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网--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欢迎您!本站最新动态:  《广东扶贫》杂志约稿函!    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关于协会工作的批示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秘书长信箱 今天是:
 
领袖人物
先锋人物
名星人物
责任大使
侨界领头羊
扶贫志愿者
扶贫状元
 
 
  当前位置:首页->>扶贫人物
   

    “尊敬的汪书记,您好!我们是英德市西牛镇花塘树山村全体村民。今天,我们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满心欢喜地向您报喜。”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一周年之际,树山村村民集体写信,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碧桂园的扶贫工作为村里带来的巨大变化。
 
    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这个粤北山区的小山村,在近一年来倾注了杨国强许多的精力和心血:2010年6月,杨国强在广东省扶贫济困日上承诺捐出2亿元,用于山区扶贫。而树山村正是他选定的粤北贫困村整村扶贫的首个试点。随着以绿色产业带动,住房、交通、饮水、通电、通讯五大民生工程建设齐头并进,树山村在一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英德树山村外,肇庆怀集县下帅乡、广州花都区梯面镇先后成为他探索扶贫模式升级的又一个“理想国”。
 
    和众多在房地产领域叱咤风云的地产富豪相比,杨国强格外与众不同。不少碧桂园的员工都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关于他本人的奇特故事:在某个郊外的碧桂园项目施工现场,杨国强会不打招呼,突然一个人驾着车出现,然后戴上安全帽拿着卷尺,直接进入工地检查工程进度,督促指导某个工程细节。据说他的座驾尾箱里,常年放了一双雨靴,一个安全帽,方便随时下工地。由于日常事务繁杂,杨国强时常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就交待员工买一个盒饭来解决。在他身边的人眼中,“杨老板”是一个对待工作异常认真的人,对待生活不贪图享受特别知足的人,对待这个社会特别强调回报和感恩的人。
 
    做公益慈善的企业家很多,而动机何在,在社会上却时常有争议。作为地产富豪的杨国强选择远离媒体的聚光灯,十几年来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慈善梦想。“我做慈善没有什么大道理的,都是出于内心的感恩和本能,如同呼吸一样”,杨国强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其一家以及碧桂园企业至今高达13亿元的慈善捐赠和投入。他所推动的众多公益慈善项目,令不可计数的贫困学生、转业复员军人、贫困山区村民深深受惠,许多受助者的生活和人生命运都从此发生改变。
 
    投身慈善只为感恩图报
 
    儿时的杨国强,根本不敢想像多少年之后,他会成为在这个社会中有如此巨大影响的人。出生于广东顺德农村的杨国强,儿时家境贫困,兄弟姐妹多。童年中,他从未穿过一件新衣服,哥哥们穿旧了的衣服,就是他的“新衣”;他也没有吃过一粒糖果,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在他18岁以前,他还从未尝试过自己亲手花一分钱。家里一贫如洗,连7元的学费也难以交齐,高一时几乎辍学,是国家免掉学费并发了2元助学金,他才完成了中学学业。
 
    当过放牛娃、农民、船工、水泥匠、建筑工,最后成为一个成功的开发商,杨国强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穷苦孩子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打造出庞大企业王国的故事。虽然没有上过大学,杨国强却笃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科学可以强大祖国”,大力支持中国教育事业,而且每年还会捐出巨资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回忆起自己的儿时岁月,杨国强总是充满了感慨。如果不是含辛茹苦的母亲向他灌输要努力读书,知恩图报的思想,如果不是老师替他申请了奖学金2块钱,并免掉7块钱的学费,在最艰难的时候给了他希望,一个穷孩子的命运可能不会是今天这般。这些成长经历,注定了他的一生不忘艰苦奋斗,并与“扶贫”“助教”这些关键词有缘。
 
    “我以前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们亲朋之中也没有当官的,我一步步走到现在,就是对人好,对社会好。”正是抱着“对人好、对社会好”的朴素理念,使杨国强在成功创业、财富不断增长时,始终不忘“回报”二字。在他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下,十几年来碧桂园投入扶贫、助教、赈灾的捐款和支出总额就高达13亿元。
 
    用知识教育去传递爱心责任
 
    6月27日下午,位于广东顺德的国华纪念中学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2011届毕业典礼。作为学校创办人,杨国强出席了典礼。他寄语即将毕业的国华学子:“路在自己的脚下,未来靠自己,要做好迎接挫折、艰苦奋斗的准备,努力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2002年,杨国强创立了以全免费教育援助贫困高中生的国华纪念中学,学校取名为“国华”为的是纪念与他感情深厚却不幸早逝的哥哥。每年有近2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而优秀的孩子在这间学校奋发学习,他们中的一些人升入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
 
    今年4月,杨国强与在京25所高校读书的国华纪念中学的孩子们相约北大促膝交谈。“孩子们都长大了,更加自信了、阳光了。他们经过在国华中学的三年磨练,完全转变了”,杨国强说起国华的这帮孩子,满脸洋溢的都是幸福,“国华纪念中学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背后凝聚着全体国华人无数的心血”。
 
    一直以来,杨国强都强调通过教育去传递爱心责任,这也是他一直愿意重金投入教育事业的原因。在碧桂园创业时期,他就以兴办碧桂园学校为切入点,使“碧桂园”品牌一炮打响,企业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坦途。1997年,杨国强开始匿名资助广东省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并以母亲的名字设立了“仲明助学金”。直到2007年碧桂园在香港上市时,杨国强作为“仲明助学金”资助人的身份才不得不公开,为公众所知。
 
    2007年,为退伍士兵实现稳定就业,他又创立国良职业培训学校。这所纯慈善、全免费的职业培训学校,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退伍军人提供职业教育,并成为全国退役军人职业培训和就业示范基地。众多复员士兵在国良职业培训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不同行业和岗位,而其中又有不少人进入到碧桂园这个大家庭,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新工作就是感恩与回报社会,和每一个碧桂园同事一道,继续传递着爱心之火。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灾区有近14000名学生因校舍毁坏而无法上课,杨国强获知情况后,个人捐资接收汶川桑坪中学1500余名师生前来广东异地复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就此事批示“善举!充分显示了我省民营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新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整校大规模跨省复课,受到广东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通过支持教育,杨国强对爱心和责任的传递将一直延续下去。
 
    “告别贫穷让我们大干一场”
 
    白手起家的杨国强最了解“贫穷”,17岁之前从未穿过鞋子的他懂得身处穷困之时最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的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成为他在扶贫济困之路上的理念,“造血式”扶贫也成为杨国强和碧桂园企业特有的慈善模式。做慈善帮扶,杨国强从来不是“钱一捐了事”,善于成本管控、精打细算的他总是琢磨着如何将钱花出功效。碧桂园还设立了专门的扶贫济困部门,专门执行杨国强的各项慈善规划,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2010年,广东省将6月30日定为“扶贫济困日”,开始全省范围的扶贫攻坚。杨国强开始将慈善的目光转移到自己的“根据地”。当真正了解粤北山区的贫苦现状,杨国强也坦言“未曾想到”,于是他承诺,分四年捐赠2亿元用于广东各类扶贫济困慈善项目,其中5000万元用于粤北贫困山区的定向扶贫。
 
    山区扶贫重在综合调理,整村改造,并以产业脱贫,这是碧桂园2007年起在四川大小凉山的四年贫困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既全面改造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也重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自我造血机制,碧桂园摸索出的定点扶贫模式和思路正日趋成熟。从2007年的大小凉山到2010年的粤北贫困山区,碧桂园的山区脱贫模式得到进一步检验。
 
    去年,在对口帮扶的首个贫困村——— 清远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考察时,也曾穷苦走过来的杨国强,看到许多他儿时熟悉的贫困经历场景,生出许多的感慨。面对众多村民热切期盼的目光,杨国强诚恳而果断地承诺:“让我们以绿色产业为龙头,共同在这里大干一场,改天换地,告别贫穷,走向富裕!”
 
    如今,树山村的扶贫工程初见成效,杨国强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在广州市帮扶北部山区的项目中,碧桂园将对口帮扶花都区梯面镇。6月23日,碧桂园集团帮扶梯面镇扶贫开发暨名镇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碧桂园集团将参与梯面镇旅游风情街、安置保障房、一河两岸改造工程、农产品市场改造、特色酒店、旅游大道改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着力在改善民生和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现扶贫造血,带动农民就业和提升增收致富水平。
 
    从树山村到梯面镇,杨国强的慈善梦想有望再次升级。


欢迎访问广东扶贫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招聘启事 | 版权申明 |
流量统计:

版权所有: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  Copyright © 2009 www.gdfupi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粤ICP备10213720号
主管: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主办: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广东省南方扶贫开发研究院、广东省国粤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内容支持:《广东扶贫》全媒体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院2号办公大楼12楼                              邮编:510500
电话:020-37286668    传真:020-37286688    捐赠热线:020-37288888   邮箱:gdfupinxc@126.com