,从2004年至今,林良已为南阳山区捐资了600多万。  
    “这个捐资数据只是政府这边有记录在案的,还有很多是无法统计的。”据船埔镇镇委副书记郑浩鹏介绍,每次回乡,林良都会关心贫困乡人,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上千元,他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改善乡人的生活尽点绵薄之力。  
    在林良的家乡船埔镇永光村,今年61岁的林伯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每年春节,林良回到家乡,都会给60岁以上的老人和贫苦人家分赠利是,表达心意。“今年我也60岁了,春节也得到了林总的关心和问候,一千元的利是拿在手里,我很是感动,难得他有这样的善心善举,常年不忘我们这些老人家。”  
    林伯还说起了一件令他记忆犹新,特别感动的事情。  
    早几年在大坪镇有一户人家,丈夫长年卧病在床,妻子因无力承受家庭重担而离家出走。丈夫离世后,只剩下一对十几岁的小儿女,无钱葬父,孤苦无助。当年林良远在中山,但一听说此事便立即叫人送来一万块钱,让村人把钱分成三份,一份用来安葬孩子的亡父,一份供养两个孩子继续读书,剩下一份用于修整破屋,以使他们有个稳定的安身之所。  
    “林良说孩子太小,父母没了,村里的族人就是他们的长辈,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安葬后事。他还呼吁孩子的邻居,不要看不起他们,应该多给孩子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助他们成人。”如此的胸怀和善举,不仅感动了当地的村民,连地方的领导也称赞他“心系穷苦,德立四方”。  
    “我是看着他长大的,村里能出这样的人才,真的是祖上积德啊!”林伯说,凡是村子里的祠堂修建和做善事,只要林良知道,他也都会主挑大梁,承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费用。  
      
村民祷告时都为他祝福的“傻子”  

    “今年全村的医保又得让林良买单了。”很快又到了镇里每年统一购买医疗保险的时间,永光村村委书记温月裕告诉记者,这三年永光村村民的医保都是林良统一买的。  
    永光村有2700多个村民,但无论怎么动员,每年参保的始终就是那么两三百人。作为从1999年就接任永光村委书记一职的温月裕来说,他清楚大多数村民没有购买医保的原因,不是不想买,而是实在没有钱买。  
    2007年,回村的林良得知情况后,便对村委书记说,“没有购买医疗保险的乡人,我都帮他们买上吧”。就这样,林良每年将村里没购买医保的村民都买上了,并且购买金额逐年增加:07年是每人10块,08年是每人20块,09年是每人30块……  
    走访南阳山区,村民一谈及有关林良的公益事迹便如数家珍。村民谈及最多的,不是“林良捐了多少钱”,而是“我们都知道,他事业刚发展,还处于创业阶段,难得的是他关爱山区建设的这份心”。  
    现任船埔中学校长的吴志武说,林良这份热心,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  
    1994年,眼见船埔小学的平房教学楼越来越危险,有倒塌的可能,已经无法保证学生们安全正常地学习,而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又非常紧张,无力拨款,时任船埔小学校长的吴志武最终决定在乡人陪同下搭车到中山找林良求助。  
    当时的林良初到中山创业,一听说村里小学面临困境,随即搁下手头工作,自己开着车,载着乡人,到处找家乡外出企业家游说,为建设家乡学校共同出力。五六天的时间几乎把中山、珠海、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地方都跑遍了。  
    “只有这样热心肠的人才愿意带着我们到处跑,为我们引荐,为学校筹资。”吴校长说,那次走访,一共为学校筹集到10多万的资金,后来,学校用这笔资金,建了两层楼高的教学楼。  
    “当时他手头上没什么钱,但也跟朋友借了5万元来支持学校建设。”谈起林良,吴校长万分感慨。他说,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学习活动,而林良,便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典范。  
    “山区有什么事,只要让他知道,他都很积极的。”邻镇高埔镇坪上村委书记温玉清告诉记者,当初,他向林良提出能否捐资修桥以方便自然村小孩上学时,立刻答应下来。但当他知道村里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只计划建4m宽的桥时,又中肯地提出要从长远去打算,建议把桥修为6.5m宽。但他自身的企业还在发展当中,难以独力承担,于是,林良说服身边的亲戚朋友共同捐资,最终建成了这条6.5m宽的桥。  
    “接下来,学校要建一圈300多米长围墙。”站在坪上村小学操场上,温玉清高兴地告诉记者,修建围墙大概需要45万费用,林良已表示将尽力支持。  
    ……  
    对于“开门见山,出门爬山,住山吃山”的南阳山区人民来说,林良现今也成了另一座“山”,一座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信心与希望之“山”:就算遇上他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也会尽力寻找途径帮忙解决。而对于他个人获悉的急需帮助,更是不遗余力。  
    2010年2月9日凌晨2时左右,船埔镇邻镇大坪镇一民楼起火,现场造成一家6人死亡。当天中午,回村过春节的林良听说了事件,随即自己开着车子前往事故发生地点。  
    “我是代表家乡外出企业家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一听林良的表态,现场指导火灾扑救和善后工作的普宁市党政领导由相见的意外转为感激。  
    事故现场让林良非常地揪心。回村后,林良开始发动企业家和乡人集资。几天后,他将筹集到的10多万元送到了大坪镇政府,委托其做好善后工作。  
    然而,捐资并没有就此结束,这次火灾同时引发了林良的另一个捐资:设法改善落后的消防设施!  
    由于大坪镇距普宁市区约50多公里,山路沿途弯多路窄,火灾发生75分钟后,市公安局消防车才赶到现场。大坪镇没有消防车,邻近船埔镇、高埔镇也没有消防车,现场抢救的第一批消防车是从南阳山区梅林镇兼职消防队和邻近的里湖镇专职消防队抽调来的两辆消防车,路途遥远,至少得花30多分钟。  
    了解到此情况,林良马上动员外出乡贤和热心人士一起,为大坪、船埔、高埔三镇购买了三辆消防车,总价值大约100万左右,以更好地保障山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山区有这人确实很难得。他尽心尽力,不分彼此。”高埔镇镇委副书记郑伟龙对记者称颂。  
    二十年多来,林良在南阳山区类似的公益捐资很多,不胜枚举。他的爱,就如那场绵绵的春雨,无声润物;而山里人的感恩,纯朴而原始,流露自然:逢年过节,几柱香烛,数件祭品,村民向老天爷祷告,总忘不了祈祷几句“祝林董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大赚”。  
    真挚的奉献与感恩之情,犹如山里的细绿,在南阳山区悄然蔓延舒展,形成了浓郁而丰盛的绿景。  

独木不成林 良举众相随  

   “如果没有率先建起的林良教学大楼,就没有后来的综合性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站在崭新的船埔中学林良教学大楼前,校长吴志武感慨地告诉记者,林良式的慈善公益感染并带动了更多外出乡贤。  
    船埔中学创建之初是普宁市南阳山区唯一的一所劳动大学,也是目前船埔镇唯一的一所中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全校仅设9个教学班,学生总数400人左右。时至今日,已发展成拥有100多名教职工,2800多名学生的大学校。在吴校长看来,这一切变化,林良功不可没。  
    2003年春节,当得知船埔中学急待扩大规模,厨房、浴室、宿舍等危楼和其他配套设施条件也极差的困境后,林良率先拿出75万元建起了四层多高的教学大楼。  
    “发展教育,是改变落后的最有效措施。能够支持船埔中学改善办学条件,为家乡多办点实事是我最大的心愿,希望更多的乡贤为家乡公益事业多尽一份心、多出一点力,共同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2005年12月,船埔中学林良教学大楼落成庆典时,林良说出了肺腑之言。他深知,独木不成林,单靠自己的微薄力量还远远不够,必须让乡贤共同努力,才能加快家乡的建设。于是,在庆典上,他还号召乡贤积极为船埔中学另一幢新奠基的综合性教学楼集资,以进一步完善校舍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  
    善心齐共鸣,良举众相随!受其感染,庆典现场,外出乡贤纷纷慷慨解囊的就有几十人。这里还包括林良邀请前来参加庆典的中山朋友,共捐资100多万元。过了几天,又有一位船埔乡贤,受林良的事迹感动,慷慨捐资100万元,为学生新建了一栋宿舍楼。  
    “今年我们船埔镇就有50个学生考上大学本科。”吴校长高兴地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镇上教学条件的改善,船埔镇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在船埔镇,记者见到了林良在家乡的捐资经手人黄先生。  
    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黄先生回忆说,小时上学放假,林良做完农活,要不就帮着照看邻家小孩儿,因为大人们都要下地干活;要不就跑去小卖部帮忙卖货,林良心算特别快,很聪明,大人们都很喜欢他。  
    “小学五年级时,学校新调来了一位城里老师,姓周。我们这些穷孩子都很高兴,希望老师能留下来不要走。但是那时的农村生活条件很差,老师们一边教书一边自己砍柴做饭,很是辛苦。很多城里老师不肯来,就算来了也呆不久。林良那时个头不高,但是每天放学都会去山上捡柴,然后偷偷放在学校给周老师用。”黄先生说,从那时起,他就觉得林良很有爱心。  
    “认识林良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触是,这人出生在船埔,创业在中山,财富给社会。” 作为林良在家乡善款的打理者,林良经常叮嘱黄先生,能帮到乡亲们就行了,不要说是他出的钱,也不要声张,不要让他的家人和同事知道,因为这些原本就是他应该做的。  
    黄先生说,在大小场合,林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山区人民的儿子,外出不能忘本,有钱要回报社会”。令他印象最深的是05年春节,林良在老家宴请外出乡贤,当时来了八九十个山区老板,他不仅跟他们说,“山区很穷,路要修,学校要建,各方面都需完善”,还把子女叫到跟前,说,“当年,我创业时父母没条件能给我分文。今后,你们大学毕业了发展也要靠自己,父母有钱只会多做善事,希望你们以后步入社会也能多做善事,回报社会”,这让现场外出乡贤无不感慨。  
    “一个出身穷苦人家的孩子,能有今天这样的作为,能将一个破碎家庭发展为现在的和谐家庭,确实很了不起啊!”俗话说:一人开路万人跟。如今林良身边的很多朋友,受他的影响,也都慷慨解囊,救困扶贫。他们就像一个慈善圈子,平日里聚集,不是商议家乡建设,就是筹划捐资行善。  
    林良一位姓余的外甥,跟他一起成长,更跟他一起常年行善,默默家乡做贡献,建学校,修桥筑路……前前后后的捐款超过三四百万。还有一位姓郑的朋友也被林良的善举所感染,一次性捐赠200多万元用于修建梅林至高铺的公路。  
    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身边的亲戚朋友,很多不曾谋面的山区企业家也被林良真切、无私的扶贫公益热心而感染带动:  
    邻村天青村村道泥泞,条件落后,迟迟没能得到改进,村民出行很不便。林良听说了,便捐资修路。当年春节,天青村外出企业家回乡一听说,甚为感激。因为个别企业家的事业规模远比林良的大,其经济实力也比林良强,可是本村的道路却由外村企业家领头捐资建设,很是惭愧,所以齐齐相约到林良家拜年致谢,并引发了天青村外出企业家们的捐资热潮。  
    邻镇高埔中学要扩建,校长找林良反映情况,请求资助,虽然当时他自己的企业也正急需资金运作,但是他二话没说,捐出10万支持学校扩建。在他的带动下高埔镇外出乡贤大为触动,纷纷捐资支持。  
    听说普宁第二中学的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林良便捐助15万建了普宁市第二中学第一笔大金额的助学金。二中校友一听说,不是校友的林良为学校捐了助学金,也纷纷在母校设立起各类助学金。  
    ……  
    正是在林良的多次感染带动下,南阳山区外出乡贤对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捐资回馈家乡、建设家乡的力度与规模也逐年增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与此同时,南阳山区外出乡贤倾情回馈家乡,踊跃协助政府建设、发展家乡的做法在当地也被传为佳话。  
    普宁市委办公室新闻秘书张选贤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的普宁市委村干部培训会上,市委书记特地提及,普宁打造“乡贤回归”工程,就是要积极宣扬南阳山区这种良好的政企合作关系,要在全市营造良好的政企和谐氛围。  

对话林良:真心  真情  真意

     记者:这两天在南阳山区走了一圈,发现很多村民都感慨地说,“林良赚的钱,等同于大家的钱”,您自己是怎么看的?觉得有压力吗?
     林良:他们都理解我,需要我帮助的人都能理解我。我也能理解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穷苦人家,他们都是迫于无奈,逼不得已请求救助。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但是,个人能力也是有限的。我非常感谢我的朋友。我把穷苦人的困难当自己的困难,而我的朋友,也把我的困难当成他们的困难,也都尽力来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热心人士参与到公益事业、参与到帮助弱势群体的队伍中来。做善事并不是要多少钱,关键是有这份爱心、这份热心,这才是无价的。
 
     记者:刚看了您公司从06年至今的账户支出情况,发现这么多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捐资记录。一直以来,您默默无闻、不遗余力做了这么多,是否有时会觉得累,产生疲惫感呢?
     林良:一点都不累,能帮助人是一件好事。我在做自己爱做的事,干得很开心,一路走来也很受认可,非常感谢家人、朋友、政府等各方力量的支持。家乡人一直对我很厚爱,很热情。而中山作为我的第二家乡,以其开放的城市胸怀为我的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广阔平台,我非常感谢中山各政府部门及中山各界友人对我事业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感谢他们的包容与博爱,我会尽自己努力做好事业,做强企业,回报社会。
 
     记者:从各类捐资中不难看出,您除了热心修桥筑路、文化建设、关爱老人等慈善公益事业,还特别重视教育工作,如长期捐助贫困生、改建校舍环境。能否说说您倍加重视教育的原因?
     林良:小时家里穷,我连初中都没上完。当时不像今天有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因为贫穷而没书读的孩子是很可怜。
     我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今天取得的一切都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走出山区,来到这广阔的天地里进行实践探索。但由于文化水平底,一路走来也是磕磕碰碰,颇不容易。我觉得这样很吃亏,我不想下一代的孩子也有我这样子的遗憾。现今这个时代,没有文化寸步难行,也很难在社会立足。
    同时,“扶贫先扶智”,我觉得唯有教育才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年青人不能永远都靠别人的资助活一辈子。现在的贫困只是暂时的,并不代表将来就没有致富的能力。刻苦读书,努力成才,这才是真正的谋生出路。而教育起到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作用。
 
     记者:是怎样的精神信念激励您长期坚持关注、参与扶贫公益事业?能否说说您的成长经历。
     林良:说到我的成长经历,首先要感谢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给予的这个机会,让我说说小时候的穷苦,这也是我之所以会如此关注扶贫公益事业的原因。
    其实我也没有“扶贫”的概念,就是希望通过利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帮穷苦人家;不想看到当今社会,还有像我当年那么苦的人。
    我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从小就知道“苦”的滋味。那时没有衣服穿,一套衣服穿两三天,晚上用柴火烘干第二天继续穿;没有吃的,便上山去打猴头(形状像猴头的一种菌菇),弄成粉浆,当番薯、当饭吃。印象最深是上学那会,学校有规定,头发长了不能去上学。理发需两毛钱,当时家里很穷,加上父母多病,连理发的钱也没有。母亲带病领着我,借了第三户人家才借到。因为大家都太穷了!
     我有6个兄弟姐妹。二姐5岁时就饿死了,而后来二哥才21岁也因劳累过度而病死。二哥临死时,身上仅剩两块多钱和一斤多粮票,是好心人和家人给他治病、生活用的。“要听父母的话,父母交给你了”,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当时母亲已经哭晕过去,二哥仅剩的一对解放鞋,一顶旧帽子,是我给穿戴上去的。第二天,我和两个姐姐、大姐夫四人送二哥最后一程。二哥的后事,包含棺木总共花了100来块,都是四处跟人借的。二哥走后,家里还要承担多100元的大债务……那种滋味真的很难受,真的不想再看到社会上还有像我这么苦的人。
     哥哥的病逝对我影响很大,那时我才13岁,从那时起,我就跟自己讲要奋起去改变这样一种现状。只有等我自己有能力了,我才能使自己不再受苦,才能使那些跟我当初一样苦的人不再受苦。
     我知道,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存在着这样一些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非人的生活。一想到这些,我就特别想去帮助他们。
     我想,对每一个公民来讲,扶贫、慈善、公益都应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责任心的呼喊。社会上的每一分子都应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访谈结束,林良说,特别感谢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普宁市、中山市的领导给予他本人的肯定和认同,同时也感谢多年来支持他从事扶贫公益事业的朋友、家人和同事。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